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美國特約記者 傅淶 豐帆 ●本報記者 劉揚 馬俊
名為T-50的俄羅斯第五代戰機1月29日成功地進行了處女航,打破此前只有美國能夠制造同代戰機的局面。蘇聯解體近20年來,除了2008年中期國際油價攀上歷史高點時俄羅斯出了一些風頭之外,很少有什么具體的成就能讓俄羅斯人像最近兩天這樣揚眉吐氣。參與歡呼的還有印度人,因為他們是這個項目50%的出資方,并準備在2020年之前裝備這種戰機。中國目前的戰斗機水平和第五代戰機差距還比較大,此前俄羅斯官員曾表示“不會跟中國分享這項技術”。中國學者宋曉軍31日對《環球時報》說:“一個擁有完整國防產業體系的國家,必須通過自身努力來接近國際最高水平,靠錢是買不來最先進技術的”。
俄羅斯歡呼成功
俄遠東時間1月29日中午,一架銀灰色戰機呼嘯著穿過云端,平穩降落在俄羅斯遠東共青城加加林飛機制造廠的機場跑道上。人們歡呼著將試飛員謝爾蓋·巴格丹高高拋起,慶祝首飛成功。
這就是俄第五代戰機T-50的首航,俄羅斯各界為之振奮不已。此前世界上只有兩種第五代戰機,美國的F-22和F-35(以前西方把這兩種飛機算作第四代戰機,但2008年后,美國空軍的新劃代方法將其升格為“第五代”)。衡量第五代戰機有一系列專業標準,其中它區別于其他戰機最顯著的特征是強大的隱身能力,別人的雷達看不到它,它卻能看到對方,而且對方很難跑掉。
俄羅斯前空軍司令科爾努科夫對國際文傳電訊社說:“T-50不比F-22差。我進入過F-22的駕駛艙,所以我知道。”俄羅斯總理普京當天宣布:俄軍將在2013年裝備首批第五代殲擊機,從2015年開始批量采購。俄副總理謝爾蓋·伊萬諾夫承諾:“第五代戰機每年的財政支持都百分之百落實到位,我親自對此進行監督。”
俄羅斯學者卡拉姆基欽在接受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電話采訪時說:“這是史詩般的事件,是俄羅斯在后蘇聯時期的第一個新成就。”T-50的設計方蘇霍伊公司總經理波戈對媒體說:“我堅信這個項目將在性價比上完勝西方對手。這些飛機將是俄羅斯空軍在今后幾十年的脊梁。”在《俄羅斯報》網站的留言板上,網民們紛紛寫下“俄羅斯向前進”、“向天才的設計師致敬”等語句,表達興奮和自豪之情。
俄新社網站30日寫道:除了美國以外,現在“所有的其他國家,包括法國、瑞典、中國、日本,都有尋求發展新一代戰機的計劃,但都尚未做到”。文章稱,法國和瑞典的戰機計劃“前景黯淡”,中國的計劃看上去“也存在疑問”——“許多分析家認為,除非中國借用外國特別是俄羅斯的經驗,否則北京發展第五代戰機幾乎不可能”。
不過,即使在俄國內,對T-50也不都是稱贊聲。俄《獨立報》披露,29日進行試飛的T-50戰機沒有使用新發動機,“還不能稱為真正的五代機”,而只能稱之為“具有五代機外貌的原型機”。普京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在29日的講話中特別強調新戰機“還有許多需要做的,我指的是發動機和武器”。
西方冷眼旁觀
T-50成功試飛,幾乎是所有主流西方媒體沒有漏報的一條新聞。法新社說,這次試飛是俄羅斯“在武器發展落后的窘境中難得的振奮人心的消息”。英國廣播公司說,俄軍在迫不及待地展示,他們已經擁有“與西方對手對等的技術”。《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說,俄羅斯試飛“未來戰機”,是在宣告“重返世界軍事和科技強國的第一陣營”。澳大利亞《世紀報》說,軍事專家相信這顯示了俄羅斯打算對落后的武器庫進行升級的決心。
質疑聲同樣很多。美聯社說,“為其慶祝還為時過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引用獨立軍事分析員費爾根豪爾的話說,“這架飛機沒有新引擎,沒有新武器,甚至沒有新電子裝備。只不過是蘇27的加強版。”加拿大新聞社稱,俄羅斯的“布拉瓦”洲際導彈在最近的12次試射中失敗了8次。俄羅斯官員把這些失敗歸結于蘇聯崩潰后生產中出現的缺陷,那么“這架戰機制造項目將引來數百個零件承包商,質量問題在他們當中將同樣存在”。
《紐約時報》引用俄羅斯24頻道電視臺的評論稱,這款戰機顯示俄羅斯“有能力挑戰美國科技”,并引用未公布渠道的消息說,T-50在試飛中把起落架收放了2次,這是美國F-35戰機在試飛時沒有做到的。但荷蘭國際研究院的哈斯中校對路透社說:“我感覺這里面宣傳的意義超過實際作用。”
