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昊,高志成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醫院,河北 保定 071051)
我國中藥出口狀況分析
竇 昊,高志成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醫院,河北 保定 071051)
該文分析了目前我國中藥出口的現狀,并針對出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擴大中藥出口的建議。
中藥出口;狀況分析;建議
中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的成果。在“回歸自然”的潮流中,中藥以其源自動、植、礦物,具有療效好、資源廣、成本低和毒副作用小的特點而備受青睞。筆者分析了當前中藥出口的現狀和特點,針對中藥出口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中藥出口的建議。
1.1 歷史回顧
中藥曾是我國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其出口發展速度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比較平穩,1995年出口達到創紀錄的7.7億美元。近幾年,由于受一些政策負面效果及亞洲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出口下降,1996年為6.8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7%;1997年為6.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0%;1998年為5.4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8.2%;2009年1~5月出口1.8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2.21億美元下降16.3%。由于外商在境內以人民幣成交,估計這部分會占到近兩年出口下降金額的一半以上。我國中藥類商品出口大致分為中藥材、中成藥(含中藥酒及營養保健品)和植物提取物3類,近兩年出口份額大約為中藥材70%、中成藥和植物提取物各15%[1]。
1.2 出口的特點
1)出口市場從以亞洲為主向歐美為主轉移。歐美不僅是我國植物提取物的主要市場,近幾年其中成藥和中藥材的市場份額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從占我國中藥類商品出口的不到10%增長到30%以上。
2)出口商品結構有所調整,出口價格大幅下降。1998年中藥材的出口價格只相當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1/4,如銀杏黃酮由每公斤300多美元下跌至50多美元。目前,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產品逐步進入國際市場。中藥生產企業積極引進現代生產工藝,使傳統中藥“丸、散、膏、丹”劑型向現代劑型發展,出現了一批中藥新產品,如天津天士力集團的復方丹參滴丸、北大維信的血脂康等。
1.3 中藥出口現狀
據海關的統計數字顯示,2006年1月至4月,我國中藥進口金額達到4 258萬美元,而同期中藥出口為4 226萬美元,進口額超過出口額;進口增速達25.23%,出口增速為9.78%。目前,中成藥的進口主要來自我國香港特區,進口額為3 666萬美元,占進口總額的86.11%[2]。中藥進口經營公司集中在深圳、廣州兩地。
長期以來,中藥出口面臨兩大難題:
1)海外認同度普遍不高。安永全球醫藥行業主管合伙人Carolyn Buck-Luce初到中國時,有人提議她試試中藥產品阿膠,但當她了解到阿膠的主要成分是驢皮時,則表示對此敬謝不敏。她認為:“如果想讓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的中藥產業產生興趣,就得提出關于中藥成分的科學性報告,讓全世界都了解中藥的活性成分,而不是只靠中國人本身的信心。”[3]Carolyn Buck-Luce對待中藥的態度,也是目前歐美投資者對我國中藥產業的普遍認識。安永遠東區醫藥行業主管合伙人黎永光坦承,雖然一些擁有良好技術實力的中藥企業仍可吸引投資者的關注,但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的中藥產業的了解程度較低。
2)開發國際市場力度不夠。我國中藥出口原來主要由外貿公司經營,出口名牌如北京的李時珍牌、云南的茶花牌、廣東的五羊牌等,均為外貿公司注冊。近幾年來,國內大中型中藥企業紛紛取得自營進出口權,工貿之間商標糾紛、供貨矛盾不斷。外貿企業除維持原有貿易渠道外,對新興國際市場的開拓缺乏積極性和動力,而中藥生產企業往往對國際市場的研究和投入不夠。鑒于上述情況,目前我國中藥類商品在世界天然藥物的貿易額中所占的份額僅為3%左右。
中藥產品作為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藥品種,發展潛力是巨大的。目前,“回歸自然”熱方興未艾,國際植物藥市場增長迅速,國際營養保健品市場日益擴大,各國對中醫藥的認知程度逐步提高,這4方面因素為中藥出口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盡管受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但由于醫藥市場的剛性需求,全球醫藥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我國在國際市場上占有較大份額的優勢產品在短期內不會被其他國家的產品所替代。
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中藥出口的工作:
1)加強市場研究,對不同的市場采取不同的開發策略。要推動中醫藥進入世界市場,就必須認真研究不同的市場,采取不同的市場開發戰略。
2)加強中藥的標準化建設,建立我國中藥出口質量保證體系。3)大力開展對外交流,推動中醫的合法化,實施以醫帶藥。
4)加強傳統藥植物藥的注冊工作,推動重點名牌產品出口。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的中藥仍然是今后出口的重點,必須大力推動我國中藥尤其是傳統名牌產品在國外的注冊[4]。
5)加強對中藥有效成分的研究,大力發展天然植物藥及原料的出口。
6)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適當發展中藥飲片及中藥材的出口[5]。
國際市場對中藥有著巨大的需求,加大中藥出口,對我國中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李 剛.中藥出口貿易現狀及對策(上)[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4,6(10):4-9.
[2]羅清仁.中藥(產品)出口遇到的困難和對策[J].廣州醫藥,2004(4):74-76.
[3]胡 柳,郭瑩玉.擴大中藥產品出口應走多元化之路[J].中國藥業,2002,11(5):25-26.
[4]中成藥和草藥出口喜憂參半[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2(2):58.
[5]劉 斌.中藥材順差擴大中成藥進口猛增[N].中國醫藥報,2004-04-01(B3).
F752;R288
A
1006-4931(2010)10-0012-01
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