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建華 東莞報道
東莞:市鎮權力新格局
文|本刊記者 劉建華 東莞報道
東莞擴權強鎮的試點進行了將近三個月,市鎮權力的分配與博弈仍在進行,未來的權利行使格局將深深影響東莞的發展之路
東莞困局 廣東東莞市政府大樓夜景,2009年東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困局。
2010年的東莞市“兩會”上,擴權強鎮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這個擁有32個鎮街的地級市,在2009年的GDP增長“保十”失敗后,曾一度倍受質疑。2010年1月2日,東莞市政府高調宣布在石龍和塘廈兩鎮實施擴權強鎮,27個部門將下放248項行政管理事項,隨后權力下放與博弈開始漸漸深入。
東莞市的政府架構相當獨特,與其他地級市不同,東莞是直接由地級市直轄區內的32個街鎮,沒有區,也不設縣。2009年,東莞32個鎮街的GDP排名中,虎門、長安以243.76億元和208.3億元位居前兩位。位于排名末尾的幾個鎮,其一年的GDP也接近20億元。繁榮的鎮街經濟,向來被認為是東莞的經濟活力所在。東莞的戶籍人口170萬左右,但其常住人口達到700萬。東莞一些發達鎮的情況也是如此。以虎門鎮為例,其戶籍人口在11萬左右,但常住人口卻達到65萬。
不管是從經濟規模還是人口規模上看,這些鎮都是很多市級城市難于達到的水平,更別說縣鎮了。東莞實行鎮的建制顯然有些“小牛拉大車”了。
東莞的鎮級機構,事實上一直在“擴權”。為解決鎮級政府級別低、權利少、責任多的問題,東莞曾將鎮委書記、鎮長普遍高配到副處級以上,并調高市鎮財稅分成比例,將投資500萬元以下的工程交由鎮街組織招投標等措施,以支持各鎮發展。2002年左右,各鎮的稅務所、財政所等市局外派機構都升格為局,完成了最初的“擴權”,隨著各鎮的經濟實力加強,東莞市政府向各鎮提出了要求,地方的公共設施、居民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也由鎮里來負責,但如望牛墩等經濟不發達的鎮,顯然不同意承擔這些需要大筆財政投入的責任,于是出現了后來的“轉移支付”,由東莞市財政對部分鎮財政的不足進行補充。經濟實力強的長平、虎門等鎮沒有理由地額外承擔了這些原本是東莞市政府的責任。
然而,由鎮來承擔需要大量財政投入的眾多公共服務責任,是建立在各鎮經濟形勢大好的前提下,這明顯存在著一定的后遺癥。
過去的三十年,東莞的經濟基本上是依靠加工出口等外向型經濟,外來企業,臺灣、香港的大老板要來東莞投資,只需要在東莞借一塊地方,建一個廠房,供其生產加工產品而已,然后出口外銷創造利潤。建廠房所用的土地并不需要真正意義上的審批和規劃,外來企業通過各鎮政府的協調作用,向村租用一塊地,建起的這些廠房也是臨時建筑物,不需經過審批,也沒有房產證,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違規建筑。
“這實際是就打了國家土地法的擦邊球”,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教授說,村民把土地出租之后有了合理的收益,政府有了一定的稅收,達到三贏的目的,誰也不會去追究這是否是合法。也正是因為有大量的臺港企業來莞設置工廠,產品大量出口,令東莞在過去的多年以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GDP增長率。
2008年底世界金融危機一爆發,整個金融體系都受到挑戰,即使之前經濟發展很好的鎮此時也覺得公共服務成為了一種負擔。
當鎮級政府提出責任回歸市政府時,東莞市政府正式考慮讓“擴權強鎮”以紅頭文件向社會公布,以此使鎮級政府擔當起相應的責任。即使早幾年就有“擴權”的行為,但卻“名不正言不順”。
“廣東省體制改革和東莞的擴權強鎮沒有必然的聯系,真正促使擴權強鎮的實施是因為金融危機”,受訪的一位專家如是對記者說。
新莞人 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為新莞人服務管理局揭牌,該局為國內首個為外來人口而設的專職行政機構。
“根據不完全統計,政府代建工程招投標前,要經過28個環節,要蓋幾十個公章,這還僅僅是政府代建工程,如果是非政府代建的,報批的手續就更繁雜了?!睎|莞市委書記劉志庚表示,盡管在規劃、國土、建設和環保等部門開辟了“綠色通道”,部分項目實行“并聯審批”,大大簡化了審批流程,但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
審批程序繁瑣,被認為是在東莞市直管鎮的行政架構下的必然結果。鎮級政府缺乏行政審批權、執法權等導致投資工程的進展緩慢?!?009年7月14日,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作了批示,要求東莞在第三季度拿出擴權強鎮的具體方案,第四季度爭取在珠三角實施。”劉志庚說,根據汪洋的批示精神,東莞決定將事權、人權以及財權進行“權力下放”,石龍、塘廈將具備縣級管理功能。
