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謊言
古語說:“開卷有益。”但是古人同樣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或許就像很多年前魯迅所講:“幼小時候,我知道中國在‘盤古氏開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歲,又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二十五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直到今年(1934年)八月里,因為要查一點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羅思’(俄羅斯),侵入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汗還不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
魯迅對歷史的評判與認知,難免帶著時代的眼光,講中國史,不可沒有元朝。然而,今天的我們卻不可避免地遇到和魯迅同樣的困境——我們自以為讀懂了歷史,看清了過往,了解了世界,然而某天,卻發現一切都錯了。
在浩瀚的歷史海洋里,究竟有多少被粉飾的史事?又有多少被隱藏的真相?我們苦苦求索,只為去偽存真,戳穿歷史的那些美麗謊言。
然而,我們最終卻發現,在尋求真相的過程中,我們依靠的仍舊只有“歷史”。而此時,我們的“尋真武器”——辯證思維,再次發揮效用。它一次次提醒我們,揭露某些“謊言”的話,會否是另一個版本的歷史的“謊言”?
永遠的不確定。這,正是歷史的玄妙迷人所在。歷史,永遠是一系列尚待解答或尚待完善的謎題,而不是一些確定無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