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談樂炎
新醫改下的復雜棋局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談樂炎
新醫改方案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但同時,由于醫改具有的復雜性,新醫改必將面臨一系列全新的挑戰
看病難,看病貴!這是中國老百姓多年來的抱怨,像祥林嫂的絮叨,急切而又無助。
2009年4月6日,新醫改方案出臺,各級政府將在3年內投入8500億,重點抓好五項改革: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均等化,以及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然而,醫療改革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2010年初進行的“小康公共服務調查”顯示,對于新醫改,多數參訪者持“觀望”態度,其比例高于“有信心”和“認為實施比較難”。醫改將來的出路是:公立醫院+一體化+信息化。只要政府重視,做起來會很快。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
由于對“藥價虛高”的病癥未診斷清楚,《新醫改方案》兩味新藥——藥品零差率和基本藥物制度的療效不容樂觀。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
今年2月2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開的原則,由各省(區、市)分別選擇1至2個城市或城區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一年前,溫家寶在與網友交流時曾坦言:“醫療改革中我認為最艱難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醫院的改革。”
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改革醫院補償機制,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實現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來補償的機制。
近些年來,由于政府投入嚴重不足,加之醫療服務價格偏低,醫院支出的90%以上依靠收費獲得。公立醫院“以藥養醫”,必然導致“大處方”屢禁不止。
對此,中國醫藥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認為,公立醫院改革中,如果只一廂情愿地推出零差率政策而不能解決好醫務勞務補償問題,那么情況可能會更復雜。
劉國恩表示:“短期內還很難找到更合適的醫療支付手段,目前按項目收費還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主導醫療補償機制。”
對于新醫改應對“以藥養醫”的新思路——藥品零差率政策和改革基本藥物制度,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認為,藥品零差率沒有取消政府的不當管制,對于基本藥物制度的基本制度框架,新醫改也沒有描繪清楚。由于藥品政策仍舊不確定,因此其效果也不容樂觀。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將進一步促進醫療衛生服務的均等化”,全國人大代表、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志全說,新醫改對城鄉統籌的貢獻值得期許。
“中國醫保覆蓋人群已經達到12億人口。”劉國恩表示,“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是醫改工作進展最快,成效最顯著的。預計2010年,基本醫療覆蓋范圍將進一步擴大,相當比重的流動人口,將會在2010年享受到更多的異地就醫服務,得到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將會實實在在地從異地結算中得到實惠。”
老百姓看病扎堆去大型公立醫院,因為那里有“最好的醫生”,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新醫改中的一個亮點就是鼓勵醫師“多點執業”。對此,劉國恩很有信心,“我預計2010年,一些城市會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醫生多點執業方面邁出步伐。一旦這個工作推動起來,我相信老百姓將會在社區醫院看到越來越多以前只能在三級醫院、大醫院看到的醫生。這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醫療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