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維
(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醫院耳鼻咽喉科 廣東中山 528463)
鼻中隔偏曲為鼻科常見病、多發病。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離中線并且引起了臨床癥狀的一種鼻內部畸型,臨床常表現為持續或間歇性的鼻塞、流膿鼻涕、頭暈、頭痛、流鼻血等。鼻中隔矯正術是治療鼻中隔偏曲的根本措施,然而,高位鼻中隔偏曲卻是傳統鼻中隔矯正術的一個難點問題,因為傳統的額鏡或頭燈不易窺及,影響手術效果。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84例高位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內鏡下手術進行矯正,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2007年10月至2009年4月我院收治84例高位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其中男49例,女35例,男女比為1.4∶1;年齡23~64歲,平均(32.36±7.32)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1.9±0.45)年。所有84例患者臨床表現為交替性或持續性鼻塞、頭痛、頭暈、嗅覺減退、鼻出血、鼻流膿涕等,癥狀多為2個或2個以上合并發生。其中雙側鼻塞26例,單側鼻塞14例。其中71例為非單純性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炎患者22例,合并慢性鼻竇炎患者31例,合并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18例。依照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分型分期及內窺鏡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分型[1],I型2期28例,I型3期18例,Ⅱ型2期14例,Ⅱ型3期11例。所有患者術前皆行鼻竇CT檢查及術前常規檢查,確診為高位鼻中隔偏曲。
所有84例患者均采用鼻內鏡下手術進行矯正,術前均分析其高位鼻中隔偏曲的致病原因,術中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采用不同手術方法進行矯正。合并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的患者同期進行手術治療。術畢鼻腔油紗條填塞塑形,鼻腔狹窄側和寬大側的油紗條填塞比例約為1.5~2∶1。
1.2.1 手術麻醉 所有84例患者術前常規使用鼻腔噴呋麻及丁卡因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再用1%鹽酸丁卡因棉片或紗條充分表面麻醉鼻腔黏膜。再以20mL1%利多卡因在于鼻中隔左側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切口及鼻中隔高位篩前神經分支處作浸潤麻醉。
1.2.2 單純骨質偏曲 于鼻中隔左側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切口做“L”型切口,于切口稍后約2mm處切開軟骨,回旋刀切除鼻中隔軟骨后在鼻內鏡下咬除高位偏曲的部分篩骨垂直板,留0.5~1cm頂部骨質,防止鼻梁塌陷,形成鞍鼻,如此時仍有高位偏曲,則采用骨折法,將鼻中隔高位偏曲骨質從中骨折后,復位到正中位,使鼻中隔居中。
1.2.3 偏曲伴鼻中隔結節 粘膜結節可以不作處理,對于篩前神經痛或鼻竇炎患者,術中應同時修整中鼻甲,也可以在剝離粘骨膜后對鼻中隔結節做處理。
1.2.4 鼻中隔偏曲合并黏膜肥厚 矯正鼻中隔后,鼻內鏡下切除肥厚的黏膜。術中注意嗅區位置,避免損傷嗅區,其位于上鼻甲和鼻中隔部分呈淡黃色或蒼白色。
所有84例患者手術均為一期手術完成,術后48h后取出鼻內填塞物,鼻內鏡下矯正均成功。因鼻中隔偏曲所引起頭痛,頭暈,嗅覺減退,鼻塞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所有患者均隨訪半年以上,無一例患者出現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連等并發癥。住院時間5~10d,平均(6.2±1.3)d。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離中線向一側或兩則彎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礙或產生癥狀的患者。常見的病因包括包括外傷、發育異常、鼻腔內腫瘤異物壓迫等[2~3]。大多數人的鼻中隔都有不同程度的偏曲,如未引起臨床癥狀,一般不需要治療。只有當鼻中隔向一側或兩側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礙或產生癥狀時,就可以診斷為鼻中隔偏曲。據相關報道鼻中隔偏曲發病率為51%,其中有癥狀需要治療者為12%。偏曲一般呈C形或S形,如呈尖錐樣突起稱骨棘或矩狀突;如呈由前向后的條形山嵴樣突稱骨嵴。
鼻中隔高位偏曲的矯正是鼻中隔偏曲矯正術中的難點,高位偏曲常常難以矯正,因為傳統的額鏡或頭燈不易窺及,并且由于擔心切除過多有可能導致拍擊樣中隔和鼻中隔穿孔,高位鼻中隔偏曲多數會被不同程度的保留[4]。所以臨床癥狀很難消除,影響手術效果。單純以咬除偏曲骨質,很多情況下并不能達到矯正效果,如去除太多骨質,又會有引起塌鼻的風險;如果去除太少,效果又不是很滿意。
因為鼻內鏡可以直接進入鼻中隔內,使照明的范圍擴大,處理鼻中隔高位偏曲,視野清晰,可越過粘連的黏軟骨膜區域,較好地矯正偏曲部位,由于高位偏曲骨質在視野下,用咬骨鉗可輕松咬除,不擔心損傷顱底,出現腦脊液漏[5]。經過筆者臨床分析總結發現,鼻中隔高位偏曲一般是因單純骨質偏曲、黏膜肥厚等原因引起,所以針對不同的病因應該使用不同的手術方法,對癥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筆者經驗顯示,術前患者做鼻竇CT檢查很重要,可以充分了解高位鼻中隔偏曲的致病原因。術中注意鼻中隔頂端骨性支架骨質應盡量保留,以防鞍鼻和鼻尖塌陷等并發癥的發生。如鼻中隔偏曲位置過高,應采用骨折移位的方法,然后固定其在正中位上。如因為骨質肥厚所引起,可用咬骨鉗將其夾扁,然后固定于正中位。
綜上所述,高位鼻中隔偏曲的病因很多,臨床采用鼻內鏡治療高位鼻子中隔偏曲時應注意根據臨床癥狀選擇多種方法聯合進行治療,可以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
[1]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分型分期及內窺鏡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33(3):134.
[2]Hwang PH,McLaughlin RB,Lanza DC,et al.Endoscopicseptoplasty:indications,technique,and result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1999,120(5):678~682.
[3]徐源,黃曉東,李偉.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結節與鼻竇炎的關系[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1(3):123~124.
[4]Guyuron B, UzzoC,Scull H.A practice classification of septonasal and an effective guide to septal surgery Plast Reconster Surg[J].1999,104:2202~2209.
[5]張劍寧,陶澤璋,吳玉珍,等.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伴竇口鼻道復合體解剖變異的特點[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3,9(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