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強 祖茂衡
布-加綜合征(Budd-Ch iari synd rom e,簡稱BCS)是由肝靜脈阻塞和(或)其開口以上的下腔靜脈阻塞性病變引起的,以伴有下腔靜脈高壓為特點的一種肝后性門脈高壓癥[1],發(fā)病多為青壯年,綜合國內近20年來發(fā)表的文獻報道,我國BCS病例已經(jīng)超過萬例,居世界首位。
本研究通過收集我院介入科2010年1月~2010年10月間收治的經(jīng)超聲和/或M RV檢查并經(jīng)DSA血管造影證實為下腔靜脈膜性阻塞(M em b ranous obstruction of in ferior vena cav a,M OVC)的BCS患者,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 zym 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其下腔靜脈血液中VEGF含量,以探討血管內皮損傷與下腔靜脈隔膜形成的關聯(lián)性。
1 研究對象
1.1 MOVC型BCS患者(實驗組) 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25~60歲,平均40.1歲,均為徐醫(yī)附院介入科2010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經(jīng)超聲和/或M RV檢查并經(jīng)DSA血管造影證實存在下腔靜脈近心端膜性閉塞;
1.2 對照組 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32~57歲,平均42.6歲,均為徐醫(yī)附院心內科同期住院心律失常患者,并均為無使用抗凝血(促凝)藥物史和吸煙史,無原發(fā)性高血壓、肺動脈高壓、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血液病、糖尿病、結締組織病及惡性腫瘤等,肝、腎功能正常病例。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身高、體重、性別、年齡之間無顯著差異。
2 血清制備
2.1 實驗組 在下腔靜脈隔膜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療時,置入導管后尚未注入造影劑前,通過導管抽取下腔靜脈內血液約10m l置入兩個5m l分離膠-促凝管中(操作過程中注意避免溶血),靜置半小時,然后在低溫4℃下1600g×離心15m in,取上層血清置于1.5m l EP管中,-80℃冷藏,冷藏過程中避免血清反復凍融,積攢一定數(shù)量3個月內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
2.2 對照組 選取符合入組條件的心律失常患者在行介入射頻消融手術時,同樣通過導管抽取下腔靜脈血液10m l分別置于兩個5m l分離膠-促凝管中,后續(xù)處理及實驗方法同實驗組。
3 實驗試劑及設備
①Human VEGF ELISA Kit(96T 美國R&D公司,由上海希美生物有限公司代購),在其有效期內使用
②酶標儀 Thermo electron coporation Multiskon MK 3
③離心機 Eppendorf centrifuge 5810R 低溫離心機
④低溫冰箱 SANYO -80℃ 超低溫冰箱
⑤采血管 分離膠-促凝管(5m l廣州陽普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4 實驗方法
4.1 取-80℃下冷凍的血清在室溫下慢慢解凍,解凍后如發(fā)現(xiàn)血清中有大量顆粒,檢測前予以離心;
4.2 嚴格按照ELISA試劑盒的操作步驟分步操作,每個樣品做復孔檢測;
4.3 將加入終止液的酶標板在450nm波長下檢測各孔OD值,取復孔OD值的平均值,畫出酶標曲線,并求出相應的VEGF濃度值。
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的t檢驗,以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上述V EGF標準濃度擬合曲線中R 2>0.9801(R>0.99),可知標準品VEGF濃度與OD值呈正相關且線性良好,提示試劑盒質量良好,符合實驗要求。
如表1所示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VEGF含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VEGF濃度值t檢驗結果

下腔靜脈隔膜形成是下腔靜脈阻塞型布-加綜合征的主要病理原因。在人體內最粗大的靜脈血管及血液持續(xù)流動的狀態(tài)下如何能夠形成薄厚不等的隔膜,這一問題自1899年布-加綜合征被命名[2]以來一直未能明確。凝血機制不良、妊娠、口服避孕藥、感染、外傷和腫瘤等均可為BCS的激發(fā)因素,其發(fā)病率約10/10萬[3]。
目前國內外有關下腔靜脈隔膜形成的假說主要有:先天性血管發(fā)育異常[4]、血栓機化及纖維化[5,6]、凝血機制異常[7,8]、體內微量元素異常[9,10]等,但仍沒有任何一種假說可以完全解釋隔膜形成的原因。
血管內皮具有重要的內分泌功能,正常血管內皮主要功能是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等,在血管內皮損傷或各種不良因素刺激下,會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內皮結構性損害、內皮細胞脫落、修復等血管內皮功能失調。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th fac to r,VEGF)具有促進血管內皮增值、分化、成熟以及誘導平滑肌細胞遷移、促進基質蛋白的合成、分泌等作用,在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及維持血管的正常形態(tài)和完整性有重要意義,在組織修復中起關鍵作用[12,13]。
