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董 顏 本報特約記者 劉雅芳 本報記者 胡 笳
中國國家外管局周二表示,目前流傳的“千億熱錢流入中國”的說法“不科學”,去年外匯儲備的增長不存在“無法解釋”的問題。專家表示,熱錢不是一個統計概念,很難估算。
此前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新增外匯儲備4531億美元,有分析認為,扣除同期貿易順差1960.7億美元和實際利用外資900.3億美元,有1670億美元的差額無法解釋,這部分很可能是流入中國的熱錢。對此,外管局19日表示,這種估算方法“不夠科學”,“在分析外匯儲備余額增加時,除考慮外貿和外商直接投資因素外,還應充分考慮服務貿易、個人、外債、證券投資項下的資金跨境流動情況,以及外匯儲備本身的投資收益、貨幣折算等因素”。
《華爾街日報》20日的分析稱,外管局這一罕見表態的目的可能在于打破圍繞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一種惡性循環——海外資金基于人民幣升值預期而流入中國,從而推高人民幣需求,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升值預期。中國希望打消外界對投機性資金流入中國的擔憂,投機性資金流入將催生資產泡沫,加劇中國金融領域的風險,增加政府管理貨幣政策的難度。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熱錢本身就是個“不科學”的概念,它不是一個統計概念,我們無法對熱錢的數量做一個估算。現在外管局是根據國際收支的統計口徑,把影響國際收支的資金流動情況做了一些解釋。除了外貿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外,外管局所說的服務貿易指我們向海外進出口的一些服務,比如通信、保險、金融等;個人資金流動則是指人們從國外帶回來的外匯;外債是指在中國居住超過180天、向中國合法交稅的機構主體向海外借貸的債務。外匯儲備本身的投資收益就更好理解了。目前中國有2.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用這些外匯儲備進行的投資必然會得到一些利息回報。此外,中國的外匯儲備還包括英鎊、日元等,這些錢最終都要折算成一種貨幣進行統計,一般我們將其折算成美元。當美元貶值時,外匯儲備表面上的價值就會增加。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黎友煥跟蹤研究熱錢多年,他告訴記者,熱錢本身就沒有一個固定的解釋。一般來說,從境外進來的高速流動、以投機套利為目的的資金都被理解為熱錢。外管局表示去年外匯儲備的增長不存在“無法解釋”的問題,應該列出具體的外匯增長明細。黎友煥說,實際上肯定有一部分外匯儲備是無法解釋渠道的,但這部分資金數量很少,即便在熱錢里也不占主要部分。黎友煥同時對“能統計的錢就不是熱錢”的說法提出了質疑,他表示,很多可以解釋渠道的資金,比如服務貿易、外商直接投資、貿易順差的資金中,也有一部分錢是熱錢。要分辨哪些資金是熱錢,不能只看它是如何進出中國的,而應看它是不是以快進快出、短期投機為目的。
金融專家譚雅玲告訴記者,現在國際市場有1.9萬億美元的熱錢規模。熱錢的特性就是快進快出,在它們沒有撤離之前,很難說哪部分資金是熱錢。對于這樣的資金,外管局的界定是異常資金,這也是比較準確的。這些異常資金的進出渠道是可以通過統計來解釋的,但我們很難說它們的目的是不是快進快出、投機炒作,因此我們并不能說這些異常資金就是熱錢。
路透社援引渣打銀行的分析稱,比起海外流入,所謂的熱錢問題更是因為國內活動。據渣打銀行的數據,去年下半年流入中國的熱錢比2008年要少得多。除了投機性資金,公司及在海外工作的人員匯入國內的外匯、外匯貸款等,由于這類資金無法界定,所以也歸入“熱錢”范疇。▲
環球時報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