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馥
(吉林省樺甸市人民醫院 吉林樺甸 132400)
筆者通過對9例患者持續5年的家庭式護理,即根據病人的病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心理護理,同時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及自我檢查監督規劃,使患者在此時間內未再發,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本組病例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齡在56~74歲,發病前均有高血壓病史,主因血壓增高,一側肢體麻木、無力、失語,有2例伴有昏迷而入我科。根據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度的診斷標準,均經顱CT證實,確診為腦梗死,在住院期間經降顱壓、血壓、溶栓、改善循環功能等治療癥狀緩解,在恢復期進行康復指導,在出院時有6例患者下肢肌力達IV級,2例肌張力達II級,1例肌張力達I級。患者出院后,對其隨訪,指導病人合理應用降壓藥物,指導其家庭和患者做好康復治療,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積極的暗示治療等等,在這5年期間無一例患者出現再發。
因腦梗死與高血壓的關系密切,特別是發作前有高血壓病史者,為降低腦梗死再發高危因素,將收縮壓控制在17.3~21.3Kpa,舒張壓9.33~12Kpa之間。(1)患者應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堅持長期服用降壓藥物及對癥選擇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藥如丹參、川芎嗪,因降壓藥物較多應調整個體化原則,治療時因人而異,根據病人年齡,病程血壓水平幾全身其他系統情況而用藥。(2)飲食合理,鼓勵多食高維生素,纖維素,低脂肪和糖類,低鹽的清淡飲食,控制體重。(3)防止便秘,讓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食足夠的蔬菜及一定量纖維素,充足水量,定時排便,排便時避免過分用力,以免血壓驟然上升,發生腦梗死或腦出血。(4)戒煙、酒、咖啡等嗜好,愈來愈多的報道證實,這些物質進入體內對本病患者有不利影響,即有升高血壓的作用。
目的使疾病或輕或痊愈,指導或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康復治療要循序漸進,在早期對患側肢體進行按摩,被動運動以防肌肉萎縮,每日2~3次,每次15min并結合針灸。此時,應以“替代護理”為主,即家屬掌握一定的按摩技巧。而在后期是以“自我護理”方法為主,通過醫護人員耐心的引導,鼓勵,訓練,患者和家屬的配合,通過6個月~1年的時間,患者患側肢體可部分恢復,逐漸讓病人學會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如吃飯、穿衣、大小便。對于肢體功能恢復較好的病人,要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同時要求病人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自己的康復醫學治療如散步、氣功、快走、物理療法等,使病人淡化病在自身的潛意識,建立正常的生活信心。對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家屬更應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享受家庭的溫暖,并要求病人定時出戶,轉移情緒。
高血壓病是生物醫學、心理和社會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腦梗死是高血壓病最常見的并發癥,有人通過催眠暗示的方法研究情緒對血壓的影響,經催眠暗示,被催眠者表現愉快時,血壓可下降2.66Kpa,脈搏每分鐘減少8次,因此病人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減少不良刺激。我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心理護理的:(1)要求患者加強自我調節,創造愉快心境,在生活中盡力培養積極情緒,盡力減少消極情緒的發生,遇有矛盾挫折,主動擺脫,做情緒的主人。加強自我積極暗示,克服消極暗示。開始我們讓病人做一個意念:“按醫生說的去做我們就能走了”,“我堅持鍛煉我們的生活就能自理了”等等這樣能振奮患者精神,使之心情愉快,加速身體的康復。(2)家庭和睦,心理相融,做好患者家屬工作,尊重、孝敬病人,鼓勵病人,使之感覺是沒有被遺棄的人,不能刺激病人,互敬互愛,團結和睦。(3)幫助患者制造近期或遠期生活目標,維持患者的心理追求欲。患者必須樹立生活目標,例如配合康復治療,我近期目標是能行走50m,在這半年的期間學會一些簡單的口語,當這些目標達到后,又建立新目標,使患者滿意信心的戰勝疾病。
患者張某某,女,64歲,曾于2004年1月4日患“腦梗死”而來我院診治,經30余天的治療及護理,病人好轉出院,在2005年3月8日思念遠方的親人,情緒憂慮悲觀,焦慮半月余,而誘發“腦梗死”再次入院,由CT證實,經應用腦活素,溶栓,擴張血管等藥物及高壓氧艙的治療及精神上的護理,患者病情好轉,而于2005年4月17日出院,為防止再發,我們制定了護理計劃,半月隨訪1次,指導病人堅持規律用藥,合理用藥,并定期測量血壓每周1次,在此基礎上使病人在心理上維持適度的緊張,加強自我調節,創造愉快心情,并加強康復治療,使患者生活基本自理。
預防腦梗死再發是一項綜合的醫學,心理及社會醫學工程,其中各項措施都是相輔相成的,通過控制血壓,除去誘發腦梗死的高危因素,患者通過康復治療,使患者殘余的肌能恢復到較為滿意的程度,有利于醫護人員和家屬的心理護理,而良好的情緒可以改善血壓,形成良性循環,使其向有利于病體康復的方向發展,延緩腦梗死再發周期,延長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