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湄楊
(吉林省腫瘤醫院 吉林長春 130000)
乳腺癌是婦女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著女性健康,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尤其在大、中型城市,乳腺癌的發生已位居惡性腫瘤的前3位。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已成為治療乳腺癌的關鍵。隨著對乳腺癌的認識提高,醫療檢查、手術技術的不斷改進,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術[1]不僅根治了腫瘤還不影響女性乳房的美觀。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對我院收治的39例Ⅰ、Ⅱ期(早期)乳腺癌患者實行保留乳房手術,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近期療效滿意,現將手術治療觀察報道如下。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對39例早期乳腺癌病人實施包括六乳房手術,均為女性,年齡28~64歲,平均47.1歲,其中絕經前23例,絕經后16例,腫瘤直徑均<3.2cm;腫瘤位于左側22例,右側17例;其中外上象限18例,外下象限11例,內上象限10例。術前進行臨床及乳腺彩超檢查,腫瘤與皮膚、胸大肌均無受累或粘連,腋窩無明顯淋巴結腫大,無異常回聲,距離乳暈>3cm,乳頭無溢液。雙側乳房鉬靶X線攝片無多發或彌漫性微小病灶,無任何轉移,全部經組織學活檢明確診斷,所有患者均自愿有保留乳房的要求。
術前所有病例均采用針吸細胞學或組織病理檢查確診。腫瘤直徑0.5~2.5cm30例,2.5~3.5cm9例。浸潤性導管癌21例,單純癌16例,黏液腺癌2例。進行淋巴清掃,清掃數目11~16個,平均13個,均無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全部病例無腋脈管侵犯及淋巴管癌栓塞。
患者取平臥位,患側上肢外展,術前在皮膚表面做腫瘤界限標記,然后設計切口,腫瘤切除的切口應以乳頭為中心,若腫瘤位于乳頭上方可在與乳暈平行邊緣做一弧形切口,若位于下方應以乳頭為中心做放射狀切口,腋窩處應取平行于腋褶線的斜切口,切口應距瘤體有2cm,切除范圍應包括全部腫瘤、腫瘤周圍邊緣1cm皮膚及腫瘤周圍>2.5cm的正常乳腺組織,連同腫瘤深部的胸大肌筋膜也一并清除。腫瘤切除后快速冰凍切片病理檢查,確診乳腺周圍正常無腫瘤細胞,周圍癌細胞病理檢查呈陰性。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自背闊肌前緣至胸小肌內側緣的全部淋巴結。沿乳腺殘端對合縫合或鎖邊縫合,然后直接縫合皮下、皮膚,在腋窩處放置引流管引流。術后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個體化放療、化療及綜合治療。
術后進行隨訪,3個月內每月復查1次,包括乳腺檢查、胸片、腋部B超、彩超、雙側乳腺鉬靶X線掃描等,以后每3個月復查1次,隨訪0.5~3年。
所有病例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為55~90min,平均為65min,術后出血<100mL,于術后3~5d拔除腋窩引流管,8~14d拆線,切口全部為Ⅰ期愈合,有3例患者出現腋窩皮下積液,再行引流后痊愈。沒有發生任何并發癥,患側肢體活動良好,無淋巴結腫大,兩側乳房對稱,外觀與對側無明顯差異,雙乳頭水平差距<3cm,近期患側乳房外形保持良好。進行3個月~1.5年隨訪,無復發或轉移,沒有發生任何不良反應或并發癥,近期治療效果好[2]。
乳腺癌是近年來女性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乳腺癌發病緩慢,癥狀隱匿,不易發覺,常常發生誤診。所以早期發現和治療是根治乳腺癌的對重要手段。隨著對乳腺癌的日益重視及對腫瘤的檢測技術不斷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逐年增加,為實行保留乳房手術提供了重要前提。
保留乳房手術主要是將乳腺組織內的癌灶清除,再運用放射治療殺滅殘存的癌細胞,無論是在局部區域內控制方面還是在乳腺的功能或美觀上,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也使乳房的外形和功能減小損害,但不是所有的乳腺癌患者都可進行保乳手術。需有以下條件:(1)腫瘤直徑小,最好<3cm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實行保乳手術治療的最佳適應證。(2)最好為單純性腫瘤,腫瘤為單發,距乳頭乳暈較遠,無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3)術前行B超、彩超、鉬靶片檢查無廣泛轉移,患者在術后能堅持化療和隨訪。保乳手術應嚴格按照其適應證,切除范圍和術后放療、化療進行,可有效降低局部復發率,臨床效果優于其他治療手段,臨床效果好。我認為術前全面、細致的檢查配合術前、術后規范的綜合治療,是保乳手術成功的可靠保證。
[1]張保寧.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的相關問題[J].中國腫瘤,2007,16(10):758~760.
[2]鄭愛秋,傅建民,王恩禮,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個體化治療近期療效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4):3469~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