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躍昆
【摘要】筆者以《實話實說》節目為例,分析了當前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在話題、主持人、節目定位等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實話實說 電視談話類節目 困境 出路
2009年9月26日,央視名牌節目《實話實說》在播出了最后一期后永久落幕,成為央視新一輪改版的對象。這在業界、學界都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1996年3月16日,《實話實說》節目正式開播。憑借優秀的主持人和新鮮的話題,《實話實說》風靡全國。在當時收獲了早上50%以上的收視率,開創了中國電視史上的一個盛況。隨后各地電視臺談話類節目風起云涌,遍地開花,掀起了中國電視談話類節目的新篇章。可以說,存在了14年之久的《實話實說》是中國電視談話類節目的一面旗幟。因此,筆者希望通過討論分析其停播的真正原因,揭示當前電視談話類節目所存在的困境,希望能為《實話實說》的繼承者們提供可行性的對策。
一、當前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面臨的困境
1、話題平庸化
談話類節目,最重要的就是話題。而當前電視談話類節目,單就一個話題而言,挖掘的深入程度遠遠不夠,有時只是淺嘗輒止,沒有涉及話題的本質。這樣的選題標準和策劃方式是不符合社會發展趨勢和觀眾需求的,必然得不到觀眾的青睞。筆者認為,話題的平庸化是《實話實說》被停播的癥結所在。《實話實說》輝煌時期,每一期都有一個能夠引發爭議和思考的當時最熱門的話題。在主持人穿針引線的調配下,我們經常能夠聽到嘉賓和現場觀眾們最真實的聲音,這樣的節目必然會得到觀眾的認可。與輝煌時期針鋒相對、引人入勝的話題相比,后來的《實話實說》話題選擇與話題的把握尺度都不像原來那樣能引起人們的關注。2006年12月16日,作家殷謙應《實話實說》節目組邀請擔任特邀嘉賓。這一期節目主題是宣傳和嘉獎幾位農民導演,如拍武俠神話片《藏馬山傳奇》的王新全以及《爸爸,我不該騙你》的編劇許艷麗等。殷謙在節目中只說了一句話,他說王新全電影中的特技無論如何也無法超越國內外大片中的特技,問王新全既然是農民,為什么不拍自己熟悉的生活?殷謙此話一出口,全場氣氛顯得“尷尬”,主持人和晶忙說:“你提的問題很尖銳。”此后,殷謙6次要說話,都被和晶制止,直到節目結束,殷謙也沒有說話的機會。①這樣的節目怎么能留得住觀眾呢?
2、主持人形式化
除了話題之外,主持人是一個談話類節目的主心骨,一個節目的靈魂人物。他的作用不僅僅是引出話題、協調現場氣氛、與嘉賓觀眾互動,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深刻透析話題、引領嘉賓、觀眾深入挖掘話題的本質,掌控整個話題討論的全過程。這就決定了一個談話類節目的主持人必須要有較高的素養、豐富的知識、靈活的思維、超強的掌控能力等。因為在談話過程中,如果主持人不懂得傾聽,不能激發嘉賓的談話興趣,不善于抓住嘉賓的即興靈感來發問,不能充分調動現場觀眾的參與熱情,就會造成談話機械、生硬,甚至有時會出現尷尬的場面。例如《實話實說》的主持人崔永元,他個性鮮明,風趣幽默,彰顯出一種靈性智慧的氣質,其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將整個節目盤活。許多觀眾都是因為崔永元的存在,才觀看《實話實說》的。
3、節目形式僵化
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雖然數量巨大,但是大多數都是相互模仿、互相抄襲,內容重復化、雷同化,談話形式模式化、定式化,現場提問程序化、規范化,難有創新元素,難以引起觀眾的興趣與共鳴。這些內容相似、形式雷同的節目不僅耗費了電視資源和觀眾的時間,而且影響了電視談話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4、文化品位降低
隨著電視節目娛樂化傾向日益凸顯,電視談話類節目頗受影響。許多談話類節目為了提高收視率、贏得市場份額,也走向娛樂化,紛紛邀請明星做客、訪談。許多地方電視臺在談話類節目中,不斷拋出星、腥、性話題,走光、拍拖、爆料、劈腿等信息不斷沖擊著觀眾的道德底線,其結果是降低了節目品味,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也制造了大量電視垃圾。
5、品牌意識淡薄
囿于我國傳媒一貫重宣傳輕經營的意識,一些媒體在自身品牌經營、精品欄目打造上沒有給予充分認識,因此造成我國電視節目數量龐大,但是能夠在國際上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節目或欄目鳳毛麟角。電視談話類節目更是如此。相比于報紙、廣播等媒體,電視在傳播廣度、技術、效果等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在實際操作中,電視談話類節目遠遠沒有發覺和利用自身優勢,缺乏強烈的品牌意識、銳意的創新意識,也就造成了目前品牌化程度不高的現狀。
二、電視談話類節目的出路
1、理念上
確立創新理念,強化市場意識。創新是任何事物前進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創新,媒體才能在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尋找到突圍之路,才能推動電視談話類節目煥發新的生機。因此,確立創新理念,要從工作環節的創新延伸到機制、人事、待遇上的創新。
2、選題上
