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洪
(湖北省洪湖市中醫院,433200)
Colles骨折是骨科急診常見病,好發于老年人、青壯年。2001~2008年,我院采用手法復位聯合U形石膏固定治療Colles骨折97例,取得良好療效,現總結如下。
本組97例中男46例,女51例;年齡11~82歲,平均58歲。右側62例,左側33例,雙側2例。損傷原因:摔傷76例,車禍傷13例,打傷5例,壓砸傷3例。按AO分類A2型13例,A3型57例,B型21例,C型6例。均為新鮮骨折,最早就診時間30min,最長1天。
1.手法復位:患者坐位,年老體弱者平臥位。選用骨折斷端血腫內局部麻醉,肘部屈曲90°,前臂旋前位,術者雙手分別握住患肢的拇指及其余四指,一助手握患者肘部對抗牽引(拔伸法),順勢拔伸2~3min,待重疊移位完全矯正后,在維持牽引下,術者雙手拇指在手背按壓骨折遠端,雙手余指在近端的掌側面提近向背側,以矯正背側移位(端提法),同時快速尺偏,矯正遠側端向橈側移位(捺正法)。待腕部體表標志恢復正常,骨折復位滿意后,助手維持患腕于掌屈30°~45°、尺偏20°~25°位。
2.固定方法:選用普通石膏,長度約2倍于肘下5cm至掌指關節,寬度約為前臂周徑的1/2,厚6層,自正中間大部分橫斷,約0.5cm相連,做成前臂掌背石膏夾,固定患腕于掌屈 30°~ 45°、尺偏 20°~ 25°位 ,前臂呈中立位,注意掌側石膏勿超過掌橫紋。
3.功能鍛煉:懸吊患肢于胸前,早期多做握拳練習,防患肢過于腫脹。期間適當活動患肢的肘關節及肩關節,4周后除去石膏,可泡熱水,可輕度屈伸腕關節,6周內勿旋轉前臂,3個月內勿負重。
本組97例均獲隨訪,時間為1~6個月,骨折愈合時間6~8周,平均6.5周,均達骨性愈合,無骨不連。據Colles骨折愈合后腕關節功能缺陷評分法標準[1],將腕關節功能分為優(0~2分),良(3~8分),可(9~20分),差(大于 20分)。腕關節功能恢復優 78例(80.4%),良15例(15.5%),可 4例(4.1%),差0 例,優良率95.9%。
Colles骨折保守治療的關鍵首先是早期正確的手法復位,其次是可靠有效的外固定,這兩者是影響骨折愈合的主要因素。新鮮閉合性Colles骨折,如無血管、神經損傷癥狀,經手法復位,一般可獲滿意復位。但固定的體位及方式是非常重要的。Colles骨折多發生于橈骨遠端干骺端,距腕關節面2cm內,遠端向背橈側移位,且腕背側骨皮質大多粉碎或骨質壓縮,手法整復不能完全矯正,復位后于橈骨背側存在一個骨質缺損區,骨質支撐不穩固[2]。同時伴有骨折端周圍韌帶和關節囊的損傷,存在不穩定因素,雖然復位良好,但沒有理想的體位和可靠的外固定仍有再移位的可能。采用適度掌屈尺偏中立位固定是利用逆損傷原理[3],有效改善前傾角尺偏角。屈腕使屈肌松弛有利于擠壓背側移位的遠折端向掌側復位,掌屈產生伸肌張力,又可有效阻止橈骨遠端向背側再移位,腕關節尺偏,腕橈側副韌帶緊張;向內下牽引骨折遠端,可防止骨折遠端橈偏移位,而前臂中立位固定消除了肱橈肌使橈骨移位的拉力有利于維持復位后的骨折端的穩定[4]。良好的外固定是骨折愈合的保證,U形石膏夾吸收了小夾板固定的優點,但比小夾板更適用、更服帖,同時不用經常調整小夾板的松緊度,使骨折固定更為穩定。術后嚴密觀察。術后早期復查和及時正確的功能鍛煉可使腕關節功能恢復得更好。
目前,Colles骨折的治療方法很多。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吸取眾家之長,結合實際,使用手法復位、腕掌屈尺偏前臂中立位U形石膏夾治療Colles骨折,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腕關節功能的恢復,此法操作簡單、固定優良、安全可靠,療效好,值得推廣應用。
[1]于勝吉,蔡錦方.腕關節外科.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551-553.
[2]畢宏政,楊茂清.Colles骨折閉合復位固定體位的探討.實用骨科雜志,2004,10(5):460-461.
[3]Sammieuto A,Iagorski JB,Sinclarir WF.Function bracing of Colles fractures.Clin Orthop,1980,146:176.
[4]張銀良.四肢骨折的現代診斷與治療.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17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