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風,張 煒
(裝備指揮技術學院,1.研究生管理大隊;2.裝備指揮系,北京101416)
建立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裝備維修保障體系,整合軍地維修資源,凝聚軍地維修力量,理順通用電子裝備維修保障活動中的各種關系,是裝備維修保障領域亟待研究解決的課題,是新形勢下促進裝備維修保障建設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通用電子裝備,是指全軍通用的偵察情報、技術偵察、通信、電子對抗、機要、測繪、氣象水文和指揮自動化裝備。與通用裝備相比,通用電子裝備維修保障具有鮮明的特點。通用電子裝備技術密集、系統復雜、信息化水平較高,使用和維修的專業性都很強,單靠部隊實施維修保障,在短期內難以實現;過分依賴工業部門的保障模式,則不利于快速反應。在當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和軍事斗爭準備的新形勢下,針對通用電子裝備傳統的維修保障模式暴露出保障效益較低、能力較弱等問題,迫切需要探索一種適應維修保障的新模式。
裝備維修保障體系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制約著裝備的維修保障能力和作戰效能。建立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維修保障體系,最終目標是實現軍民維修體制一體化、維修方式一體化、維修手段一體化、器材籌供一體化、力量建設一體化、人才訓練一體化,達成提升裝備維修保障水平和裝備保障效能的目的。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維修保障體系,是指以部隊作戰訓練需求為牽引,以軍地保障力量和資源為依托,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合同管理為基礎,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組織形式統籌軍隊建制保障力量與地方保障力量、預備役保障力量,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合理區分任務形成的涵蓋通用電子裝備維修保障組織機構設置、職能劃分及相互關系的有機整體。
隨著部隊通用電子裝備建設的發展,建制內維修保障體系逐步建立,現今基本上維持了其正常使用。但其保障體系還不完善,保障力量相對薄弱,軍隊保障力量特別是基層部隊保障力量嚴重不足,人員編配少,技術職務編配偏低,技術水平較低,保障手段落后,技術資料不齊,保障器材緊缺等問題,還較為普遍地存在,給維修保障帶來一定困難。同時,也為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維修保障體系建設提供了迫切的現實需求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前,通用電子裝備維修保障的基本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包含了軍民一體化保障的成份。但從總體上看,仍然是一種“自我建設,自我保障”的模式,軍民合作關系還不夠緊密,軍民融合程度較低,軍工企事業單位的能力和優勢沒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和發揮。裝備承研承制單位工作只是側重裝備的生產交付,技術保障工作往往很被動,技術保障工作只是重視解決具體問題的維修保障,技術保障模式只是以軍為主的保障,軍地雙方維修保障職責不明,任務不清,維修保障缺乏合同制管理,工業部門專長不能有效發揮,難以提供持續、強大的維修保障能力。
由于總部與國防工業部門,軍兵種和總部分管有關裝備工作的部門,與地方軍工集團之間的協調機制尚未建立,軍地雙方對于維修保障資源建設,難以從提高維修保障質量效益出發,軍地維修保障資源配置不夠優化。一是建制內保障力量存在分散建設、多頭管理的問題,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裝備保障效益較低;二是承制單位的維修保障設施和設備存在著大量的閑置現象,利用率不高,同時建立的售后服務體系、保障隊伍和技術能力未得到持續發揮。由于裝備維修保障條件建設主要面向部隊,導致重復建設,且維修保障條件建設滯后于裝備研制,難以滿足通用電子裝備的維修保障需求。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應依據提高通用電子裝備的保障效益、增強通用電子裝備的保障能力的基本原則,按照健全組織機構、明確職責分工、規范任務執行程序的步驟,逐步健全完善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裝備維修保障體系。
按照上下貫通、精干高效的原則,依據軍地保障力量各自的特點和規律,建立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維修保障體系的組織機構,主要分為3個層次:即宏觀決策層次,組織管理層次及具體執行層次。
首先,應對保障部隊、軍內維修力量、地方保障力量等進行科學調配,在軍地各有關單位和部門組建適應平時訓練和戰時需求的軍民一體化裝備維修保障組織機構。
其次,是組建國家層次的聯絡機構,加強宏觀調控。在國家層次上應當由軍地雙方共同組成宏觀決策機構,制定加快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裝備維修保障的政策、規劃、計劃及規范性的制度規定。
再次,是完善通用電子裝備管理體系,確保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裝備維修保障的有效開展。在堅持現行管理體制不變的前提下,賦予裝備部門對地方企業參與裝備技術保障的管理職能,初步構建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裝備維修保障管理機構體系。
按照責任清晰、分工明確的要求,要進一步強化總部和國防科技工業局對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維修保障建設的宏觀指導和規劃計劃職能,進一步加強軍兵種、總部分管有關裝備部門和軍工集團公司在軍民聯合維修保障組織實施中的管理職能,進一步明確軍隊各級裝備維修保障機構和地方相關責任主體,在執行軍民一體化保障任務中的工作職責、法律義務和經濟權益。
一是按層次分工。宏觀決策層次,主要擔負宏觀指導、規劃計劃的職責;組織管理層次,主要擔負縱向領導、橫向協調的職責;具體執行層次,主要擔負具體實施、綜合保障的職責。
二是按責任主體分工。主要是指軍隊、政府部門以及地方力量在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維修保障體系中擔負不同的職責。軍隊主要執行決策計劃、指導協調、提出需求、組織實施、檢查評估的職能;政府部門主要執行指導、協調、監督地方力量的職能;地方力量主要是在監督及合同約束下,具體實施維修保障。
在劃分軍地等級修理任務上,應根據通用電子裝備的不同類型、不同階段和不同保障需求,采取多樣化的保障模式。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維修模式主要有3種:即承制單位維修保障,軍地聯合維修保障和軍內維修保障。
在任務執行程序上,平時部隊與地方工業部門是協作關系,以合同的形式把責、權、利確定下來,部隊需地方工業部門支援保障時,由建制單位與地方工業部門或軍代局簽訂合同或協議,并按合同或協議實施保障。執行重大任務時,由部隊提出申請,軍民一體化裝備維修保障組織協調機構統籌安排地方保障力量進行支援保障;戰時,部隊與地方工業部門是協同關系,在國家和軍隊動員機構統一協調下,開展支援保障工作。
在任務區分上,軍隊裝備保障力量,主要承擔基層級保障和應急保障、支援保障、特殊保障等任務,地方承研承制承修單位及其他社會力量,主要負責基地級和新型裝備的維修保障等任務。
構建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維修保障體系,已成為軍民一體化裝備維修保障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應根據通用電子裝備自身特點,充分借鑒軍內外軍民一體化裝備維修保障的經驗,從組織機構、職責劃分以及軍地維修保障模式等方面,對通用電子裝備軍民一體化維修保障體系開展研究和探索。
[1]倪紅星.《通用電子裝備“兩成兩力”建設基本標準和檢查評定辦法》解析[J].裝備,2009,(2):52-54.
[2]白旭清.戰區指控裝備維修保障體系研究[J].通信與指控系統作戰運用,2006,(6):36-38.
[3]李方慶.氣象水文裝備遠程維修體系構想[J].軍事氣象水文,2007,(3):56-57.
[4]翟明明,趙永朋.裝備軍地一體化維修保障探析[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5,(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