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瑋
當前報紙面臨的挑戰
電視的沖擊。電視媒體出現后,以其報道迅速、畫面直觀、現場感強、費用低廉等優勢,不僅分流了報紙的讀者,也帶走了一部分報紙的廣告。
網絡的沖擊。網絡的普及與迅猛發展雖然沒有對報紙產生明顯的替代效應,但已經產生一定程度的威脅。美國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美國總統選舉期間,有58%的人選擇網絡的主要理由是因為網絡方便。有1/3的人認為,無法通過報紙獲得他們想要的更多新聞和信息。
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目前從全球范圍內來看,網絡已經成為年輕人了解新聞信息的主要來源,報紙這一傳統新聞出版物在國外的發行量逐年下降。20歲到40歲的人已習慣網絡閱讀。傳統媒體受眾出現老齡化趨勢;高學歷、高消費等高價值受眾比例也在不斷減少。
報網互動,報紙發展的新走向
紙媒要想沖出困境,就需要堅持發展、開拓創新、與新媒體加強合作。通過網絡對報紙內容的有選擇性刊登,提升報紙的影響力,既保證了網絡的快捷,又發揮了報紙的深度,從而形成良性的發展模式。今后,傳統的攝影部將會改成攝影中心,旗下有網絡部、圖片庫,還有簽約攝影記者。
當前,美國報界很多報紙都自己辦網站,以此來提高報紙的知名度,吸引讀者看他們的報紙,因為他們相信網上的新聞并不能完全代替報紙的深度報道。美國著名的經濟信息權威媒體《華爾街日報》建立網站后,既進一步發揮其在經濟信息傳播方面的權威性,又利用網絡的瞬時傳播、容量無限的優勢,更好地打出經濟信息服務的王牌,以迅速快捷的經濟信息、股市行情和有助于研究經濟形勢的內容,為自己贏得了大量登記付費用戶,從而形成了傳媒網站經營《華爾街日報》的在線模式。
攝影記者將從攝影轉為攝像
報紙攝影記者從攝影轉為攝像,從拍固定畫面轉為拍攝視頻畫面后,用高清攝像機拍回的影像既可同時供電視、網絡、手機等的視頻之用,又可滿足報紙圖片編輯們挑選之用。
美國《達拉斯早新聞》的攝影記者大衛·里森認為視頻新聞是新聞攝影自然發展的結果,這個階段與報紙從黑白印刷跨越到彩色印刷給攝影記者帶來的震撼是類似的。目前有很多攝影記者對要身兼兩職的前景并不很開心:一個人如何能夠同時把照片和視頻拍得都足夠好呢?2005年里森用自己的親身實踐找到了答案。在赴伊拉克采訪中,里森攜帶了2部相機和1部攝像機。他拍攝的照片獲得了普利策新聞獎。其拍攝的視頻紀錄片《戰爭故事》也贏得了愛德華·R·摩若獎和國家頭條新聞作者獎。如今,美國的《達拉斯早新聞》經常從視頻里抓圖并發表到報紙上。類似的媒體還有 《圣何塞信使新聞》和《底特律自由新聞》等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