印稱2020年前裝備五代機
2007年10月,俄印簽署了聯合研制第五代戰機的協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這個80億美元的項目中投資50%并承擔25%的研發任務。作為合作伙伴,印度也為T-50的試飛表現出激動。
《印度教徒報》評論說,這是俄羅斯一次重大突破,對參與研發的印度來說也是一次質變。印前空軍參謀長梅杰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表示:“2020年之前,這種第五代戰機將進入印度部隊服役,保障印度空軍未來的技術領先地位”。根據協議,T-50批量生產后,俄將接裝單駕的第五代戰機,而印度將接裝雙座的第五代戰機。兩國計劃各裝備250架。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網站去年12月發文稱,目前能夠分享俄制第五代戰斗機技術的國家只有印度。但事實并非如此樂觀,印度空軍早些時候曾抱怨,印度應該從項目的起始階段就開始參與相關工作,但俄方聲稱五代機的設計已完成,致使印度無法參與五代機的設計工作,也無法掌握項目的技術細節。文章還透露,在剛剛結束的俄中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上,俄羅斯表明不向中國出口第五代戰斗機高級技術,也不幫中國設計第五代隱形戰斗機。
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宋曉軍1月31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俄羅斯不會和中國分享第五代戰機技術。既然給了印度,就不可能再給中國,否則給印度就沒有太大意義了。印與俄分享第五代戰機技術之后,空軍技術實力肯定會獲得提高,會對巴基斯坦等印度周邊國家的空軍形成很大優勢,客觀上將使中國的軍事平衡發生動搖。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姜毅則對《環球時報》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說,一種新型武器被研發出來并不意味著就會對周邊國家構成直接威脅。中俄之間,現在和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出現互為假想敵的局面。T-50最初的研發是在冷戰時期,它的假想敵是美國的第五代戰機。中印之間目前雖有一些小摩擦,但總體態勢是好的,遠沒有到用軍事手段遏制對方的地步。當然,如果印度可以和俄羅斯分享相關技術,那么它在對中國的戰略平衡方面會取得一定優勢。
中國的差距
當前,國際上新一代戰機的研發競爭已近白熱化。去年10月美國《空軍》雜志曾發文呼吁美軍加速第六代戰機的研制步伐。文章援引美國防長蓋茨的預測稱,俄羅斯的五代機將在2016年后投入部署,“中國4年后也有望擁有自己的五代機”。未來如果中俄大量生產五代機,那么到2025年左右美國將失去對中俄的空戰優勢。宋曉軍說,一個國家擁有第五代戰機,意味著無論進攻和防御的技術實力都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但研制五代機費用驚人,因此一個國家很難大量列裝,比如美國的F-22只有180多架,而且不對外銷售。他認為,俄羅斯研制T-50并不是要和美國爭霸,而是搶占國際戰斗機市場以振興自身航空工業的一個信號。他認為,T-50真正的假想敵并非美國不出口的F-22,而是美國大量出口的F-35。而T-50的性能應該比F-35略好一些,“俄羅斯并不是要造最先進的戰機,而是要造更受市場歡迎的先進戰機”。
宋曉軍說,目前中國最先進的戰機處于“三代半”水平。中國起點比較低,特別是在發動機、空氣動力設計、隱形外形設計、航空材料等多個基礎科研領域底子太薄,投入不夠。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自主研發中斷了近10年,這10年大概要追趕20年。
姜毅的看法相對樂觀,他說,目前T-50只是試飛成功,從定型到批量生產再到列裝部隊,之后才會讓印度列裝,這樣算來時間還會長一些。到那時,中國的新一代戰機也差不多研發出來了,雙方的差距并不會太大。▲
環球時報20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