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敏 王招秀 衷學軍
1.井岡山大學醫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0
2.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
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時稱子宮內膜異位癥。我們通過學習上海中醫藥大學岳陽醫院王采文主任醫師的經驗,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擬用脂芍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40例,收到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全部病例均為我院門診患者,治療組40例,均已婚,年齡最小25歲,最大45歲;痛經時間最長為15年,最短為2個月。對照組30例,均已婚,年齡最小32歲,最大44歲;痛經時間最長12年,最短4年。70例患者中既往有婦科手術史者42例,其中人流史者22例。
治療組:采用脂芍湯治療。基本用藥:五靈脂15g,赤芍 15g,丹參 15g,紅藤 20g,敗醬草 20g,紫花地丁20g,沒藥10g,廣地龍12g,延胡索 12g。氣虛加黃芪;氣滯加枳殼、烏藥;腰酸加續斷、杜仲、菟絲子;有癥瘕加夏枯草、牡蠣、海藻。水煎服,每日1劑,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對照組:自月經周期第1天開始口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347),每日1次,每次12.5mg,連服3個月。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服藥1個療程內腹痛消失或明顯減輕;有效:服藥 1個療程內腹痛減輕;無效:服藥1個療程后腹痛無改變。
結果:治療組40例,顯效 26例,有效11例,無效 3例,總有效率92.5%。對照組30例,顯效21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0%。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禁忌證與不良反應比較:治療組脂芍湯無禁忌證,無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禁忌證:慢性腎衰竭;長期伴隨使用可的松治療;米非司酮過敏史;心、肝、腎疾病患者及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者。對照組出現肝腎功能受損、惡心、嘔吐、頭昏、頭痛、心悸、體重增加、月經失調、腰背疼痛等不良反應。
結果證明,脂芍湯與米非司酮療效相當,脂芍湯無禁忌證,無明顯不良反應,易被患者接受,臨床價值更顯著。
患者,女,45歲,已婚,2008年 6月3日初診。患者主訴經行腹痛1年,2007年5月出現經行腹痛,進行性加劇,伴肛墜,痛經持續整個經期,經后疼痛仍不緩解,服芬必得4片能緩解。月經量中,月經周期推后,量多有塊,痛經頗甚,大便欠暢。婦科檢查:子宮后位,約孕7周,活動差,子宮后方穹隆部可觸及結節,觸痛明顯。B超示:子宮61mm×64mm×61mm,示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肌瘤。舌質暗紅,苔薄,脈細弦。證屬熱瘀交結,瘀積胞中。治以清熱化瘀,消散癥瘕。五靈脂、赤芍、敗醬草、紅藤、紫花地丁、廣地龍、夏枯草、海藻各15g,延胡索、皂角刺、生山楂各12g,牡丹皮9g,青皮6g。水煎服,日1劑,患者服此方24劑,腹痛消失,隨訪1年未復發。
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主要表現為繼發性痛經,進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腰骶及盆腔中部,有時可放射至會陰部、肛門及大腿,常于月經來潮時出現,并持續至整個經期,少數患者長期下腹痛,經期加劇。中醫根據其癥狀及體征把子宮內膜異位癥歸于“痛經”、“癥瘕”、“不孕癥”等病范疇。《古方匯精》云:“凡閨女在室行經,并無疼痛。及出嫁后,忽患痛經,漸至滋蔓,服藥罔效。此乃少年新娘,男女不知禁忌,或經將來時,或行經未凈,遂而交媾,震動血海之絡,損及沖任,以致瘀滯凝結。每致行經,斷難流暢,是以作疼,名曰逆經痛。”《傅青主女科?上卷?經水未來腹先疼》提到:“婦人有經前腹疼數日,而后經水行者,其經來多是紫黑塊,人以為寒極而然也,誰知是熱極而火不化乎。”這些描述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的病機極為吻合。根據筆者觀察,七情過度、房事不節、墮胎、小產、手術創傷、腎氣不足等均可導致沖任損傷,胞宮藏瀉功能失常,月經期經血雖有所瀉,但部分經血不循常道而逆行,以致“離經之血”蓄于胞中,絡脈不通,故經期疼痛。瘀久必化熱,故瘀熱互結、沖任失調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的病機。治療上采用活血化瘀,加用清熱之品。顏德馨教授曾說:“另有瘀熱交阻痛經……乃惡血凝結,濕熱交蘊,客于胞脈,留滯下焦,沖任受損,最易反復。內服藥重用清熱化瘀”(引自《名醫特色經驗精華?痛經證治》),這為用清熱化瘀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提供了理論依據。脂芍湯以五靈脂、赤芍為君藥,活血通經,化瘀止痛,使瘀血化,新血歸經;配以紅藤、敗醬草、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丹參、沒藥清熱散瘀,活血止痛;佐以廣地龍、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清熱通絡。縱觀全方,功在清熱化瘀,使瘀祛熱清,沖任氣機通暢。臨床驗證脂芍湯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的有效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