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剛 劉 波 李建欣
1.河南省濮陽油田總醫院,457001
2.中原油田第八社區中心醫院
顳頜關節紊亂病的發病原因目前認為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咀嚼肌疲勞痙攣所造成的[1],主要表現為下頜運動異常、疼痛、運動時彈響以及頭痛、聽力下降、頸部發硬。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反復發作,患者痛苦。十多年來我們結合發病原因和病人的實際情況,采用中醫推拿手法、結合局部熱敷治療顳頜關節病186例,均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85例均來自我院門診病人,年齡最小14歲,最大70歲;患者病程最長4年,最短1~3天,大多數患者病程以2周~3個月居多。患者除表現關節區疼痛外,其中108例有張口受限,77例有關節彈響,32例有張口下頜偏斜。
臨床表現和特征:患者就診時敘述有咬硬物病史或張口過大,一些患者沒有明顯的誘發史,張口時在關節區域出現疼痛、開口受限或雜音或開口偏斜,一些患者出現患側頭痛、耳鳴,煩躁,頸部發硬等癥狀。檢查:患者開口度過大或過小,開口時口型異常,在開口或者閉口時出現摩擦音,病變部位常常有壓痛,在診斷中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顳頜關節炎,排除顳頜關節器質性破壞。
輔助檢查:X線平片、關節造影、核磁共振檢查。
行推拿手法前將熱毛巾放置在疼痛部位熱敷,每次5~8min。
一指禪推法:能增加顳肌、咬肌肌肉的興奮性,解除痙攣,達到鎮痛效果。用拇指操作,使指端螺紋面著力于疼痛部位,上下適當用力推動,時間1min左右。
理筋:恢復翼外肌纖維的解剖位置,消除關節的彈響。戴橡皮手套進行,自然適度開口,將食指單指放在患者舌腭弓下方,由下向上輕柔按摩翼外肌。
分筋:分離粘連的肌纖維。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螺紋面放在顳肌或咀嚼肌前(后)緣開始,指尖垂直于肌纖維的方向,然后用力推分到后(前)緣,由該肌的起始部直到止部,一排一排地操作。
療效標準:治愈:張閉口時疼痛消失,開口度正常,張閉口時無彈響及偏斜,其他不適癥狀消失。好轉:張閉口時疼痛消失,開口度正常,張閉口時有輕度彈響及偏斜,其他不適癥狀基本消失。無效:張閉口時疼痛仍存在,開口度變化不明顯,張閉口時有彈響及偏斜,其他不適癥狀存在。
治療結果:185例中治愈136例,占73.5%;好轉46例,占24.9%;無效3例,占1.6%。
顳頜關節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之一,具有轉動和滑動運動的左右聯動關節,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高。顳頜關節紊亂病是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一般認為系精神壓力造成咀嚼肌痙攣、咬合創傷、關節負荷過重、寒冷刺激等綜合因素所致。
推拿一能加強損傷組織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二是在加強循環的基礎上,促進因損傷而引起的水腫吸收;三是對軟組織中有粘連者,可以幫助松解粘連[2],從而達到活血化瘀、消除肌肉疲勞、解除肌肉痙攣、舒筋鎮痛的作用。熱敷能促進局部的血容量,改善周圍神經功能及人體的微循環,有利于組織機能恢復,使血脈暢通,粘連不續[3]。
從治療患者的情況來看,一些患者因牙齒缺失,長期不做修復,而致咬合關系不平衡,連累顳頜關節[4];一些患者早期僅表現在張閉口時出現彈響不做治療;有些患者出現顳頜關節紊亂病后往往認為是小問題而有意做下頜骨左右移動,使病情加重。患者的病程越長,治療效果越不理想。
應用中醫推拿手法結合熱敷治療顳頜關節功能紊亂病操作方便,療效滿意,很適合在基層社區醫院開展。
[1]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1-322.
[2]王鵬,張宇漢.穴位注射法加中藥熱敷治療肩周炎42例.陜西中醫,2007,28(2):207.
[3]王華蘭.推拿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6-8.
[4]趙銥民.口腔修復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