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一
如何運用視覺元素增強報紙競爭力?在新興媒體競相發展的新形勢下,新聞攝影如何轉型?11月26日至27日,由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等單位主辦、安徽日報承辦的“中部六省新聞攝影聯盟高峰論壇”在合肥舉行。中國記協、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和中部六省黨報及都市報負責同志和攝影記者齊聚一堂,就黨報新聞攝影的改進創新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交流。
一、數字網絡時代,流媒體、公民記者取代不了新聞攝影記者。
就像紙媒取代不了口頭傳播、廣播取代不了紙媒傳播,電視媒體取代不了廣播傳播一樣。以數字網絡傳播為代表的新的傳播形態,盡管給傳統媒體以強勁的沖擊和挑戰,但傳統媒體及其記者已經接過新技術傳播工具、渠道和形態,來為傳統媒體服務。當數以億計的公民記者用相機、用手機拍攝新聞照片時,更需要也更離不開新聞攝影記者在重要新聞、重要事件、重要時刻具備專業素質和專業水準的采訪和傳播。所以在新技術沖擊面前,新聞攝影記者似乎不應有太多的擔憂,只要與時俱進,為我所用,就能進入“亂花飛渡仍從容”的境界。
二、新聞攝影記者的首要職責是遵循新聞攝影規律,拍好自己的照片。
1、堅持新聞攝影要反映時代發展進程。這是記者的職責所在,也是新聞工作的特點所在。無論黨報記者還是都市報類媒體的記者都是如此。主流媒體必然是反映黨和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主流觀念,反映時代和社會發展變化的主流進程,反映老百姓生活生存的主流狀態。
2、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新技術也是雙刃劍,利用數碼技術修改照片,違背新聞真實的弄虛作假現象屢見不鮮,嚴重影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攝影記者的榮譽。作為新聞攝影記者,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堅持抓拍不擺拍,堅持圖片編輯中不位移像素、不合成拼接,不改變圖像真實記錄的原則。
3、堅持創新。新聞攝影的魅力在于創新。出新才能出彩,才能對讀者產生吸引力和影響力。但當下一些時政類、成就類新聞照片常不如體育類、國際類照片吸引人,黨報的新聞照片也不如都市類報紙吸引人。對此,各媒體和記者編輯在觀念上要創新,模式上要突破,角度上要拓展,構圖上要變化。
三、多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和攝影記者是什么樣還需進一步探索,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
所謂報網融合,就以網絡理念改造報紙,而并不是把攝影部辦成網絡的TV臺,也不等于新聞圖片都是視頻截圖。現在許多紙媒都在利用網站辦視頻,這其實是現有紙媒突破管理體制擴大影響力的方向。如新華社辦了一個新華視頻,但不是說新華社的攝影記者都改攝像了。另外,是否會出現一身三任的全能型記者也值得探討。我認為,這種全能型記者會有,但會是極少數。因為文字記者是邏輯思維,攝影記者是形象思維。如果讓攝影記者同時肩負拍視頻的職責,從視頻中截圖,容易顧此失彼。因為電視臺最小的采訪單元都是2個人,從整個新聞的宏觀角度講,以后紙媒采訪不妨派一個文字記者、一個攝影記者、一個視頻記者,這并不矛盾。對于眾多媒體來說,當前的生存根本在于內容和特色,應該多在內容、觀點、評論和訪談上下功夫。同時應進行內部體制和機制創新,整合人力資源和采編流程。采訪歸來,采編中心迅速編輯分流產品,該上手機、網絡的圖片、視頻、文字盡快發出,該上黨報的、該上都市報的按需發稿,進而制作視頻評論、訪談類節目和報紙上圖文兼有的深度報道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