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東,趙必華
(安徽師范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
Bateman和Crant(1993)在研究組織行為中的主動性成分時,第一次提出了主動性人格(proactive personality)的概念[1],他們認為主動性人格是指個體采取主動行為影響周圍環境的一種穩定的傾向,并認為主動性人格屬于一種人格特質,主動性人格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種差異會影響個體采取行動改變環境的過程。主動性人格研究是當前的一個理論熱點,許多學者從各種角度對主動性人格進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結果。
以往關于主動性人格的研究很少考慮到教師這個特殊群體。教師在一個社會里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培養人才的重任,教師由于在社會中所處的特殊位置、環境和所擔當的特殊角色、使命,內心往往承載著更大的負荷。因此,這一群體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感的現象。眾多研究表明,職業倦怠感的產生與個體的人格特征之間有關系。那么主動性人格作為一種人格特質是否在職業倦怠感問題上具有同樣的預測力,本研究試圖探討這個問題。
本研究以安徽省蕪湖市三縣四區的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采取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收集數據。對 11所小學(市區4所、鄉鎮7所)的443位小學教師進行了正式的問卷調查,收回問卷436份,回收率為98.41%。在剔除了部分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418份,有效樣本率為94.35%。
主動性人格測量采用本人重新修訂的7項目單維度主動性人格問卷進行施測,問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七點等級計分,1代表“非常不同意”,7代表“非常同意”,中間值為4代表“無法確定”,7個題項總分越高表示主動性人格得分越高。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773,模型擬合指數分別為:χ2=41.774、df=14、χ2/df=2.984、GFI=0.944、CFI=0.900、IFI=0.902、TLI=0.850、RMSEA=0.097。教師職業倦怠感測量采用李超平(2002)在國內修訂的MBI-GS通用版問卷[2],修訂后的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緒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Cynicism)和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緒衰竭感分量表包括5道題,玩世不恭感分量表包括4道題,成就感低落感分量表包括6道題,整個問卷共15道題,采用李克特7分等級計分,0代表“從不”,6代表“每天都有”,3個分量表計分方法為分量表總分除以分量表題項數。情緒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a系數分別為:0.88,0.83及0.82。職業倦怠感三因素模型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χ2=347.94、df=87、GFI= 0.91、 NFI= 0.89、 IFI= 0.92、 TLI= 0.90、 CFI=0.92、RMSEA= 0.08。結果表明,修訂后的職業倦怠感量表在國內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統計處理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所有數據處理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完成。
表1顯示了小學教師主動性人格的狀況。本問卷的總分中間值為28分。從表1來看,小學教師主動性人格均值得分比較高,說明小學教師的主動性行為具有比較高的穩定性和傾向性。

表1 主動性人格描述性分析
表2顯示了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感的狀況。從表2來看,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感的3個維度情感衰竭、成就感低落和玩世不恭的均值得分在1~2分之間,尤其是情感衰竭和成就感低落兩個維度均值得分接近于2分,表明小學教師存在輕度的職業倦怠感現象,需要教育管理者對此引起高度重視。

表2 職業倦怠感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對主動性人格與職業倦怠三因子做相關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從表3可見,主動性人格與職業倦怠感的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兩個維度呈顯著性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195、-0.307,表明主動性人格得分越高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的程度就越低。主動性人格與職業倦怠感的情感衰竭因子相關不顯著。

表3 主動性人格與職業倦怠感各維度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采用強迫引入法(Enter)對職業倦怠感各維度進行多元回歸分析,以職業倦怠感的 3個維度為因變量,考察小學教師主動性人格對它們的預測作用,結果見表4。從表4可見,主動性人格對職業倦怠感中的情感衰竭因子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對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兩個因子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
研究結果(見表1)表明,小學教師主動性人格得分均值為39.21分,與問卷的總分中間值28分相比,得分較高,說明小學教師的主動性行為具有比較高的穩定性和傾向性;研究結果(見表2)顯示,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感的3個維度情感衰竭、成就感低落和玩世不恭的均值得分在1~2分之間,尤其是情感衰竭和成就感低落兩個維度均值得分接近于 2,表明小學教師存在輕度的職業倦怠感現象。這一研究結果與國內同類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如伍新春等(2003)[3]、劉晴(2007)[4]的研究都顯示出,我國中小學教師存在輕中度的職業倦怠感現象。這可能和中小學教師本身的工作壓力不是太大且工作比較穩定有關,尤其是小學教師;主動性人格與職業倦怠感的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兩個維度呈顯著性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195、-0.307,表明主動性人格得分越高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的程度就越低。主動性人格與職業倦怠感的情感衰竭因子相關不顯著;研究結果(見表4)顯示,主動性人格對職業倦怠感中的情感衰竭因子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對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兩個因子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本研究結論與國內單娟(2008)[5]、黎青(2009)[6]對企業員工的同類研究結論基本一致。總之,主動性人格是影響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感的重要因素,通過改變認知系統和社會支持系統可以發揮主動性人格對教師職業倦怠感的積極影響。

表4 主動性人格與職業倦怠感各維度的回歸分析
[1]Bateman T S,Crant J M. The proactive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measure and correlate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3, 14(2): 103-118.
[2]李超平,時 勘.分配公平與程序公平對工作倦怠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3,35(5):677-684.
[3]伍新春,曾玲娟,秦憲剛,等.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及相關因素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1(4):262-267.
[4]劉 晴.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影響因素及模型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5]單 娟.主動性人格、角色壓力與工作家庭沖突對工作倦怠影響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黎 青.主動性人格及其對職業倦怠和工作績效的影響[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