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堅
2010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達沃斯經濟論壇1月27日在瑞士開幕。加強全球的金融監管依然是大會的主要議題之一。盡管在歐洲的倡導下,加強全球統一的金融監管的呼聲較高,但我們也需要看到,要想讓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種挑戰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才問題。來自各國、各地區,并且長期以來從事非常專業和范圍限定的監管工作的人才,突然進入一個需要重新創建明確的工作目標、工作方式的嶄新的工作環境,前期的“試錯階段”所可能帶來的損失和造成的問題誰來承擔?
二是官僚作風。因為是最高權力機構,又加上是超主權運行機制,人員的流動性大,很可能就是以“度假”的心情投入“光榮的工作”,沒有能力也無法全身心地真正投入進來。即使“線上合作”方式可以開展業務,但它的覺察能力和應急能力能發揮到怎樣的程度,還是非常令人擔心。
三是協同效應比想象的要小。盡管信息共享的利益提高,但是工作環境中表現出來的文化差異、認知差異可能會沖銷所謂的統一監管所帶來的協同效應。
四是監管不當。因為高風險監管業務和低風險監管業務混在一起監管,很容易產生監管過度或監管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高風險業務監管不足很容易產生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行為。從而降低了監管在控制系統性風險上的能力。
五是監管業務整合的不確定性問題。一些業務對某些國家某些產業有非常明顯的正效應,但是,它同時又會積累巨大的系統性風險,如果監管部門中的人員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上(回國后可能獲得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職位或官位),放松應有的監管或濫用權力打壓自己競爭對手國的金融發展,那么,這種監管業務的整合反而不如分行業或地區的監管模式,至少從事某一個特殊業務的人群在一起會形成較為客觀的判斷。另外,國內機構為了防止人才流失,刻意派出閑置人員或沒有實際工作能力的官員出場,這也會導致國際監管機制名存實亡。
我們現在還難以預測,國際統一的監管模式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但我認為,至少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來講,針對目前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和美國市場主導的國際金融市場的格局,增強外部對美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監管強度是無可厚非的。而且,避免中國主權國家自身對美國金融業務的“干預”指責,借助今天歐洲推進統一的國際金融監管體系,也是比較理想的監控方式。只要我們能夠繼續尋求解決上述問題的國際合作方法,那么今天,危機狀態下的國際合作邁出可喜的第一步是完全可以期待的?!ㄗ髡呤菑偷┐髮W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環球時報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