第一,選取熱點話題、焦點話題。要積極面對社會,尊重受眾需求,篩選當前社會的焦點、熱點話題。有了好的選題,一個談話類節目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例如香港鳳凰衛視的《非常男女》、湖南電視臺的《玫瑰之約》、齊魯電視臺的《今日有約》,這些節目關注的都是現今社會中比較熱點的婚戀交友問題,所以從一開始就深受廣大青年觀眾的歡迎。
第二,增加選題的深度。大力加強選題的前期策劃,積極獲取選題的各方面資料,盡可能全方位的分析、策劃選題,從而能引導受眾深入思考、激發辯論。例如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節目,就充分激發了在場觀眾和現場嘉賓的發言興趣,充分引導大家深入探討話題,有時甚至會出現針鋒相對、激烈交鋒的場景。
第三,加強選題的靈活性。針對不同的話題,找出各自的側重點,以期加強話題的靈活性。例如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由主持人竇文濤與兩岸三地傳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針對每日熱門新聞事件進行評論,各抒己見,達至呈現觀點、融匯信息的目的。
3、形式上
要加強節目的現場感,形式上必須求變。邀請的現場嘉賓要多元化,其背景要多學科化,既有社科方面的專家,也有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者,既有名人,又有普通老百姓,這樣才能對各個話題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立體式的深入探討;改變提問方式,增強發問的靈活性和即興性;節目場景可以豐富多變,選擇能夠與談話主題相配合的場景來制作節目;節目制作手段也可以創新,讓鏡頭、燈光都發言,營造現場氣氛。例如央視的《詠樂匯》,是以主持人李詠邀請朋友做客吃飯為形式暢談經營人生智慧的一個談話節目,這位嘉賓既可能是一位經濟商業領域的風云人物或是科技界的大腕,也可能是文化體育界的名人,還可能是電影明星。主持人將為嘉賓提供菜品、茶點、酒水等,其間,配角演員將采用的“真人VCR”的情景表演,再現嘉賓人生中的精彩片段。談話以輕松幽默的方式(如收卡爆料、虛擬情境表演等手法)點擊和放大嘉賓人生旅程中的轉折點,傳達一種積極進取、笑對人生的生活態度。②
4、主持人
在選擇節目主持人時應該堅持以貼合欄目定位、勝任節目操作為原則。充分加強主持人素養的提升、知識面的擴展、思維的訓練,從而使其能夠嫻熟地駕馭話題,把握話題的本質,深刻追問話題的最終價值訴求;善于傾聽現場嘉賓的談話,在談話中善于發現問題、發現切入點,進行即興發問;能夠充分調動在場觀眾的參與熱情,發揮現場指揮官的作用。正如美國《60分鐘》節目總編導唐?休伊特說:“如果把《60分鐘》節目比作一盤好菜的話,主持人的魅力好比調料,節目內容則是主菜。”③充分培養主持人的個性特色,在欄目定位和主持人風格上尋找切合點,使主持人與欄目達到完美融合。例如,《藝術人生》的主持人朱軍在訪問潘虹時,從她眼睛里的憂郁氣質發問,透著對嘉賓的尊重、崇拜和興趣,極具人情味。朱軍對嘉賓的提問沒有帶著獵奇、挖掘隱私的心態,而是從關懷的角度去觸及敏感的問題。談話中第一次談潘虹離婚的事之前,就做了很多鋪墊。朱軍在她談完演藝成就后自然地轉到“事業達到巔峰時生活發生了變化”,接著用十分委婉的語氣善意地小心地問“能給我們談一談嗎”。談完之后朱軍也轉達了觀眾和欄目組成員對她的關懷和美好的祝愿。④
5、定位上
強化市場意識,細分受眾市場,進行品牌營銷。在傳媒日益發展、傳播對象日益細化的大背景下,一個談話類節目不可能包羅萬象,面面俱到。因此,要充分利用市場調查手段,細分并深入研究受眾市場,從而明確欄目自身的定位。在欄目定位的統領下,從片花、主持人服飾、演播室設計等多個環節入手,堅持培養主持人個人特色、打造精品欄目、塑造特色品牌。在形成知名品牌后,充分圍繞品牌做文章,不斷延伸和擴大其品牌價值。《魯豫有約》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自2002年開播以來,《魯豫有約》憑借其準確的市場定位、品牌化的延伸、穩定的主持人,已得到了觀眾和市場的廣泛認可。《魯豫有約》被《新周刊》譽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陳魯豫以3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入圍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獨家編制的2006年度《中國最具價值主持人》的排行榜。2008年她又再一次上榜。2008年其正式進駐湖南衛視。實現這樣的轉換,正是憑借其明晰的市場定位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結語
目前電視談話類節目在經歷了鼎盛期后,開始進入調整期。作為電視談話類節目曾經的一面旗幟,《實話實說》的停播可以說是當前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困境的一個注解。希望《實話實說》的停播能給現有的電視談話類節目以警醒,能使電視談話類節目重獲生機。■
參考文獻
①何仁康,《<實話實說>被砍,空留一地懷念》,博客中國,2009年9月25日
②詠樂匯詞條,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945477.htm
③楊琳,《電視談話類節目的困境與出路》,《新聞窗》,2009年第3期
④劉亞夫,《當前我國電視談話節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文史博覽》,2009年7月
(作者: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8級傳播學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