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娟,戴 紅,趙厚睿,郝建新,馮秋珍,寇美靜,劉雁云
(湖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診斷教研室,湖北武漢 430065)
中醫診斷學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施
鄒小娟,戴 紅,趙厚睿,郝建新,馮秋珍,寇美靜,劉雁云
(湖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診斷教研室,湖北武漢 430065)
中醫診斷學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施對于提高中醫診斷學教學質量至關重要。針對實踐教學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實踐性、先進性、規范性等方面圍繞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進行改革和探索,有效地提高了實踐教學的效果,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中醫診斷學;實踐教學;教學改革;教學內容
中醫診斷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加強其實踐教學的改革,有利于提高中醫診斷學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是實踐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中醫診斷學教學質量的關鍵。筆者圍繞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積極探索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經過4年的實施,取得較好效果。
中醫診斷學診法的核心知識點是癥狀和體征的特征、機制、臨床意義,而辨識常見臨床癥狀、體征的客觀特征是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由于癥狀、體征的知識點多、概念抽象、內容繁雜,加之中醫診斷學是中醫類專業學生的第二門醫學基礎課程,學生對醫學的知識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認識,學習中多死記硬背,學習效果難以達到理想境界。要解決學生對核心知識點易學、易懂、能用、善用的問題,我們首先從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入手,探索多角度豐富直觀教學內容,并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勤練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1.1 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筆者將多媒體技術廣泛用于實踐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制作了“全身望診”、“局部望診”、“舌診”的教學課件,并配置脈診、按診、八綱、中醫查體等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簡稱CAI)課件以豐富直觀教學內容。通過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和影像等形式將實踐教學內容再現給學生,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了多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能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于學生的面前,以此豐富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加強直觀教學內容的考核
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能使學生認識臨床實踐基本功訓練的重要性,并自覺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1]。為此我們建立了望診圖片庫和臨床常見舌象展板,供教師備課、教學、考核和學生課余復習使用。在理論教學和視聽教學之后,對學生進行望診、舌診相關內容的圖片和實際操作考核,要求學生正確描述其特征、判斷結果,并說明臨床意義。通過考核,學生提高了對實踐教學重視的程度,并注重自身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1.3 注意利用可用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改革傳統教學“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注重教學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好可用資源。如望色實訓,要求同學觀察不同地域、不同狀態下同學的面色有何特點和差異。每位同學都是檢查者和被檢查者,在檢查中學生們要注意觀察特征,并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進而用醫學術語進行表述。同學中的不同表現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又如脈診實訓,學生相互檢查,同學中典型的脈象能給大家留下最真實的感覺。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實踐教學內容的直觀性,豐富其內容,提高了中醫診斷學實踐教學的效果。
教學質量的高低并不完全取決于教師,學生的參與和主動性也是決定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影響因素[2]。中醫診斷學又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技術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反復實踐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課堂所學的知識,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望、聞、問、切是中醫類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側重病例特征的描述和分析,缺少基本技能訓練內容的體現,結果導致學生普遍存在對四診應用不自如、操作不規范、動手能力較差等問題。因此,將中醫四診操作的訓練作為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的重點是非常有必要。通過對既往四診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更新,在教學中突出四診基本技能訓練,以確實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我們分別設置全身望診實訓、舌診實訓、問診實訓、脈診實訓、腹部按診實訓、四診綜合實訓等教學內容。這些實訓教學內容重在強化各種診法的操作方法、步驟、要點及注意事項,通過教師示教、模擬訓練、實際操作、老師講評等方式進行培訓和實踐,促進學生掌握四診基本操作技能。如舌診實訓,學生先觀看舌診教學片復習舌診正確操作方法和步驟,帶教教師進一步示教強化要點并指導學生觀看舌苔模型和分組進行舌診方法、舌象觀察練習。最后帶教教師對每組實習情況進行檢查,一位學生充當受檢者,另一位檢查者現場演示檢查過程,并表述檢查結果,帶教教師現場講評每一位檢查者的實習情況,并及時糾正學生操作不規范和不正確的問題。通過講練結合,及時考評和以單元式、模塊化方式對四診基本技能進行各個突破,增強了學生注重動手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技能操作的規范性和熟練度,促進學生掌握和運用四診基本技能。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實現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3]。中醫診斷學實踐教學既要重視學生診斷疾病的基本技能培養,也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這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針對實踐教學內容單一、陳舊的狀況,我們在教學內容改革上注重將現代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引入實踐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欲望和應用新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1 引進電子標準化病人
