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蘇楓
后危機時代的就業冷暖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蘇楓
近期在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兩個層面已經出現了與就業有關的利好消息,但金融危機的影響尚未見底,對就業的影響仍將持續
2010屆畢業生校園招聘會早已在各大高校火熱啟動,今年的校園宣講態勢與金融危機年相比有著報復性反彈的意味。于是,壞預言對就業形勢依舊報以謹慎態度,好預言卻看好正在回暖的就業出路。雖然2009年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但2010年的整體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全國人才流動中心主任司益磊
2010年,隨著經濟的進一步回升,新增就業經過努力可能達到甚至超過2009年的水平,失業率也可以控制在4.6%以內。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勞動科學所副所長莫榮
630萬畢業生,另加往屆沒有找到工作的,2010年新增待就業人數將創歷史新高。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說2009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復雜的一年,宏觀層面的就業形勢很嚴峻。
《小康》雜志社對就業問題進行的調查顯示,公眾認為大學畢業生最好的出路依次是當公務員,自己創業當老板,從事記者、律師等專業性強的職業及進壟斷國企。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超146萬人報名,競爭最激烈的職位,招錄比例達到4224:1.
“公務員”這個職業到底有多大魅力?小康調查發現,公眾認為當前“公務員熱”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追求鐵飯碗、待遇穩定,就業壓力大,追求隱性福利,追求權利,公務員職業聲譽高。
“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圍城現象’。”提到現在的“公務員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唐鈞說,“很多年輕人進來才發現公務員的工作并不輕松,待遇也沒想象的好。”
唐鈞認為,“公務員熱”并不正常。“大學生剛從學校出來,朝氣蓬勃,第一個選擇應該去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比如去創業。”他說,發達國家的大學畢業生不會把公務員作為優先選擇。他們的第一職業選擇是企業家;第二選擇是專業人員,公務員排不進前三位。
歷年來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大學生每年選擇創業的比例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這5%中的4%,廣東成功率只有1%,全國大學生創業平均成功率占這5%中的3%。這個數字預示著“公務員熱”暫時不會退燒。
“隨著2009年保八目標的實現,2010年的經濟形勢也會好于200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認為,經濟的增長能為就業提供一個好的基礎,再加上國際經濟形勢也可能在2010年筑底,信心在恢復。
“鑒于中國經濟形勢日益好轉,企業不會大規模裁員,相反,隨著出口的逐步恢復和投資的擴大,企業還會增加用人。”莫榮預言,2010年,隨著經濟的進一步回升,新增就業經過努力可能達到甚至超過2009年的水平,失業率也可以控制在4.6%以內的水平。
近期在宏觀政策方面也出現了與就業有關的利好消息: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擴大就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要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就業優先”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得到確立。
莫榮強調,雖然就業“數量”會實現增長,但是“質量”問題卻將依然存在,如30%~40%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屬于靈活就業,部分已就業農民工崗位不穩定,收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