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錄 劉豈凡
(甘肅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 甘肅天水 741020)
半月板損傷是骨骼肌肉系統中的一種常見損傷,且多年來半月板切除術被認為是常見的骨科手術之一。近年來隨著微創外科的迅速發展,加之對半月板的生物學、組織學、血液循環及其功能和解剖的深刻認識,骨科醫生已經改進了對半月板損傷的治療方法,認識到了半月板有膝關節穩定性和負荷傳遞中的作用。我院自2006年至2009年對26例半月板損傷患者行關節鏡下微創半月板部分切除術,收到較好的療效,報道如下。
本組共26例,32側半月板,其中男17例,20側,女9例,12側,左膝15例,右膝11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70歲,平均38歲。外傷性損傷18例,退變性損傷8例。病程最短3d,最長13年,平均28.2個月。合并關節內游離體5例。
8例退變性損傷均符合退行性撕裂,中部磨損,邊緣毛糙,參差不齊。外傷性損傷除1例桶柄狀撕裂外,其余均為縱裂、斜形或放射狀撕裂。
26例除了8例退變性損傷無明顯外傷史外,其余18例均有明確的膝關節扭傷史,癥狀體征均符合半月板損傷診斷標準,術前均行常規X線片及MRI檢查。
所有手術均在連硬麻醉下完成。麻醉生效后,常規大腿中上安好電腦氣囊止血帶,固定架固定大腿,雙膝屈曲,膝關節腔內注入生理鹽水擴張關節腔,所有病例均取前內、外切口,長約1cm左右。常規用關節鏡先行探查,確認半月板損傷類型后,采用三角定位技術,在關節鏡直視下對病損半月板施行切割、碎裂等手術。用藍鉗切除松弛或游離的裂塊,用垂體鉗取出裂塊,形成一個至少有2~3mm的穩定、完整的半月板外環。半月板切割完畢后用刨刀將內緣松散組織切除,鹽水沖洗套沖洗干凈碎硝。5例關節內游離體一并在關節鏡直視下取出。鉤針探查,確認保留的半月板穩定后,鹽水反復沖洗多次,內、外切口全層各縫合1針,術畢。
按董天祥等標準,對26例患者進行了系統隨診,結果:優21例,良2例,差3例,優良率88%。
半月板損傷可由直接接觸損傷或非接觸損傷引起,體育活動中直接損傷最常規。大腿受到打擊引起膝關節突然的外翻、內翻或過伸,半月板損傷的機制有常見的3個特點:膝關節的屈曲、股骨與脛骨之間的擠壓和旋轉等致半月板的破裂;退變性半月板撕裂發生于退行性改變的半月板,由于反復的磨損造成半月板的撕裂,這種撕裂邊緣毛糙,不規則。關節鏡技術是一種70年代的發展起來的內窺鏡技術,它在臨床診斷和治療半月板損傷準確可靠,可以觀察到十分隱蔽部位的損傷,并能確定損傷的范圍和大小。半月板切除的類型一般分3種:半月板部分切除、半月板次全切除、半月板全切除。傳統治療半月板損傷行關節切開,半月板全切除術式,不僅創傷大恢復慢,并發癥多,而且由于將半月板全切除,無可挽回的損失了其生理功能。而關節鏡下行半月板損傷部分切除術,創傷小、恢復快,很易為患者接受。半月板部分切除是3種切除方法中最理想的一種,手術關鍵是徹底切除游離松動邊緣,對術后疼痛緩解非常重要。這大大改善了整個關節的生理狀況,提供了半月板損傷的治療效果。
[1]董天祥,王秀蓮.膝關節鏡下半月板手術(附128例,134次手術)[J].中華骨科雜志,1990,增刊: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