下腔靜脈血管內皮損傷后V EGF釋放增加,過度升高的VEGF與其受體VEGFR-1相互作用又可引起下腔靜脈局部血管內皮損傷,使血管形成窗口和囊狀-空泡狀細胞器,促進內皮細胞遷移,造成蛋白質外漏,有的外漏蛋白質形成纖維蛋白原,成為血管外間質,形成一種暫時性的新基質,允許并支持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內向移動,隨維結締組織的不斷增殖,膠原堆積,逐漸增厚融合而形成隔膜。R iem en s等[14]研究表明下腔靜脈隔膜是由纖維組織小碎片構成,并且有的小碎片中含有小的毛細血管,其表面覆蓋有內皮細胞,王佾[4]等對70例M OVC病例活檢也發(fā)現(xiàn)隔膜與下腔靜脈管壁相延續(xù),符合血管瓣膜樣結構,這與VEGF在內皮細胞方面的作用有相似之處。
我們通過對1200余例BCS患者分析總結,認為M OVC發(fā)生的機制可能為:患者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導致的膳食中某種微量元素的異常以及飲食攝入營養(yǎng)成分的差異導致血液中微環(huán)境的改變[10],加之肝靜脈開口處血流及入房處血流隨心臟收縮產生的切應力對下腔靜脈的不斷沖擊,隨時間遷移就可能對下腔靜脈內皮產生損傷[11],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后釋放VEGF等相關因子,血管內皮損傷后機體調節(jié)修復,血管內皮修復伴發(fā)纖維結締組織增殖,膠原堆積,肉芽形成逐漸增厚融合而形成隔膜。
雖然目前還沒有單一有效地血液檢測來證實內皮功能的異常,但通過本試驗研究我們對血管內皮損傷、反復修復在下腔靜脈隔膜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很大的信心,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去證明。
[1]祖茂衡.布-加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M].布-加綜合征的影像診斷與介入治療.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30-43.
[2]Aydinli M,Bayraktar Y.Budd-Chiari syndrome:etiology,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J]. World J Gast roenterol.2007;13(19):2693-2696.
[3]Wang ZG,Zhang FJ,Meng QY,et al.Evolut ion of management of Budd-Chiari syndrome:a teams view f rom 2564 patients[J].ANZ J Surg,2005;75(1):55-63.
[4]王佾,張輝,郭成浩等.下腔靜脈隔膜阻塞型布-加綜合征的病理學及病因學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8;17(7):500-503.
[5]Okuda K.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obliterative hepatocavopathy,Okuda)[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1;16:1179-1183.
[6]ZHANG XM,LI QL,et al.Radical surgery for Budd-Chiari syndrome through exposure of the entire inferior vena cava of the hepatic segment[J]. Chin Med J 2007;120(8):626-629.
[7]Bergamaschi GM,Primignani M,Barosi G,et al.MPL and JAK2 exon 12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he Budd-Chiari syndrome or extrahepatic portal vein obst ruction[J]. Blood. 2008;111(8):4418.
[8]Slusher KB.Factor V Leiden:a case study and review[J].Dimens Crit Care Nurs,2010;29(1):6-10.
[9]郭成浩,邊建朝,王佾等. 山東省菏澤地區(qū)隔膜型布-加綜合征外環(huán)境飲用水多元素測定[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05;24(2):207-209.
[10]侯建明,藍進.重點補充維生素E、C和βC提高機體素質的動物實驗[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7;24(2):217-219.
[11]周恒根,徐浩,祖茂衡等.膈肌運動及血流動力學與下腔靜脈膜性阻塞關系的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8;17(10):729-731.
[12]Thomas AL,Morgan B,Drevs J,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PTK787/ZK 222584.Semin Oncol.2003;30:S32-S38.
[13]Cao G,Wu JX,Wu QH.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suppresses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induc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in vitro[J].Chin Med J 2009;122:1570-1574.
[14]Riemens SC,Haagsma EB,Kok T,et al.Fami lial occurrence of 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arguments in favor of a congenital etiology[J].J Hepatol,1995;22(4):4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