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巖
(長春市兒童醫院 吉林長春 130000)
急性肺炎是小兒時期好發的常見病、多發病,常合并細菌和病毒感染。患兒發病急,可表現為發熱、呼吸急促,呼吸音粗糙,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患兒呼吸困難及哮喘。隨著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抗菌效果日益減退,導致病情遷延不愈,以致延誤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期。隨著抗病毒藥物與抗菌藥物在臨床上聯合應用的廣泛推廣[1],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對收治的121例急性肺炎患兒采用炎琥寧輔助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將臨床觀察總結如下。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急性肺炎患兒241例,男132例,女109例,年齡11個月~12歲,平均4。3歲,病程為3~7d,平均4d。所有患兒均出現發熱、咳嗽、喘息等癥狀。查體可見:早期雙肺可聞及呼吸音粗糙,為固定性細干、濕性音;X線檢查:早期為肺紋理增粗,以后出現小或大斑片狀陰影;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升高(11.3~20.2)×109/L,以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升高為主。所有患兒肝腎功能均正常,排除支原體或衣原體檢測陽性。隨機將患兒分為2組,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120例,采用頭孢曲松鈉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炎琥寧治療。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的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組患者均給予退熱、止咳、化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治療,必要時給予吸氧。對照組給予頭孢曲松鈉70mg/(kg·d)加入0.9%生理鹽水100mL中靜脈滴注,7d為1個療程。治療組加用炎琥寧5~10mg/(kg·d),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靜脈滴注,7d為1個療程。
根據臨床癥狀和衛生部1993年頒發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判定:(1)治療1周內體溫恢復正常,咳嗽、氣喘等癥狀消失,X線及肺部檢查正常,外周血象正常,為治愈;(2)治療1周內體溫下降,咳嗽、氣喘癥狀減輕,肺部啰音減少,X線檢查病灶為完全吸收,外周血象基本正常,為有效;(3)治療1周體溫仍高不退,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未改善或惡化,無效。

表1 臨床療效比較[例(%)]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對比,治療組治愈63例,治愈率52.1%,有效52%;對照組治愈57例,治愈率47.5%,有效49例,有效率40.8%,無效14例,無效率11.7%,總有效率88.3%。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
不良反應,有23例患兒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癥狀,減緩藥物速度或減少劑量后反應消失,全部完成治療,無其他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發生。
小兒急性肺炎是小兒時期常見、多發的病癥之一,年齡越小,病情越重,發病率越高。患兒多表現為發熱、咳嗽、喘息等癥狀,許多家長不重視治療,延誤了患兒的最佳治療時期,而且臨床上抗生素的濫用易使患兒產生耐藥性,使治療效果不滿意。
臨床研究發現,抗生素與抗病毒藥物聯合應用可有很好的療效。過去我們常使用利巴韋林作為抗病毒藥物使用,但利巴韋林對小兒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較多,可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炎琥寧是中成藥制劑[2],以中藥穿心蓮中提取的穿心蓮內酯為基礎的半合成藥物,穩定性好,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可直接進入血液循環,阻止蛋白質對DNA片段的包裹,使病毒不能正常復制,達到抑制和消滅病毒的作用。炎琥寧靜脈給藥在體內分布及消除較快,經腎臟代謝,用藥2d后由尿中排出全部藥量的83.9%。不良反應少,可提高臨床治愈率,減少抗生素產生的耐藥性,是治療小兒肺炎的有效抗病毒藥物。
綜上所述,炎琥寧作為抗病毒藥物,可有效減少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臨床效果好,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可作為治療急性肺炎的首選輔助藥物,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1]陳新,王洪.注射用炎琥寧治療嬰幼兒病毒性肺炎療效觀察[J].西南軍醫,2006,8(3):42.
[2]汪受傳.中藥針劑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評價[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0,15(10):59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