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揚 鄒世昌
(廣西柳城縣人民醫院,545200)
腸易激綜合征(IBS)。根據癥狀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腹瀉便秘交替型。便秘型IBS的病因可能是小腸或結腸轉運減慢以及直腸敏感性過低等。筆者用莫沙必利聯合六味地黃丸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C-IBS)患者68例,現報道如下。
在本院門診就診的C-IBS患者68例,近3個月內未使用過類似藥物。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 34例,男15例,女 19例;年齡21~59歲,平均37歲;病程15個月~10年,平均5年。對照組 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齡18~64歲,平均 39歲;病程 15個月~11年,平均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依據2006年羅馬Ⅲ工作委員會正式公布的《羅馬Ⅲ診斷標準》中《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診斷標準》:診斷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滿足以下標準:反復發作的腹痛或不適,最近3個月內每個月至少3天出現癥狀,合并以下2條或多條:①排便后癥狀改善;②發作時伴有排便頻率改變;③發作時伴有大便性狀(外觀)改變。以下癥狀支持IBS的診斷:①排便頻率異常:每周排便<3次或每天排便>3次;②糞便性狀異常:塊狀便/硬便或糊狀便/水樣便;③排便費力;④排便急迫感或排便不盡感;⑤排黏液便;⑥腹脹。便秘型患者有①、③或⑤項的一項或以上,沒有②、④或⑥。下列實驗室檢查均正常:①血尿常規;②便常規及培養(至少3次)、隱血實驗;③甲狀腺功能測定;④肝膽胰脾功能及B超檢查;⑤血沉。其他檢查:①X線鋇灌腸無陽性發現;②結腸鏡無明顯異常或腸腔痙攣,黏液增多,黏液活檢基本正常。
治療組給予口服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口服六味地黃丸(合肥神鹿集團九華藥業有限責任公司)8g,每日3次。對照組僅口服莫沙必利每次5mg,每日3次。療程均15天。所有患者治療期間停用其他瀉藥及可能影響胃腸動力的藥物,治療期間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療效評判標準:觀察治療前后C-IBS常見癥狀如腹痛、腹脹、便秘改善程度,進行療效評估。顯效:治療后大便次數每日1~2次或每2日1次,成形大便或糊狀便,無排便困難,腹痛腹脹消失;有效:治療后腹痛、腹脹明顯改善,但未達到上述標準;無效:大便次數及性狀均無改善。
兩組患者治療1個療程后,結果:治療組34例,顯效22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 94.12%;對照組34例,顯效12例,有效 13例,無效 9例,總有效率73.53%。
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
IBS是腸道動力學和內臟感覺異常的胃腸功能性疾病。C-IBS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主要與平滑肌動力紊亂、內臟感覺過敏及精神因素等有關。盡管該病不危及生命,但卻不同程度地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部分便秘患者因長期濫用各種瀉劑,尤其是刺激性瀉劑,會引起結腸黑變病,甚至會損傷腸壁的神經引起結腸功能進一步損害而加重便秘,并有結腸癌變報道[1]。目前對該病的治療尚無特效辦法,仍以各種瀉藥為主[2]。現大力推薦使用腸道動力劑及滲透性緩瀉劑治療慢性便秘。而莫沙必利作為新一代的胃腸動力藥物,是一種選擇性5-H T4受體激動劑,通過興奮胃腸道膽堿能中間神經元及肌間神經叢5-HT4受體,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而增加胃腸道的蠕動功能。中醫學認為,腎司二便,隨著久病體衰,肝腎虧虛,氣血不足,腸道失潤,致使大便秘結不通。六味地黃丸為補藥之本,作瀉藥之用,具有滋腎養肝、滋陰增液、潤腸通便的功效。因藥證相符,療效快捷,臨床觀察未發現大便失禁等不良反應。本組研究中,采用莫沙必利聯合六味地黃丸治療可顯著改善腹脹、腹痛及大便性狀,使大便變軟,便于排泄,大大地緩解了患者的便秘癥狀,提高了生活質量,值得基層臨床推廣應用。
[1]池肇春,周民宏.排便異常慢通過便秘.醫師進修雜志,2002,25(8):1-2.
[2]陳林,工建國.功能性便秘的診斷與現代治療.中國醫師雜志,2005,7(9):1294-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