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梅 陳玉芳 陳國華卜琳琳 南麗麗
1.1 一般資料 23例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齡3~14歲,平均9.2歲;骨折類型:橫斷骨折10例,短斜形骨折5例,螺旋形骨折5例,合并骨盆骨折及小腿多發性骨折3例。
1.2 手術步驟 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或靜脈全麻,取股骨外側手術入路,顯露骨折端不剝離骨膜,消除血腫、嵌入軟組織及肉芽組織。斯氏針尖端向上,逆行打入,出大粗隆后在相應部位作縱行皮膚切口,使斯氏針穿出皮下。當斯氏針下端與骨折近端平齊后,使股骨上下折端解剖復位,再將斯氏針由近折端打入遠折端髓腔內?;顒酉轮C實骨折固定確切,縫合切口,將斯氏針在大粗隆上方保留1.5cm,折彎,埋入底下。術后行長腿石膏托外固定,患肢抬高。放置引流管,縫合傷口。
1.3 治療結果 術后X線攝片檢查,14例解剖復位,9例對位對線良好,不影響骨折愈合。長腿石膏托外固定1~3周,切口12~14d拆線均一期愈合。手術后3周X線攝片見少許外骨痂形成,7~8周有連續骨痂通過骨折線。斯氏針內固定物平均保留3月后拔出,無斷針,無彎針,無成角畸形及分離現象。未影響患肢長度及骨正常發育,髖膝關節屈伸活動正常。隨訪中本組患兒骨折均牢固愈合,肢體功能恢復滿意,無關節活動受限,無短縮畸形。
2.1 術前護理 (1)一般護理:入院后詳細評估患兒病情,及時完成術前各項檢查,為手術提供依據。嬰幼兒抵抗力低,協助家屬術前細心照顧,避免感冒、發熱、咳嗽等延誤手術。告知父母禁食、水的重要,避免因患兒苦鬧而無原則給小孩進食、進水。為防止術中出血較多,術前一日備血,并保證手術日如果需要輸血能及時提供。(2)情志護理:患兒年齡小,家屬擔心不能耐受手術及手術的效果,向家長介紹內固定的原理及患兒骨折愈合快優點,增強家屬的信心;同時說明術后注意事項,取得患兒家長的主動配合。
2.2 術后護理 (1)一般護理:單人房間,冬季室內備取暖設備及室溫計。室溫保持在25~28℃,濕度保持50% ~60%,嚴格病房消毒隔離,限制非護理人員及家屬進入。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持續心電監護,每15~30min測生命體征1次。尤其重點觀察患兒的呼吸,指導家屬保持患兒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在患兒哭鬧、煩躁時,保護好靜脈通道,根據患兒生命體征、尿量、傷口滲血準確計算補液量,輸液時微量泵嚴格控制速度。如有異常及時處理。(2)疼痛護理:按照面部表情測量圖[1],觀察患兒疼痛的程度,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如適當觸摸、講故事,使用玩具等有效地轉移注意力;指導患兒學習適應性技巧控制疼痛情緒,如深呼吸、放松技術等;必要時遵醫囑予止痛藥。(3)患肢護理:術后8h內密切觀察患肢的腫脹程度、皮膚溫度、顏色、足背動脈的搏動、毛細血管充盈時間[2],每30~60分鐘觀察1次。并告知家屬如果發現患肢末梢皮膚顏色蒼白,皮溫低應及時報告醫生。術后8h后每1~2小時觀察患肢1次,根據病情逐漸加長觀察時間。為保護患肢,術后常規行鉛絲甲板外固定,保持患肢中立位,甲板上墊清潔干燥的毛巾并定時更換,預防壓瘡發生。(4)傷口護理:術后嚴密觀察傷口滲血情況,必要時在傷口敷料外層畫圈準確觀察滲血量,并要時加壓包扎和及時更換傷口敷料;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男性患兒在尿道口罩一次性食品保鮮膜,女性患兒用尿不濕,避免大小便污染傷口敷料。(5)情志護理:患兒術后,對創傷及疼痛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且害怕打針吃藥,時常表現為哭鬧不安、恐懼、固執,不配合治療甚至拒絕治療。因此,醫護人員平時說話語言態度要和藹可親,多用兒童語言,誠懇交談,充分利用“愛撫動作”如輕撫頭手等以示友好、愛意,使其情緒穩定,愉快接受治療。(6)功能鍛煉:正確的功能鍛煉能促進肢體腫脹消退、促進骨痂生長。向患兒家長介紹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協助家長為患兒被動活動。術后當日,被動行患兒足趾的屈伸鍛煉,次日行踝關節的屈伸鍛煉,注意力量要輕柔,術后5d在妥善固定大腿后,輕輕撓患兒足底使其主動行股四頭肌的鍛煉,鍛煉次數及力度逐漸增大,以患兒能耐受為度。早期多鼓勵患兒作足趾自主活動、足踝關節背伸和跖屈活動、股四頭肌收縮活動。功能鍛煉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腫脹消退和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縮,早期有計劃地進行功能鍛煉,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各種并發癥,可使骨折在功能鍛煉中愈合,功能在骨折愈合中重建,術后2周應在力所能及情況下,加大關節活動范圍、強度和次數。(7)飲食護理:一般而言,損傷早期因患兒哭鬧不寧,情緒不佳,而致肝失條達,橫逆犯胃,故納食差。在骨折初期進清淡易消化飲食,富有營養易消化的軟食,如鯽魚湯、豆湯、面條、稀粥、新鮮蔬菜和少量水果,但不宜進骨頭湯類飲食,以防損傷小兒脾胃運化功能。骨折中期多吃含鐵、鈣豐富的補血鈣食品及大量蛋白質,如肝、瘦肉、牛奶、菠菜、大豆等。骨折后期宜高熱能補肝腎的食品,如雞、鴨、魚,并多喝些骨頭湯等,以骨補骨,使機體功能進一步恢復,但應注意小兒的胃腸承受能力,宜定量、定時。(8)出院指導:囑進行戶外活動,外固定保護患肢;嚴密觀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環情況;堅持功能鍛煉,定期復查。
股骨干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小兒骨折,手術風險大,認真仔細的護理觀察是確保手術安全的必要條件;護士應通過患兒的表情、哭鬧、進食等行動,準確判斷病情,為及時處理提供依據;盡可能地提高患兒的舒適度,體現“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此外,髓內釘內固定具有可早期功能鍛煉骨折愈合后內固定物取出簡單的優勢。上述措施促進了骨折早日愈合,同時也增加了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方慧麟,主編.護理學基礎 [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92.
[2]邱宏,柯金清.幼兒股骨干骨折手術治療7例 [J].福建醫學,2001,2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