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琴
(雙遼市中醫院 吉林雙遼 136400)
門診是一個流動性非常大,人群相對集中的公共地方,而大多數醫院的就診等待時間長,就診程序繁瑣,環節多,就診的患者人員復雜,病種復雜,疾病性質、職業、性別、文化程度和需求也是千差尤別,各有不同。而就診的病人中以老人和兒童居多,一個病人同時有多個家屬陪同,對疾病不甚了解,就會對醫護人員提出一些恰當或者不恰當的要求。門診病的心理:(1)焦躁心理。多見于首次就診病人,由于對病情不了解,診斷不明,病人多急躁易怒,急切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關注安慰和交流,對醫護人員的態度也十分敏感,常因一句不順耳的話和一些小事而勃然大怒。(2)圖便捷省事的心理。病人對醫院的工作程序不熟悉,希望得到便捷的治療,對掛號、看病、劃價、交款、領藥、注射等繁瑣的程序有抱怨,不希望消耗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有些藥物必須作過敏試驗,以及藥物試敏的觀察,等待、交款的排隊現象等就會出現不滿。(3)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這類病人對疾病的治療有過高的要求,總是希望護理人員按自已的意愿辦事,尤其表現在靜脈注射過程中要求護士按他指定的部位進行注射穿刺,按他的要求固定膠布,希望一針見血,如不如愿,就會動怒,甚至是謾罵,大打出手。
掌握了解門診病人的心理特點意義非常重要,有3個作用:(1)防范護患糾紛;(2)預防對護理人員的暴力傷害;(3)提高護理質量。
(1)樹立“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護理理念,同時要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也就是護德,它是完成護理任務的重要保證。“護德”和“護術”是對于護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高尚的“護德”比高明的“護術”更重要。
(2)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它是完成各項護理工作的基礎。如在急診搶救過程中,搶救技術不過硬,就可能耽誤搶救時機,不能及時完成搶救任務,造成生命的喪失,引起不必要的護理糾紛。
(3)針對門診的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護士應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護士應儀表端莊,舉止穩重,衣帽整潔,語言自然大方,同時要加強自身修養,使用文明用語,規范自身的護理行為,在明確病人的合理要求后,應主動服務,針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病人,采用不同的談話方式,靈活運用。實踐證明,護士親切的眼神、關注的神情,都能讓患者感到真誠和安全,讓患者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4)合理安排、簡化就診環節,以方便病人為原則,簡化就診流程。門診的護理工作應主次分明,一般與特殊相結合,使就診環節更加科學化、人性化。
(5)適時開展健康教育。做好宣教工作就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豐富的護理知識和廣博的跨學科知識,對不同的病人在適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知識,對病人進行健康宣教,去除病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和習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能力。
(6)控制交叉感染,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其它護理規章制度,加強衛生管理,切斷感染途徑,預防交叉感染,防止病人與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醫護與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要做到合理劃分渠道,一次性用品及時銷毀處理,做到一人一針一管,治療用品一人一套,處置室、注射室、治療室、靜點室等定時定期消毒處理,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分開管理,醫療垃圾應專人專管專人運用等。
全面提高護理質量,實現優質高效的服務。作為門診的護理人員掌握門診的工作的特殊性至關重要。護理人員上崗時應著裝整齊,文明禮貌,態度自然大方,并為病人提供咨詢和便民服務措施,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的培訓,培養較強的護患溝通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注重自身修養,培養高尚的“護德”,規范自身的護理行為,嚴格執行規章制度,防范忠糾紛,使護患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真正把“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貫徹于實際護理工作中,從而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和社會形象,為醫院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李舒玲.門診病人的特點及護士溝通的技巧[J].中華護理學雜志,2005,3:2735.
[2]李翠茹,侯勇,馬玉梅.提高門診護士素質做好人性化護理[J].中華護理學雜志,2005,3: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