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常說,要讓孩子在節日中快樂地接受教育。德國的節日長達30多天,學校、社會和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在假期中的生活、學習和玩耍。為此,他們推出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節日教育活動。
德國孩子的節假日教育從放假前就開始了。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德國中小學的節日主要有4類:一是宗教和國家節日,如復活節、圣誕節、國慶節、愚人節等;二是季節性節日,如春趣、夏樂、秋樂、冬趣等;三是文化體育類節日,如兒童電影節、體育日等;四是愛心類,如母親節、情人節等。記者參加過柏林一所小學的國慶日教育活動。活動的主題是“我就是德國”。學校不僅對孩子進行歷史教育,同時也向孩子展示了戰后德國的變化。
節假日教育活動還有一個常規主題,就是讓孩子給非洲等窮困地區的孩子捐獻物品,并讓孩子參與包裝和發送,使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柏林一所小學的校長克里斯博士說,這種教育旨在讓孩子懂得感恩和珍惜自己的生活環境,也對別人抱有同情心,學習分享和奉獻。但克里斯博士指出,由于有些假日比較長,遠離學校和教師,孩子忘記大部分從課堂獲得的知識,學校應該適當地布置些假期作業。
德國學校的假期作業首先是閱讀。學校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節假日一般要閱讀一些資料或1至3本原著,并寫讀后感,開學后圍繞這些書的主要內容進行討論。其次是調查報告。調查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比如外國人在柏林的生活狀況等,開學后進行匯報。
在德國,幾乎每座城市、社區都提供豐富多彩的節假日教育活動。城市、社區的青少年局在每年初發售一種青少年節日活動證,一般售價為10歐元左右。憑此證件,青少年可以參加由官方機構組織的所有活動。音樂廳、體育活動場所、電影院、博物館等還會提供各種興趣課程,憑假期證只需支付非常低廉的門票。而動物園、博物館、天文臺、科技館及各類名勝古跡等憑證可免費參觀。憑證乘坐市內公交車一律免費。
最受喜歡的是青少年局組織的各種旅游,時間從一天到幾天不等。最近,魯爾地區的孩子在節假日期間最喜歡去埃森的老煤礦區參觀。這里展示了以前煤礦區的作業情況以及改造后的各種娛樂文化設施。當然,汽車、釀酒等工業的旅游項目也深受歡迎,能夠具體而形象地了解德意志民族的歷史和傳統。此外,還有各種國際語言班和國際交流活動。這些活動主要針對低年齡段的學生,由受過訓練的成年人帶領,在歐洲范圍內旅游,比如今年柏林一些交流項目的目的地就是捷克和波蘭。
德國家庭也不忘對孩子進行節假日教育。記者發現,一到節假日孩子總需要很多零花錢,這時,家長總讓孩子做些家務,通過勞動掙零花錢。除了家里的工作,家長還會給孩子找些社區工作。德國規定14歲以上可以打工,但一般16歲以上才開始。為保障打工學生的利益,法律還規定了薪酬底線。學生的節假日工作種類繁多,比如派發廣告、送報紙、餐館服務等。一個叫史蒂芬妮的學生說,打工能夠親身體驗勞動的收獲,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融入社會很有幫助。
家長還會帶孩子做手工,一張賀卡或一件小工藝品,讓孩子自己設計,并寫幾句感恩的言語,送給父母、親戚、老師或朋友。一些家長對記者說,要抓住節假日的時機教育孩子感恩和分享。由于從小得到較多感恩教育,德國孩子比較注意要感謝別人,即使是最小的幫助,也會得到他們的感謝。▲ (青 木)
環球時報20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