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湖北省孝感市中醫院(孝感 432100)
耳穴貼壓法治療呃逆104例
呃道 耳穴貼壓
湖北省孝感市中醫院(孝感 432100)
筆者近年采用耳穴王不留行子貼壓法治療呃逆,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康復科2005年以來逆患者104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9例;年齡16~72歲;病史1d至2年余。既往史有腦卒中者26例,肝癌、肝硬化者1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球部潰瘍者39例,無明顯原因者29例。
1.2 治療方法 采用醫用膠布粘王不留行子貼壓耳穴。選穴:膈、肝、胃、脾、神門、腦點、咽。耳穴局部常規消毒,用耳穴探針點壓膈區,尋找敏感點,待患者有較疼痛感后,反復點按此穴。待患者呃逆稍止,將普通醫用膠布剪成0.5cn×0.5cn大小方塊,上粘1粒王不留行子,貼在上述所選耳穴上。貼壓后輕輕揉按,以略感疼痛發熱為度。囑患者呃逆發作時按壓3~5nin。如治療1次未起,2d后重復1次。
治療1次呃逆消失者87例;治療1次后好轉、2次后呃逆消失者14例,2次治療后癥狀未控制者3例。總有效率97.12%。
呃逆是由膈肌痙攣而引起,即迷走神經和膈神經受到刺激,反射性地膈肌產生間歇性的收縮運動所致。中醫學稱呃逆為“噦”,認為多由脾胃失和,胃氣不降,氣逆動膈所致。雖有寒熱之別,虛實之異,或關乎多個臟器疾病,但終與脾胃有關。
西醫認為,呃逆是由各種原因致膈肌痙攣所致,偶發性呃逆大多不需治療可自行停止,如持續性發作則需對癥治療。部份頑固性呃逆患者,雖經多方治療,始終療效欠佳,可能與患者原發疾病有關。本組104例中,有腦卒中者26例,肝癌、肝硬化者10例,其中肝癌患者治療效果較差,而與脾胃有關或無明顯原因的患者則大多療效較好。
我們根據經絡學說原理和現代醫學觀點,選擇相對應的耳穴進行治療。耳為宗脈之聚,通過經絡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相聯系,通過對耳部相應反應區的刺激,可治療相應臟器的疾病。通對耳穴相應穴位如膈區、肝、脾、胃、咽、神門的刺激,可抑制迷走神經的興奮性,緩解膈肌痙攣。解剖學證實膈區有迷走神經分布,通過刺激相關神經,可治療相應病癥。用探針反復點按刺激耳穴膈區,有激發經氣、加快經氣傳導的作用,因而取效迅速。
R256.31
B
1004-745X(2010)02-0311-01
2009-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