“權力大了,責任也大了”新任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黃可慰說,該局涉及放權84項,被認為是放權力度最大的一個機構。除了查處違法建筑事項外,基本將職能范圍內的全部行政處罰事項下放到了兩試點鎮分局。行政處罰事項包括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城市綠化管理,市政管理,工商、衛生、質量技術監督、經貿行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環境保護,醫療機構管理7大方面,共計84個小項。
權限下放采取委托授權、全權下放形式,立案、查處、證據保存、聽證、處罰權,均由石龍、塘廈分局負責。權力下放后,按權責統一的原則,試點鎮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凡分局在辦案過程中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應訴工作由市局和試點鎮共同負責,責任費用由試點鎮政府承擔。
為體現最大程度的放權,正副局長由以前的市局任免,報鎮領導征求意見,現改成由試點鎮任免,報市局征求意見。給予了鎮一級最自由的人事權。市一級的局將組成督查考核組,每半年進行一次綜合督查,重點檢查試點鎮分局委托授權事項落實情況、職責履行情況和公共權力運行情況。同時強化對試點鎮分局的工作考核,將“擴權強鎮”建設情況、委托授權事項執行情況等列入考核范圍,考核結果與年度考核、提拔任用相掛鉤。
公共服務 東莞南城中心廣場,市民在湖邊上閑聊。由市還是鎮來提供公共服務,將是東莞放權后的變化之一。
“人權、事權基本上都已經下放了,我們其實最想要的,是關于土地和規劃權限的下放,但這次擴權強鎮中沒有?!笔堟偽瘯涃芏髡f。
冼周恩認為,鎮與鎮之間的道路、公共設施以及鎮界一百米之間的建設規劃還是應該由市里面來統籌,不能各自為政。另外,比如說哪一個鎮建了一個戲劇院,而各鎮如果都依葫蘆畫瓢,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但實際上每個戲劇院的都沒能充分地發揮它的實際作用,這就等于是浪費資源。還有如垃圾處理廠,廢水處理廠等這些公共設施都應該由市政府來做。這些都有可能隨著未來的發展而改變,因此必須由市政府站在全市的高度來統一規劃,這樣才是更科學的。但鎮內的發展規劃,舊城改造的規劃,建設用地的土地,它的使有權、規劃權的審批,鎮政府更適合做這部分工作。
除此之外,戶口證的發放權也是鎮希望能擁有的權力之一。冼周恩認為,人在這個鎮里面生活,占用的是鎮里的公共資源,讀書、就業、生老病死都是在鎮里,市里面都沒有管,也不會清楚下面的具體情況。還有房產證的發放也是一樣。只要由市里制定統一的發證標準,把這個審批過程下放到鎮里,這將有益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土地使用權,規劃權和戶口的支配權,這才是真正影響一個地區發展的關鍵因素。但目前都沒有下放?!辟芏髡f。
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凌稱“擴權強鎮實行的原則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土地、規劃權,不會下放,但不下放并不等于就不去解決由此帶來的問題?!彼睦斫馐牵芏噫偛⒉皇欠堑靡恋?、規劃等這些權限,而是想要更好地解決提高效率的問題。此外,土地權限是屬于省里的,并非東莞完全能操控的,但土地使用權不下放,也可很好地解決問題。
東莞市副市長李小梅認為東莞在擴權強鎮中,既要強化市級層面的操控和統籌能力,又要做到放活、提升鎮街政府效率的目的,最終使政府的服務,處于高效運作中。
“擴權被‘縮水’了”,有人這樣認為。最早的方案是下放309項權力,后來又追加67項,合計是376項,最后被確定下放248項事權。
“其實,市政府要下放什么權力,鎮政府需要什么權力,或許他們自己都還沒有考慮清楚,這次擴權強鎮搞得太倉促了,沒有經過嚴密的論證,在實施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學者說。從東莞市政府宣布“擴權強鎮”至今已近百日,下放248項權力給鎮里,除了兩試點鎮的領導清楚之外,外界并不清楚,按常理來說,這樣一項重大的體制改革,東莞當地媒體應有詳細的報道,但即使在東莞的兩會上也僅有只言片語,并沒有對此事進行討論。很顯然,東莞市政府對擴權強鎮感到很迷茫。到目前為止,連執政者自己都不清楚這些被下放的權力是否應該向社會公布,他們也擔心公布之后備受質疑,引起爭論。受訪官員大多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另一方面,擴權強鎮如果試點成功,直管鎮如果提升為縣,縣的一把手的任免權歸省里管,東莞市對所轄的32個鎮街的管理權顯然會大幅縮水,這也是市鎮權力分配博弈的難點所在。該學者擔憂,東莞的擴權強鎮體制改革如果沒有前瞻性和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必將會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最終導致如“2008年當時所鼓吹的每人發1000元紅包”一樣,結果是雷聲大雨點小而最終收場。
責編 張凡 xk_g200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