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淑貞
(江西省鷹潭市中醫院,335000)
我科按照“自擬綜合康復護理方案”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獲得了較好的療效,也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4~2008年入住我院康復科治療的腦卒中偏癱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40~75歲,平均59.33歲。將60名患者隨機分為康復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兩組的年齡、性別、癱瘓側別、病變性質、病變部位和嚴重程度(肌力)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神經內科藥物治療,康復組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的48h后按照“自擬綜合康復護理方案”進行早期康復護理。
體位護理:囑患者患側臥位、健側臥位、仰臥位交替,每隔2~3h變換1次,保持癱瘓肢體的良姿位可有效地預防其水腫、攣縮、畸形、痙攣、廢用性萎縮等。
患側臥位:頭部放在與肩同高的軟枕上,稍向前屈,軀干稍向后旋轉,后背用枕頭穩固支持,患側上肢前伸,與軀干的角度不小于90°,前臂旋后,腕被動背伸,患者的重心保持前傾,健側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邊的枕頭上,下肢呈邁步位。
健側臥位:患側上肢應支撐,肘關節伸直,掌心向健側,健側下肢稍后伸,屈膝,患側下肢放在健側下肢前,膝關節大于90°彎曲,并在膝內側關節部位放置一較厚軟枕,保持屈髖、屈膝、踝中位。
仰臥位:頭部放在枕頭上,面部朝向患側,枕頭高度要適合,患側肩關節下方墊一個枕頭,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肘關節伸展,置于枕頭上,腕關節背伸,手指外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一軟枕防止髖關節屈曲、外展、外旋。
頭部與肢體按摩:肢體按摩可促進血液循環及淋巴回流,且對患肢也是一種被動感覺刺激,有利于恢復[1]。每次功能訓練之前均進行按摩(按、摩、捏、揉),每天3次以上,每次15~30min。按摩要求從肢體近端到遠端,由輕到重,由淺到深,由慢到快;手法要求均勻、持久、柔和、力度適中。
被動運動:在全關節范圍內被動活動上、下肢各關節,每次每個關節至少重復50次。上肢訓練:患者仰臥,護士站在患者患側幫助進行上肢關節前伸、外展、內收、內旋不同方向移動,肘關節屈曲,腕關節屈伸及橈尺側偏移活動,掌指關節屈曲運動,拇指的被動運動。下肢訓練:護士托住患者患腿及足跟,用前臂撐住足掌幫助患者髖關節屈伸、內外旋、內收、外展和膝關節屈伸,足趾關節屈伸。
床上運動訓練:床上運動訓練是癱瘓肢體功能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必須做到:一要方法得當,二要堅持不懈,每天至少10次以上。
翻身:采用Bobath手法(將患手拇指放于健手拇指上方,十指交叉握手),肘關節伸展,上舉上肢至肩前屈90°位,向健側翻身時,將健腿插入患腿下方,用健腿帶動患腿即可轉向健側,護士站在患者背側輕扶患者臀部即可順利翻身。
平移:先將健足插入患足下方,用健足勾住患足向健側移動,再用健足和肩支撐臀部將下半身移向健側,后將頭順移至健側。
搭橋運動訓練:兩下肢屈曲成90°,膝部并攏。足底立于床面,然后輕柔有節奏地左右擺動,當擺向左側時,患者頭肩向右,當擺向右側時,患者頭肩向左。
起坐訓練:將健腿伸于患腿下方,將患腿帶至床側,患者轉至側臥位并以健側前臂支撐軀干,將頭抬至直立位時,用健側上肢推動支撐使軀干直立,坐于床邊。
坐起及坐位平衡訓練:雙腿下垂,再下地坐椅子,每次堅持10~15min,然后練習站立平衡,最后步行訓練。
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康復訓練成功的基礎和保證[2]。腦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見的情感障礙并發癥,不良情緒不僅拖延康復時間,而且直接影響康復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對患者要精心照顧,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對患者偏癱肢體的任何感知功能的微小改善都要及時給予表揚,要激發其戰勝疾病的信心,要增強其通過自身鍛煉是可以改善和/或恢復肢體正常功能的決心。
康復組30例患者治療前的肌力為:0級9例,Ⅰ~II級8例,Ⅲ級4列,Ⅳ~Ⅴ級9例。經早期康復護理后肌力為:0~Ⅰ級2例,Ⅱ~Ⅲ級11例,Ⅳ~Ⅴ級17例。其中22例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8例患者的肌力較入院前3天有明顯改善,也未出現肌肉萎縮。對照組治療前肌力為:0~Ⅰ級12例,Ⅱ~Ⅲ級7例,Ⅳ級6例,Ⅳ~Ⅴ級5例。經治療后肌力為:0~I級11例,Ⅱ級10例,Ⅲ級2例,Ⅳ~Ⅴ級7例。其中9例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其余21例患者未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結果表明:康復組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腦卒中后中樞神經系統在結構上或功能上具有重組能力和可塑性,在條件適宜時部分神經元可以再生[2]。早期康復護理可創造損傷神經修復或代償的條件,使遭到破壞的運動反射弧在良好的條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來[3]。本研究結果表明:腦卒中偏癱,給予早期、系統、規范、得當的康復護理是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偏癱肢體的肌力、生活自理能力和降低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肌肉萎縮、關節攣縮變形、足下垂等繼發障礙。
[1]王前新,姜貴云.康復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
[2]黃永禧,王寧華.中風患者運動與學習方法的原理與應用.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6,11(4):185.
[3]徐英芬,崔智娟,吳遠美.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的監護及意義.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