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良 徐浩 張慶橋 祖茂衡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靜脈中不正常凝結引起的一種常見病癥,近年來發病有逐漸上升趨勢,對其發病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并采取有效地預防措施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探討其病因及發病規律,現將近三年在我院介入放射科住院治療的204例DVT患者進行臨床回顧性分析。
1.1 資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了204例下肢DVT患者,其中男83例,女121例,年齡19歲~84歲,平均54.69±14.75歲,發病部位:左下肢169例,右下肢26例,雙下肢9例,血栓類型:中央型16例,周圍型39例,混合型149例.所有患者均住院接受介入插管溶栓治療,住院天數平均(17.5±7.9天)
1.2 方法

表1 兩組DVT主要危險因素的比較(%)

表2 兩組DVT性別因素的比較(%)
所有DVT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和/或下肢靜脈血管造影檢查證實。按年齡分為A組(青年組、<45歲、46例)和B組(中老年組、≥45歲、158例),比較兩組危險因素以及兩組間性別構成比情況,并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用卡方檢驗,p<0.05有意義
2.1 兩組危險因素的比較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手術(非骨科手術)因素A組明顯高于B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血壓、創傷及骨折、惡性腫瘤、心臟病、糖尿病等因素B組明顯高于A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長期臥床、下肢靜脈曲張史、吸煙、飲酒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看做是兩組的共同危險因素。
2.2 兩組性別因素的比較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兩組DV T患者的性別構成比存在差異(P<0.05),<45歲組的患者女性占多數,而≥45歲組的患者無明顯性別差異(P>0.05)。
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機制異常復雜,經典的V ir ch ow理論認為:血管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是引起靜脈血栓的3個主要因素。在實際工作中,臨床上的各種危險因素多通過上述3個主要因素的1個或1個以上的因素共同作用引DVT,因此提高對這些危險因素的認識,在臨床工作中加以控制和剔除無疑會對DVT 的預防起決定性作用。
年齡因素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國外資料顯示,40歲以前年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一,45歲以后迅速增加,到80歲可達千分之六。另據Bann inK L和OgerE研究顯示,隨年齡增長,深靜脈血栓事件發生率呈現持續上升趨勢,高齡組深靜脈血栓事件發生率達到年幼組的1000倍以上[1-2]。本組204例中45歲以上患者約占77.4%,本研究通過對DVT患者年齡段的劃分,明確了青年組和中老年組各自不同的危險因素,以及二者共同的危險因素,統計分析結果顯示DV T患病率中老年組比青年組要高,危險因素逐漸增加,危險因素中的高血壓、創傷及骨折、惡性腫瘤、心臟病、糖尿病等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有上述疾病的患者,應高度警惕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老年人患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增加的原因還不明確,但可能與其他促凝易栓因素隨年齡增加而增加,以及與老年人運動減少、肌張力下降、靜脈血管老化、靜脈瓣功能衰退等因素有關。國內學者[3-4]研究認為,DVT患者伴隨高血壓的發生率在19%~35%。在本組高血壓患者中,以老年男性居多,占64.4%。老年人血管內膜粗糙、內膜受損增多、產生促凝物質增加、常合并心腦血管病或腫瘤,而這些疾病均與血栓形成密切相關[5]。
從表2可以看出,青年組DV T患者中,男女構成比有差異,以青年女性為主,大多見于妊娠或產后臥床,且青年組的危險因素比較單一。妊娠相關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最早進入人們視野的深靜脈血栓事件,妊娠女性深靜脈血栓發生的風險比正常人群增高了10倍[6]。蘇格蘭[7]一項研究顯示,72000例產婦中有62例發生了深靜脈血栓事件,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事件發生率為0.086%,1/3的深靜脈血栓事件發生于產后。本組病例妊娠患者共24例(11.8%),中位年齡為34歲,且多為初產婦,提示生育年齡推遲可能增加女性妊娠期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
由于DVT是肺動脈栓塞(PE)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故有必要對DVT高危患者采取預防措施或進行監測,以早期發現DVT,防止PE特別是致死性PTE的發生。
[1]Oger E.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 ism:acommunity2based study in western France[J].Thromb Haemost,2000,83:657 - 660.
[2]Bannin KL,Doggen CJM,Nelissen R G H H,et al.Increased risk of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or thopedic and general surgery:result s of the mega study[J].J Thromb Haemost,2005,3:1653-1658.
[3]徐凌,畢紅霞,蔡柏薔,等.深靜脈血栓形成103例臨床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00,39(8):513_516.
[4]孫葵葵,王辰,古力夏提,等.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臨床分析[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27(11):727-730
[5]Oger E,Leroyer C,Le Moigne E,et al.The value of a risk factor analysis in clinical ly suspec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Respiration,1997,64:326—330.
[6]Mccol l M D,Ramsa YJ E,Tait R C,et al.Risk factors for pregnancy 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 ism[J].Thromb Haemost,1997,78:1183-1188.
[7]Kierkegaard A.Incidence and diagnosi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1983,62:23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