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孫曉青
一號文件助推農民工“入市”
文|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孫曉青
農民工城市化最大的障礙是住房問題,下一步是把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對阜新市彰武縣葦子溝鄉太平村的村民王義來說,2010年是個喜慶的年份,這一年他有兩個計劃,建房和娶妻。2009年他過得很辛苦,為籌建房款,他四處打工,直到現在都還差兩萬元。“想四處借借湊湊,等以后打工再慢慢還上,但這年頭錢是最難借的。”
也許王義還不知道,新年伊始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中表明,今年農民將可以貸款建房,解決建房難問題。
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三農”工作的第七個中央一號文件。除了農民貸款建房外,還包括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增加“三農”投入、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政策等。
這一系列強農惠農新政,無疑在新年伊始為今年的“三農”工作注了一劑強心針,也將助推農民工城市化進程。2010年的農民工工作將研究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推動建立農民工綜合服務體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我覺得在加快農民工城市化過程之中住房是一個更大更難的問題。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盛來運
2009年,隨著經濟的復蘇和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農民工就業形勢向好。到11月底,全國外出就業的農民工已經達到了1.52億人,高于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水平。
盡管如此,珠三角地區仍面臨著企業招工難的局面。據相關媒體報道,在沿海地區,接受過職業培訓、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供給嚴重不足。經濟回暖后,東部沿海地區“民工荒”更加突出,而且呈現“普工荒”與“技工荒”并存的局面。業內專家指出,新生代農民工更關注薪金高低、企業的前途、工作環境、發展空間,這也加重了民工荒趨勢。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不無擔心地表示,由于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得太慢,在經濟增幅比較快的情況下,舊有的工資水平已經吸納不到足夠的勞動力了。
“現在企業應意識到提高工資水平的必要性。但對一些企業來說行動已有些遲了。那些靠給員工支付低工資而盈利的企業,只能生存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黨國英直言不諱地說。
農民工就業問題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此次中央一號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農民工”這個詞,將這一群體列入了工作重點。
據了解,我國目前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有近1億人,約占農民工總數的60%。相比于父輩,他們對農業不熟悉,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對身份的自我認同趨于模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解讀一號文件時表示,正是這種差異性需要中國的城鎮管理政策盡快做出調整,為新生代農民工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融入城鎮提供必要的條件。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盛來運在2009年12月《小康》雜志社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指出,農民工城市化最大的阻礙就是住房問題。據調查,目前只有0.8%的農民工自己在城里買了房。此次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多渠道多形式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將有穩定職業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黨國英對此表示:“一號文件雖然是對過去一些政策的延續,但也確實加大了力度。”此外,近來各省市人大代表也相繼建議出臺農民工保障性住房制度。不難看出,在政策導向下,下一步是城市要增加農民工落戶的吸引力,把農民工納入城市保障體系,和城市居民一樣,同等享受保障性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