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春 陳洪文
(1.撫松縣醫院; 2.撫松縣中醫院 吉林撫松 134500)
經前期緊張綜合癥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精神緊張、情緒不穩、失眠、頭痛等一系列癥狀。一般出現在月經前的7~14d,隨著月經的來臨而逐漸消失。此病可發生于育齡婦女的任何階段,但在中年女性中發病率特別高,就此我對52例35~48歲的中年女性患者給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將資料報道如下。
52例患者中35~42歲35例,42~48歲22例;經前出現失眠的20例,周身疼痛的18例,乳房脹痛14例,52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緒不穩;病程半年以下8例,0.5~1年的35例,1年以上的9例。
采用王清任《醫林改錯》的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桃仁20g、紅花15g、當歸15g、生地15g、川芎10g、赤芍10g、牛膝15g、桔梗10g、柴胡10g、枳殼10g、甘草10g。加減:肝郁氣滯、乳房脹甚者,重用柴胡、枳殼加芍藥;血虛頭痛加人參、白術、白芍;浮腫者去當歸、生地,加茯苓、桂枝;脾虛泄瀉者去生地、枳殼加茯苓、白術、山藥。每于月經前10d開始服用,每日1劑,分2次服用,至月經第2日止,連服3個月。
顯效:服藥期間各種癥狀全部消失,停藥后隨訪半年內未復發;有效:服藥期間各種癥狀均有明顯緩解,停藥隨訪半年內有輕微癥狀;無效:服藥期間各種癥狀緩解不明顯。
52例患者均經過3個月的治療,顯效35例(26.9%),有效14例(26.9%),無效3例(5.8%),總有效率94.2%。
李某,女,39歲,公務員,2008年8月25日初診。自訴每于月經前10d左右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口干、心慌、心情煩躁,同時伴有肩背痛,病情逐漸加重,已有8個月。給以血府逐瘀湯治療,未用加減,1劑諸癥減輕,連服5d,癥狀全除,又連服2個月,經隨訪半年,未復發。
經前期緊張綜合癥在在中年女性中有相當高的發病率,其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確,現代醫學的觀點主要偏重于雌、孕激素比例失衡。因雌、孕激素同人體的其他激素一起參與機體的生理功能并影響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中年女性由于生活節奏過快,精神壓力過大等原因,導致月經前期內分泌系統功能發生紊亂,體內雌、孕激素含量失衡,其比值發生改變。從而在月經前期出現一系列精神、情緒及其他系統的代謝紊亂。現代醫學尚無一種統一的、特異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癥狀給以相應的對癥用藥處理,如利尿劑安體舒通、鎮靜劑利眠寧、阿普唑倫,嚴重者給以孕酮等激素類藥物,以期改善癥狀。臨床運用雖然有效,但容易產生耐藥性,且遠期效果不顯著,服藥一般都需在2年以上,多數藥物的具有毒副作用,長期服用會對婦女的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
我國古代醫家對月經病早有論述,薛立齋的《女科撮藥》中說:“夫經水,陰血也,屬沖任二脈主,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這說明伴隨月經周期產生一系列癥狀與血分的盛衰有密切關系。而我在治療本病過程中,發現中年女性發生此病,雖有寒熱虛實之不同,但患者于發病初期多不予重視,待來診之時,病程多在半年以上,觀其舌脈,又皆有氣滯血瘀之像。故而,月經病當從血分論治,而此病的治療又當以活血養血為主,我用血府逐瘀湯為主方治療此病,寓補血于活血當中,活血不傷正,加以行氣開郁之藥,收到了較好的療效。另外,情緒不穩和精神緊張的較重的患者,應當注意調節生活方式,加強鍛煉、勞逸結合,防止精神刺激,以期達到較好的遠期治療效果。
[1]周曉卿.頑固性失眠針藥結合辨治8法[J].中醫雜志,2004,45(4):309.
[2]王阿娜.血府逐瘀湯治療高粘滯血癥68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4,18(3):236.
[3]施璐霞.血府逐瘀湯在婦科疾病中應用概況[J].中國中醫急癥,2010(2).
[4]杜偉靜,趙京燕,張英云,等.經行乳房脹痛的中醫認識[J].黑龍江中醫藥,2009(2).
[5]劉建紅,管繼平.血府逐瘀膠囊的臨床應用[J].西北藥學雜志,2008(1).
[6]唐春榮,張雷,李大劍.經行乳房脹痛的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J].安徽醫藥,2007(12).
[7]李寶麗.血府逐瘀膠囊治療婦科病臨床應用概況[J].北京中醫,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