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欣 堅永彬 劉明美
(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院 山東濰坊 261041)
肝硬化是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造成的彌漫性肝臟損害,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嚴重慢性肝病,近幾十年來肝硬化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均急劇上升,呈進行性惡化。脾功能亢進就是肝硬化的并發癥之一,有效地治療并發癥是延緩肝硬化疾病發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對5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患者進行部分脾栓塞治療,效果較好。現介紹如下。
本組50例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35~63歲,平均46.5歲。均經過B超、CT、核磁共振以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肝硬化脾功能亢進。臨床表現為惡心、食欲不振、黃疸、腹脹。均有脾臟中度-重度腫大。血常規:白細胞(3.1±0.9)×109/L,紅細胞(3.3±0.4)×1012/L,血小板(36±11)×109/L。
右側腹股溝區消毒、鋪巾,常規采用經股動脈seldinger技術插管至腹腔干動脈,超選行脾動脈造影,將明膠海綿顆粒或高溫消毒的自體毛發碎屑與適量造影劑及16萬單位慶大霉素充分混勻后,采用低壓流控技術行脾動脈栓塞,栓塞面積以每次<30%為宜。術中注意觀察病人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未見異常,拔管,股動脈穿刺處壓迫15min,加壓包扎。
(1)向病人說明手術的意義和操作方法、術中配合、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多與病人溝通,使其減少顧慮,積極接受治療;(2)術前24h內做碘過敏試驗;(3)術前會陰部備皮;(4)術前1d訓練床上排便,以減少術后并發癥。
術中密切觀察病人的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如有異常,及時報告處理。
(1)穿刺針撤出后,加壓包扎右側腹股溝穿刺點,并沙袋壓迫6h,穿刺側下肢制動6h,24h絕對臥床,定時測量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觀察穿刺部位滲血情況、穿刺側下肢皮膚色澤、溫度。如出現局部滲血、脈搏加快、血壓下降、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皮溫、色澤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2)脾動脈栓塞后,部分組織缺血壞死,由于壞死物質的吸收可致機體發熱,一般持續7d,最長達15d,予多喝開水、溫水擦浴、冰袋降溫等處理;(3)本組術后有46例患者右上腹疼痛,其中7例患者劇痛,一般術后24~72h內疼痛明顯,1周后疼痛消失。疼痛較輕者予口服去痛片,疼痛難忍時給口服奧施康定,疼痛可緩解;(4)手術后1周內患者因疼痛、發熱,病情較重,病室應安靜、整潔、明亮、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為病人創造一個溫馨的環境,有利于患者的康復;(5)定時監測肝功能。本組5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傷,定期實驗室檢查和B超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脾功能亢進是肝硬化門脈高壓的重要并發癥,傳統的外科手術方法創傷大,操作復雜,術后病人恢復慢,脾切除后病人抵抗力下降,易導致機體感染。近年來我院對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的患者采用內科保守治療加介入栓塞術,減輕了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避免了手術帶來的各種并發癥,提高了療效。本組患者進行部分脾栓塞治療后,43例外周血象明顯改善,7例稍有改善,無一例脾膿腫、脾外栓塞等嚴重并發癥發生。做好術前準備、術中的觀察和良好的術后護理是促進病人康復的重要保證。
[1]陳星榮,林貴,夏寶樞,等.介入放射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53~55.
[2]何玲萍,樊晉,張德英.肝硬化行腹腔鏡膽囊切除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