為了充實實踐教學內容,筆者引進了電子標準化病人。電子標準化病人教學系統由多媒體教學軟件和電子標準化病人兩部分組成。腹部觸診電子標準化病人彌補了中醫按診教學內容不足的缺憾。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腹部觸診的正確手法、觸診的要點和注意事項。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學生系統了解腹部觸診的正確手法和要點,學生邊看示范者演示邊在電子標準化病人進行腹部觸診練習,體會腹部各種典型陽性體征。電子標準化病人可供學生反復練習手法,同時各種腹部陽性體征也給學生深刻的感性認識,這種將操作技能培訓和異常體征檢查結合的模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臨床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4-5]。
3.2 增加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是深化中醫高等教育改革、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環節。實驗教學內容要結合學科領域最基本核心的知識,又要能反映該學科最新的進展和動態,同時又需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目前,實驗教學主要面對七年制一年級下學期和二年級上學期學生,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我們將中醫四診客觀化研究的實驗技術引入實踐教學,開展脈象智能化檢測和分析,舌苔脫落細胞學的制片、染色和分析,舌尖、甲襞微循環檢測和分析等實驗項目。學生通過參加實驗,學會正確使用相關的醫學儀器,增強處理各種數據和信息、正確分析結果的能力[6],并激發開展科學研究的興趣。通過借助先進技術開展實驗教學,豐富了實踐教學內容,提高了實踐教學水平,開拓學生科研思路,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奠定基礎[7]。
《中醫診斷學》現行的教學大綱主要是指導課堂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缺乏有效指導和具體要求,致使實踐教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難以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為此,筆者從四個方面進行探索,規范實踐教學內容。
4.1 確定符合我院實際情況的實踐教學內容
實訓課內容包括診法模擬訓練、辨證模擬訓練、診法與辨證綜合運用訓練。其中,診法模擬訓練包括望診、舌診、問診、脈診、按診等各單項技術基本功的訓練;辨證模擬訓練包括各臟腑典型病案分析訓練;診法與辨證綜合運用訓練包括病人或模擬病人的病史采集、臨床資料的收集、辨證分析和住院病案書寫以及中醫輔助診療系統的練習。實驗課內容包括脈象智能化檢測和分析、舌苔脫落細胞學檢查、微循環檢測。
4.2 制定實踐教學大綱
實踐教學大綱明確了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實踐教學的總體要求,也明確了不同實訓、實驗項目的目的要求、內容、學時,使教師教學有章可循,有效地指導實踐教學,保證實踐教學內容的落實。
4.3 編制技能操作實訓指導
編寫舌診、脈診、按診實訓指導并制成展板掛在中醫四診實訓室,以規范操作訓練。實訓指導包括舌診、脈診、按診實訓的目的要求、內容、操作規范和程序。學生練習前老師要對操作規范和程序進行示教,學生在此基礎上分組練習完成實訓內容,老師按照操作規范和程序進行檢查。
4.4 編寫實驗報告冊
根據不同層次編寫實驗報告冊,并將實驗報告的成績作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10%。通過規范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
實踐教學在高素質人才培養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實踐教學改革,有利于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幾年來,筆者通過實踐教學內容改革的實踐和探索,推動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中醫診斷學的興趣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注重實踐教學的觀念,增加了學生的動手機會,增強學生臨床基本技能,開拓學生科研思路,也提高學生理論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促進
[教師綜合素質,推動了中醫診斷學的整體教學質量提高。但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永無止境,我們還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水平,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使實踐教學內容充分體現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以滿足高素質中醫人才培養的需要。
[1]莫碧文,王昌明,曾錦榮,等.改革教學模式,提高診斷學教學質量[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5):524-526.
[2]董秀霞,劉春梅,張瑞軍,等.學生感知臨床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J].當代醫學,2010,16(16):159-161.
[3]李愛民.中醫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西醫結合研究,2009,1(6):321-322.
[4]張莉,韓力軍,張藥,等.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與管理[J].醫學教育探索,2009,8(5):489-491.
[5]張德信,劉原,孫秀珍,等.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1):190-192.
[6]胡繼鷹,鄒小娟,周禎祥.突出中醫特色不斷加強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7,9(3):12-13.
[7]鄒小娟,戴紅,郝建新,等.中醫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的設計與實施[J].中醫教育,2008,27(2):39-41.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in 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ZOU Xiaojuan,DAI Hong,ZHAO Hourui,HAO Jianxin,FENG Qiuzhen,KOU Meijing,LIU Yanyun
(Department of 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to Hube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Hubei province,Wuhan 430065,China)
The reform of practice course conten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of 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Aimed to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we have carried on the reform and the exploration from its visualization,practicality,advance and standardization in order to raise the students'ability.That not only effectively enhance teaching effect,but also promot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ve ideology.
Diagno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Practice teaching;Educational reform;Course content
R241
C
1673-7210(2010)12(b)-087-02
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008283)
鄒小娟(1961-),女,學士,副教授,醫學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四診客觀化和辨證規范化研究。
201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