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丹,李勤耕,范 琦,趙 華
(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重慶 400016)
我校臨床藥學專業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
何 丹,李勤耕,范 琦,趙 華
(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重慶 400016)
該文闡述了臨床藥學專業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以及該校從改革實驗教學體系、改進教學手段、改變考核方式、提高教師素質等方面著手,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
臨床藥學;實驗教學;改革
臨床藥學專業的實驗教學非常重要[1],它是培養學生臨床藥學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我校于2006年招收了五年制臨床藥學專業學生,旨在培養面向臨床的醫藥融通的復合型人才。在教學中,我校曾一度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實驗教學多為單一的常規性驗證實驗,教學手段大多為授課教師講解實驗內容,提出實驗要求及注意事項,學生按要求操作,然后進行數據處理、書寫實驗報告等。這種教學模式單調、呆板,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是機械地照搬、被動地接受,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種模式很難滿足臨床藥學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為此,我校對臨床藥學專業實驗教學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1.1 開設學科綜合性實驗
例如:以藥物化學實驗中合成的藥物及天然藥物化學實驗中提取分離的中藥成分為制劑原料進行藥劑學實驗,再用藥劑學實驗制得的制劑“產品”進行藥物分析實驗。學生在綜合實驗中始終使用自己的“產品”,從而可檢驗學生每項實驗的操作水平和“產品”質量。
1.2 開設體內藥物分析實驗課
體內藥物分析是一門新興學科,內容涉及到分析化學、臨床醫學、藥物動力學和生物藥劑學等多門學科,由于其知識面廣、應用性強,故受到的關注度也高。對于臨床藥學專業,藥物不良反應監測、藥物體內代謝研究是其主要內容,而這些都離不開體內藥物分析知識。開設體內藥物分析實驗,學生可從實驗中掌握生物樣品的測定方法、數據處理等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改進傳統實驗課程模式,及時調整實驗內容
如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關于高效液相色譜的實驗內容,由原來的阿莫西林膠囊含量測定調整為酸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測定。三聚氰胺事件給人民的食品安全帶來嚴重的危機,一時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選擇三聚氰胺作為實驗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再比如藥物化學實驗,將合成實驗調整為一種抗癌藥物的合成,通過調整引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將學習范圍擴大到了書本外,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2.1 利用多媒體教學
傳統實驗課往往是老師利用黑板講解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然后學生照做。盡管老師講得很認真、很仔細,但學生往往還是會出錯。某些實驗需要教師示教,但由于儀器、設備、實驗場地等問題,很多學生反映沒看清楚,沒有搞明白。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將某些實驗制作操作流程動畫片,在學生做實驗之前播放,學生興趣高,觀看仔細,學習效果得到了提高。如藥劑制片實驗,由于需要給學生作操作示教,教師就在做預實驗時把整個操作步驟拍攝下來,讓學生在實驗前觀看,加深其印象。還有一些毒性實驗,可將其制作成動畫演示的Flash,學生可在電腦上作模擬實驗操作,增大了學習的空間。
2.2 實施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是在實驗室之外的教學,是通過實踐獲得必要的感性知識的手段,是實驗室教學的擴展,同時也可使學生加深理論知識,并初步學會如何在實踐中應用[2]。我院建立了開放式教學模式,定期將學生帶到醫院臨床藥學基地和制藥生產一線進行現場教學,將理論和實驗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醫院,學習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方法及結果處理。在制藥生產一線,則從原料的投料、生產、包裝、入庫、質量檢查等各個環節去了解藥品生產過程。條件允許的還實地進入車間進行基本操作,切身體會理論知識在生產實際中的應用。
傳統的實驗課考核沒有閉卷考試,也沒有實際操作的評分標準,多是根據學生平時實驗情況、實驗報告書寫情況來評定學生的實驗成績。這種模式導致學生的實驗成績相差不大,進而使學生上實驗課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敷衍了事,保證不了實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針對這種情況,我院制定了評分標準,內容包括實驗報告書寫、實驗態度、實驗操作考核等,對學生的實驗課程有一個相對嚴格、科學的評價,以真實體現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其素質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目前我院臨床藥學專業的教師有部分畢業于綜合性大學的化學專業,缺乏系統的醫藥學知識,影響了教學質量[3]。為此我院要求化學專業畢業的教師“充電”,掌握一些醫藥學的相關知識,以實現學科和知識的相互滲透;同時還選送青年教師去國內知名醫藥專業院校進行臨床藥學專業進修,學習兄弟院校在專業教學科研上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促進本學科教學上的發展和優化。
[1]楊海濱,印曉星,孫甫存,等.臨床藥學專業實習教育機制探索[J].藥學教育,2006,22(6):39-41.
[2]郝 勇,曲 軍,于新蕊,等.素質教育的“五結合法”[J].藥學教育,2002,18(1):47-48.
[3]崔桂花,張偉萍,白 羽.臨床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6):1 153-1 155.
G642;R-33
A
1006-4931(2010)10-0011-01
何丹,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藥物分析教學及科研,(電話)023-68485048。
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