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坤 郭麗麗 竇雯雯
(解放軍總醫院,北京 100853)
針刺傷是護士最常見的職業傷害之一[1]。而急診科護士銳器傷的發生頻率更高。我科護理人員的針刺傷主要發生在拔除液體時,我們對導致針刺傷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實施改進措施后,護士分離輸液針頭扎傷有明顯下降。
統計急診科輸液區護理人員12名,年齡23~37歲,平均26.18歲;工作年限1~14年。2人不滿1年。初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1人。輪轉人員每周5人,實習同學每6周輪轉一次,每次5人。
我科自2009年6月1日開始改進分離輸液頭皮針,統計至2009年10月30日。2009年6月1日之前采用傳統分離輸液頭皮針方法,統計2009年1月 1日~5月30日作為對照組。比較拔液體時改進分離輸液頭皮針方法與傳統方法在針刺傷方面的差異。
傳統分離輸液頭皮針:即拔液體后→頭皮針扎入輸液袋的瓶塞→帶回治療室→頭皮針、輸液器插入針、排氣針與塑料管連接處剪斷拔除放入銳器盒,液體放入醫療垃圾。
改進分離輸液頭皮針:即設置有專門的拔液體車,所用物品:銳器盒、洗消液,數個液體筐(30cm×14cm)。操作流程:輸液結束后右手拇指和食指拔除頭皮針,同時中指將頭皮針反折→左手關閉調節夾→將固定針翼的膠布游離部分粘貼在頭皮針的另一側→針頭放入銳器盒后與輸液器分離→從輸液架取下液體袋放入液體筐,推至治療室再處理,分離輸液器插入針、排氣針放入銳器盒,液體袋放入醫療垃圾。
兩組發生針刺傷情況比較:傳統方法輸液總數25671,針刺傷次數15;改進方法輸液總數27112,針刺傷次數4。
比較拔液體時改進分離輸液頭皮針方法與傳統方法在針刺傷方面的差異,發現改進分離輸液頭皮針方法明顯減少意外針刺傷害。
我院對護理操作流程嚴格管理,注重技能培訓,護理人員意外針刺傷幾乎全部發生在拔除液體時。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傳統分離輸液頭皮針操作拔除針后立即取液體袋,頭皮針處于游離狀態,容易扎傷自己和周邊的人,而且處理扎到瓶塞的針頭時,有可能造成血液的二次污染。②傳統分離輸液頭皮針操作所有待處理的物品放在一起,易扎傷。新流程是單獨放在液體筐內,可減少刺傷的機會。另外,實習護士發生的針刺傷較多,與他們不認真按照流程操作有關,與文獻報道一致[2]。
所以,從根本上減少針刺傷,必須強調規范的拔液體流程,在此基礎上配合改進輸液針頭分離方法,以及正確使用銳器盒等,則可更加有效地預防針刺傷。
1.惠曉芳.急診護士針刺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現代醫學,2007,35(6):491.
2.劉杏珍.基層醫院護士銳器傷的不安全因素與護理管理對策.護理學報,2008,15(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