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低碳經濟,大勢所趨
在氣候變化和金融危機的雙重背景下,發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標志的“低碳經濟”,不僅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也被認為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走向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4月發布的《全球綠色新政政策概要》報告中呼吁各國領導人實施綠色新政,將全球GDP的1%(約7500億美元)投入可再生能源等五大關鍵領域.
2009年7月15日,英國政府公布了《低碳轉型發展規劃》,首次將二氧化碳量化減排指標進行預算式控制和管理,確定“碳預算”指標,并分解落實到各領域,標志著英國政府正主導經濟向低碳轉型;
日本不但要發展低碳經濟,更提出了構建“低碳社會”的構想.2008年7月,日本內閣通過了《建設低碳社會的行動計劃》并向全社會公布;2009年4月,日本環境省又公布了名為《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提出九大舉措建設低碳社會.
歐盟委員會也建議歐盟在未來10年內增加500億歐元發展低碳技術,以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供應安全方面的挑戰,保持歐盟的經濟競爭力.
面對低碳經濟全球競爭挑戰,中國積極應對,直面競爭.中國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就要求:大型發電集團所擁有的風能、太陽能等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到2010年應達到其總裝機容量的3%.
2009年上半年,中國新增風力渦輪機數量超過了美國;中國太陽能電池生產已經占全球市場的1/3,在歐洲市場的份額還在繼續增加.
摘自《中國環境報》
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