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忠
山東省臨朐縣人民醫院(臨朐 262600)
靜滴、口服或外用藥物時,常會出現丘疹、紅斑、水皰等急性藥物過敏反應,瘙癢難忍,為臨床常見的皮膚病變,其病變基礎與變態反應有關。西醫療法以抗過敏為主,但需持續用藥,效果不甚理想,且有頭暈、嗜睡、心悸等不良反應。筆者2006年至今采用自擬龍膽桂枝湯治療本病36例,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36例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均為用藥后出現丘疹、紅斑、水皰等急性過敏反應,均排除食物過敏等原因。其中靜滴用藥18例,口服用藥12例,皮膚外用藥物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5~68歲,病程0.5~4d。臨床表現均為皮膚發紅、灼熱,呈現粟粒大小的丘疹、紅斑,散在或者密集成片,病情重者可有水皰,皮損以軀干為主,亦可擴展到四肢,伴有劇烈瘙癢。
1.2 治療方法 予自擬龍膽桂枝湯:龍膽草20g,梔子10g,黃芩 10g,柴胡 10g,車前子 20g,生地黃 10g,桂枝 10g,白芍 6g,炙甘草6g,生姜3片。發熱者加重柴胡、黃芩用量;大便干者加大黃;水腫尿少者加茯苓、白茅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在治療期間患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禁食魚蝦等水產品。均治療1周后判定療效。
1.3 療效標準 瘙癢、丘疹、紅斑消失,停藥后未再復發者為治愈;瘙癢、丘疹、紅斑減輕,停藥后有復發,但復發減輕者為好轉;治療1周后仍瘙癢,丘疹、紅斑無明顯改變者為無效。
36例中治愈26例(72.22%),好轉9例(25.00%),無效1例(2.78%),總有效率97.22%。
急性藥物過敏屬于中醫學“藥疥”范疇,因稟賦不耐,毒邪內侵所致。藥物所致濕熱、火毒之邪蘊蒸肌膚,血熱妄行,燔灼營血,傷及肌表而成;總病機責之于實火、濕熱、營衛失調、肝膽疏泄失常。本方瀉肝膽實火,清濕熱,解肌和表,調和營衛,止癢。方中龍膽草瀉肝膽實火,除下焦濕熱為主;黃芩、梔子苦寒瀉火,協助龍膽草以清肝膽濕熱為輔;車前子、茯苓協助龍膽草清熱利濕,引火從小便出;桂枝散寒解肌表,生地黃、芍藥斂陰和營;柴胡疏肝利膽;甘草調和諸藥為其佐使。諸藥合用,瀉中有補,清中有養,散中有收,使肝膽疏泄正常,實火瀉,濕熱清,營衛和,從而達到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