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慶梅
(吉林省樺甸市人民醫院糖尿病專科門診 吉林樺甸 132400)
選擇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到我院糖尿病門診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病史5年左右。全部患者均未嚴重并發癥。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8~10mmol/L,早餐后2h血糖12~15mmol/L,糖化血紅蛋白8%~10%。患者本人不同意胰島素治療。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齡30~60歲。將患者分為2組,格列美脲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格列本脲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2組年齡及并發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格列美脲組,每次1mg,每日2次,餐前30min口服。格列本脲組,每次2.5mg,每日2次,餐前30min口服。
有效:空腹血糖低于7mmol/L,早餐后2h血糖低于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低于7%;無效:血糖不降或者下降不明顯。
(1)患者劉某某,男,52歲。糖尿病史3年,飲食和運動治療血糖控制不理想,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8.2mmol/L,早餐后2h血糖13.1mmol/L。糖化血紅蛋白9.5%。患者本人不同意胰島素治療,故給予格列美脲每次1mg,每日2次,餐前30min口服。1周后復查空腹血糖6.9mmol/L,1個月后復查空腹血糖5.8mmol/L,1年后復查糖化血紅蛋白5.9%。無明顯不良反應,判斷臨床治療達標。
(2)患者李某某,男,48歲。糖尿病史3年,飲食和運動治療血糖控制不理想,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8.1mmol/L,早餐后2h血糖13.6mmol/L,糖化血紅蛋白9.2%。患者本人不同意胰島素治療,故給予格列本脲每次2.5mg,每日2次,餐前30min口服。1周后復查空腹血糖7.1mmol/L,1個月后復查空腹血糖5.6mmol/L,1年后復查糖化血紅蛋白6.0%。低血糖發生2次,判斷臨床治療達標。但是建議病人用格列美脲繼續治療。
(3)患者張某某,女,43歲。糖尿病史2年,飲食和運動治療血糖控制不理想,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8.9mmol/L,早餐后2h血糖13.4mmol/L,糖化血紅蛋白9.1%。患者本人不同意胰島素治療,故給予格列本脲每次2.5mg,每日2次,餐前30min口服。1周后復查空腹血糖6.7mmol/L,1個月后復查空腹血糖5.9mmol/L,3個月后復查糖化血紅蛋白5.6%。4個月后復查空腹血糖7.8mmol/L。5個月后復查空腹血糖8.9mmol/L。診斷出現繼發性失效,建議病人換藥。
(4)患者于某某,女,59歲。糖尿病史1年,飲食和運動治療血糖控制不理想,實驗室檢查,空腹血糖8.0mmol/L,早餐后2h血糖14.4mmol/L,糖化血紅蛋白8.1%。患者本人不同意胰島素治療,故給予格列本脲每次2.5mg,每日2次,餐前30min口服。1周后復查空腹血糖6.1mmol/L,1個月后復查空腹血糖5.9mmol/L,3個月后復查糖化血紅蛋白5.2%。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和粒細胞輕度減少,立即停用格列本脲,建議病人換藥。1周后復查血常規白細胞和粒細胞均恢復正常。
格列美脲組共50例,有效48例,有效率96%;格列本脲組共50例,有效46例,有效率92%。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格列本脲組2例出現低血糖癥,1例出現白細胞和粒細胞減少,1例出現繼發性失效。
2型糖尿病的治療,口服降糖藥首選磺脲類。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脲類口服降糖藥,格列本脲是第一代磺脲類口服降糖藥。格列美脲為新一代磺脲類口服降糖藥,不同于其他磺脲類藥之處為分子結構內側鏈上含有2個-SH基,故格列美脲藥特別適用對其他磺脲類降糖藥失效的糖尿病人。格列美脲的降糖效果與格列本脲相似,但用量比格列本脲小,發生低血糖低于格列本脲,不但降糖作用強而比格列本脲安全。
格列美脲口服后完全由胃腸道吸收,口服后在肝臟以生物氧化物轉變形式完全代謝。口服后代謝產物60%由尿排出,40%由腸道排出,為雙通道排泄藥物。故伴有腎功能不良者對格列美脲能較好耐受,老年人也能較好耐受。
格列美脲降糖作用機制中,除刺激餐后胰島素分泌,不明顯增加空腹胰島素水平外,比其他磺脲類降糖藥物有更強的胰外作用,有模擬或增強胰島素作用。由此可見,格列美脲是磺脲類藥物中比較理想的降糖藥物,其不僅僅適用于胰島B細胞分泌功能受損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同樣適用于胰島素抵抗比較明顯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本實驗觀察結果顯示:盡管2組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格列美脲用量少,副作用相對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綜上臨床觀察表明,格列美脲為新一代磺脲類口服降糖藥,療效好,副作用小,是臨床醫生2型糖尿病患者首選的降糖良藥。
[1]葉任高.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2]劉尊永.糖尿病綜合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