西風

美國最近研發(fā)出一種新型減肥膠囊,它進入胃后,通過吸收水分迅速膨脹,幾分鐘后擴張到自身原體積的100倍大小,從而給大腦釋放信號——我的胃已滿,不需要再往里塞東西了。
“不是吧,我怎么又胖了?!今天不吃飯了……”
小馬在臥室里放了一個電子秤,時不時地站在上面“過磅”,稍有一點“超標”就捶胸頓足,痛不欲生。她報名參加了健身班、瑜伽班、游泳班,每天能少吃就少吃,還參加了各種加強培訓,甚至不惜藥物減肥,差一點就要去做手術了。但還是不滿意自己的體重:“為什么我喝口涼水都會長肉?!”
小馬只是眾多愛美女性的一個代表。難道減肥永無希望了?或許在某個角落,有那么一粒小藥丸,可以讓我輕松而無害地控制體重?!
現(xiàn)在,有個好消息終于從大洋彼岸傳來,美國一家新技術公司研發(fā)出一種新型減肥膠囊,可以讓人慢慢地告別肥胖,減肥原理倒也簡單——一粒就飽,無需再吃。
一粒就飽
靠膠囊減肥?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吧?服用很麻煩吧?
答案是:no。這個名叫Attiva膠囊,服用方法非常簡單:飯前服用一粒,喝上一到兩杯水。據(jù)稱,這種膠囊采用完全的食物成分制備,對身體也沒有毒副作用。
就這么簡單?據(jù)研發(fā)公司介紹,這種新膠囊發(fā)揮作用的原理是:在胃里,通過吸收水分,小小膠囊會迅速膨脹,幾分鐘后擴張到自身原體積的100倍大小,此時的它就像漿糊一樣,粘粘的厚厚的,對胃壁形成一定的壓力,而這種壓力給大腦釋放了一種信號——我的胃已滿滿當當,不需要再往里塞東西了。當然,這其實是一種錯覺,因為此時你的胃里只是充滿了一種水凝膠。這樣一來,在小腸里,糖分和脂肪酸被吸收進入血管的時間也被大大延緩,有利于血糖控制。經過一段時間,小膠囊會在體內最終被完全降解,一些有用的物質會被身體再吸收利用,而其他的物質則會排出體外。不過,這個消化的過程比較緩慢,這就從另一個方面幫助你減肥。
這一最新減肥法聽起來有點“不靠譜”,人們擔心,這些小玩意會不會把胃撐破,或者會不會把胃撐大。實際的臨床結果似乎可以打消這一顧慮。研發(fā)人員對95名志愿者進行了測試,其中包括正常體重者、超重者以及極度肥胖者。實驗過程采用了雙盲隨機試驗,藥物組的測試者在三餐前服用了2g Attiva,而對照組在同樣時間服用安慰劑,當然,志愿者并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什么。
在每餐結束后的30分鐘和60分鐘時,通過問卷的方法迅速檢測測試者的飽脹感。結果表明,藥物組能顯著增加飽脹感,而且看上去安全、耐受良好。在早餐和晚餐后的30分鐘,午餐后的60分鐘,藥物相對于安慰劑,達到了最佳療效。另外,志愿者感覺到,在午餐前服用藥物比晚上服用藥物效果更好,饑餓感非常少。在最新一屆美國臨床內分泌醫(yī)師協(xié)會第19屆年會上,相關研究人員公布了他們的實驗數(shù)據(jù)。
胖從口入
Attiva看起來很不錯,既有強大的理論技術支持,又有事實的臨床療效,但它最終是否被廣大“胖友”所接受,還需要時間的考驗。畢竟“快速增長的研究領域”背后必然會是“快速增長的經濟收益”,看看美國的減肥支出就知道,這一領域不僅具有科研價值,更具有極大的市場應用前景。
據(jù)最近出版的《美國醫(yī)學協(xié)會雜志》報道,在美國,34%的人群偏胖,美國的肥胖患者達到1.9億,而應用于肥胖的經濟支出更是巨大,每年達到122.9億美元的支出。其中,64.1億美元是直接的經濟支出,58.8億美元是間接支出。美國醫(yī)療支出中的9.1%用于肥胖和超重者的治療。
不過,有一些“內幕”你不能不知道。事實上,有相當部分的“科研數(shù)據(jù)”大有水分,個中原因無疑與藥廠或科研者自身利益相關。比如不少醫(yī)學期刊乃廠商贊助,這些期刊就如同藥企自家后院——藥企可以直接在醫(yī)學期刊上發(fā)表帶有“真實數(shù)據(jù)”的有模有樣的研究報告,這些報告不僅可以幫助新藥通過相關部門的核準,甚至還會左右醫(yī)生在使用該藥以及使用范圍上的判斷。而某些科研人員也會采用互相吹捧的方式來提高彼此的地位或者產品的價值。
因此,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減肥“需求”中,有時是被相當數(shù)量的“虛張聲勢”占據(jù),有的則是被誤導。對于總嚷嚷著要減肥的人來說,至少需要搞清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究竟什么才叫做肥胖。
從醫(yī)學的角度看,所謂的肥胖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而導致的一種狀態(tài),是指一定程度的明顯超重與脂肪層過厚。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建議以BMI(Body mass index,體質指數(shù))作為肥胖判定的標準,也就是通過評估體重與身高比例來計算。理想體重:婦女是BMI=22,男子BMI=24;一般體重:BMI在18.5到24.9之間;超重:BMI在25到29.9之間;嚴重超重:BMI在30到39.9之間;極度超重:BMI在40以上。按照這個標準來判斷,很多人其實并不肥胖,只不過是自我感覺不佳而已。
長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果你被確定為肥胖,大多數(shù)可能屬于單純性肥胖,這在胖人一族中所占比例高達99%。單純性肥胖也稱為原發(fā)性肥胖,目前還很難找到確切的原因,可能與遺傳、飲食和運動習慣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有六分之一的人群擁有肥胖基因,他們肥胖概率比其他人高出70%,而且他們的平均體重比不具有這種基因者重3000克,身體脂肪含量也會高出15%。這可以解釋為什么兩個人在擁有同樣生活方式的情況下,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更容易變胖。
如果排除遺傳因素,肥胖首當其沖的原因就是吃,正所謂禍從口入,胖從嘴出。長胖并不在于你吃多少,而在于你怎樣吃。飲食習慣的不正確會導致我們慢慢“長膘”。比如,免了早飯或午飯,并不會減少脂肪攝入,相反,饑一頓飽一頓會讓身體形成儲存食物的慣性,當你吃得越多,其他食物要么排出體外,要么就以脂肪的形式存儲在體內。而且,饑不擇食的快速進食也會導致你吃進去原本不需要的更多食物,因為當大腦向你發(fā)出信號警告你已經吃了足夠的食物時,比起身體真正已經飽和的時刻有20分鐘的延時。一日三餐之間的飲水不足恐怕也是一個引起肥胖的重要因素,愛美女士都知道每天要喝8杯水,這究竟有沒有科學道理,我們不得而知,但喝夠量的水可以幫助我們在新陳代謝時燃燒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