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斌
●BBC:平均有23%的人認為資本主義有著致命缺陷,需要一個全新的體系來代替它。
●平均51%的人認為,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存在問題,有可能會因為政府的監管和改革而加深。
●隨著危機的爆發,西方上層各界人士苦心營造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已經失去昔日的光環,“它銹蝕得已經不需要再進行修補了”。
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委托,總部位于加拿大的著名民調機構“全球掃描”和美國馬里蘭大學,于2009年11月9日聯合發布了一項大型調查結果。調查結果表明:九成受訪者對資本主義表示不滿。調查從2009年6月19日至10月13日,調查對象超過2.9萬人,該調查結果動態性地反映了在金融危機沖擊下,普通民眾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滿和思考。
BBC:27國受調查者89%對資本主義不滿
在27個國家的2.9萬名受訪者中,僅在兩個國家有超過20%的人認為資本主義運轉不錯:一個是美國,為25%;還有一個是巴基斯坦,占21%。對27國民眾的調查表明,只有11%的人認為資本主義運轉良好,89%的人對資本主義表示出不滿。其中,平均有23%的人認為資本主義有著致命缺陷,需要一個全新的體系來代替它。值得關注的是,要求用新體系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來源地發生了歷史性突破:在發達國家中,法國有43%的受訪者持這種觀點,高于發展中國家墨西哥的38%、巴西的35%以及烏克蘭的31%。意大利和西班牙也有29%的受訪者持這種觀點,與發展中國家的比例非常接近。
此次民調主辦方之一“全球掃描”公 司主席米勒對法新社表示:“這說明隨著1989年柏林墻的倒塌,資本主義并沒有取得看上去的壓倒性勝利。這一點在過去12個月里尤其明顯”。報道稱,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巨大沖擊使得很多人開始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產生懷疑。
對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產生懷疑
64%的法國人認為“危機最壞的時刻還沒有到來”。歐盟平均78%的受訪者認為經濟情況很糟和比較糟;其中法國人最為悲觀,比例達到87%。歐盟還有42%的人認為全球化給就業和企業帶來威脅。受訪者對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都持懷疑態度,平均51%的人認為,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存在問題,有可能會因為政府的監管和改革而加深。平均56%的受訪者希望政府更多地來監管商業。認為政府應該擁有或者直接掌控大部分企業的觀點,在俄羅斯得到77%受訪者支持,在烏克蘭這一數字為75%,巴西64%,印度尼西亞65%,在法國也占到了57%。
雖然法國和德國在一些問題上的認知差不多,但是在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這個問題上,雙方的看法是迥異的。有47%的法國人認為通過監管和改革,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而在德國,74%的人認為如果進行監管,問題會更加嚴重。43%的法國人認為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有致命缺陷,而只有8%的德國人認同這一觀點。
對蘇聯解體是好事還是壞事的看法不一
除了詢問民眾對資本主義的態度,該項民調還詢問了蘇聯解體在受訪者心中是好事還是壞事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立場決定態度:有61%的俄羅斯人、54%的烏克蘭人相信,蘇聯解體是一件壞事。相反,80%的波蘭人以及63%的捷克人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長期生活在蘇聯軍事威脅下的歐洲人也認為解體是一件好事,如79%的德國人、76%的英國人及74%的法國人。最強烈的認同感來自美國,有81%的美國人認為這是好事。在部分國家的受訪者中,認為蘇聯解體是一件好事的比例雖然很高,但這一結果主要集中在15個國家;另有22%的人說這是一件壞事,還有24%的人說不清楚。
資本主義絕非“歷史的終結”
近30年來,盡管世界上各種危機不斷,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但西方只經歷過較輕微的經濟衰退,而沒有經受像樣的經濟危機。因而,西方有一種說法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成為“不受時間影響的自然規律。這是應當永遠支配社會的永恒規律”,即所謂“歷史的終結”的看法甚囂塵上。但是,此次金融危機證明,已被馬克思論證了歷史必然性的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危機之所以此前遲遲沒有爆發,只不過是要爆發得更猛烈些罷了。
隨著危機的爆發,西方上層各界人士苦心營造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已經失去昔日的光環。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說,“它銹蝕得已經不需要再進行修補了。”這就難怪在27個國家的2.9萬名受訪者中,89%的人對資本主義表示出不滿,“只有那些上當受騙者仍在堅持市場具有自我調節性”。
不過,斯蒂格利茨同時也指出,“就此次危機而言,留給我們的將是一次在世界范圍內展開思想交惡戰——哪一種經濟制度可以給最大多數的民眾提供最大的福祉?”對資本主義的不滿,不等于接受被蘇聯官僚集團敗壞了的社會主義,這一點體現在發達國家多數受訪者認為,蘇聯解體是好事?;蛟S這些受訪者還需要進一步從理論上了解蘇聯解體與此次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危機之間的關系,以及蘇聯式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之間的關系。
更重要的是,人們不應滿足于簡單地知道哪種經濟制度對自己或對最大多數民眾更好,而應當力圖去理解為什么在今天會是這樣一種經濟制度。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把握明天將會怎樣。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回到馬克思唯物史觀那里去,人們別無選擇。正如羅馬教廷在教皇攻擊馬克思主義是現代災禍之一兩年之后,不得不承認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有理。新自由主義主導全球經濟近30年來,把馬克思揭示的規律放大到了極限,以至于任何人都不能否認這個事實。▲(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