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榮海洋
1,海軍潛艇學院學員三隊 266071;2,海軍潛艇學院作戰指揮系 266071
美數據鏈建設對我潛艇聯合作戰的啟示及對策
劉勇1榮海洋2
1,海軍潛艇學院學員三隊 266071;2,海軍潛艇學院作戰指揮系 266071
介紹了美軍數據鏈的發展狀況及美軍潛艇在其中擔當的角色,探究了數據鏈系統對潛艇參與一體化作戰建設的啟示和對策。
數據鏈;潛艇;聯合作戰;啟示;對策
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化戰爭,作戰方式已經發展到由指揮控制系統、偵察監視系統、聯合火力打擊系統等各種系統構成的整體作戰體系的對抗。而這種體系對抗的勝負不是取決于某一種或者某幾種參戰的武器裝備,而是取決于所有參戰武器裝備所構成的體系的整體作戰效能。這就在客觀上要求不同的武器系統之間實現互聯、互通和互操作,各種資源被充分共享。通過數據鏈,可以將眾多復雜的武器平臺有機地連為一體,實現戰場態勢共享,縮短決策時間,提高指揮控制速度及協同作戰能力,發揮體系的整體作戰效能。
數據鏈主要是指戰術數據鏈,是一種按照統一的數據格式和通信協議,以無線信道為主對信息進行實時、準確、自動、保密傳輸的數據通信系統或信息傳輸系統。它主要通過一套標準的通信設備,將指揮機構、作戰部隊、武器平臺連為一體,通過信息處理、交換、分發系統來完成戰場信息共享和控制功能,以便為指揮員迅速、正確地進行指揮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戰場態勢和實現全軍的情報資源共享。
戰術數據鏈在美國稱為戰術數據信息鏈(tactical data information link ,TADIL),在北約稱Link,是作戰指揮和武器控制系統使用的主要數據鏈。用于實現機載、陸基和艦載戰術數據系統之間的數據信息交換[1]。
自20世紀50年代末,美軍已相繼研發了Link4A、Linkll、 Linkl6、 Link22等數據鏈系統。其中Link22 是美軍戰術數據鏈 的最新發展成果,它兼具與的功能特點,可在陸、海、空、水下、太空等各平臺間交換目標信息,實時傳遞指揮控制命令與告警信息。具有超視距的通信能力,克服了Linkl6 必須通過中繼才能進行超視距通信的限制,同時Link22 還具有電子戰能力。
潛艇作為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擔負著攻擊、防御、核反擊等重要的作戰任務。但由于其自身的戰場感知能力較弱,水下通信困難限制了其作用的發揮。而數據鏈網絡的不斷發展將解決這個難題。數據鏈網絡已經形成了由三級控制的網絡中心戰模式,其中三級控制是:指揮與控制網、傳感器網、交戰網。這三個網可概念化為全球指揮與控制系統(GCCS)、聯合戰術信息分布系統(JTIDS)/16號鏈/11號鏈以及協同作戰能力(CEC)[2]。它在三個方面表現出其優勢:通過集結火力對共同目標同時交戰;通過資源提高兵力保護;可形成更有效的、更迅速的發現——控制交戰順序。潛艇要成為這個網絡中的關鍵角色就必須使這三個網交互連接。隨著信息交流與融合的不斷加深,必然會導致潛艇在作戰中犧牲部分隱蔽性。但不論如何,要使潛艇成為這個網絡中的“關鍵一員”就預示著在未來作戰會越來越多的與分布式C4ISR網絡交互,這就要求發展更好的通信設備,如:長期水雷偵察系統(LMRS);網絡化搜索,捕獲和瞄準(NetSAT)系統;潛艇發射的無人作戰空中飛行器(UCAV);信息大容量突發傳輸[3]等先進裝備和技術。
因此,美軍潛艇在數據鏈網絡中擔任這樣一個角色:潛艇要在保持隱蔽性的情況下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增強與其它兵力的連通性,以便實時把水下信息與其它兵力共享或接受其它兵力的情報信息,從而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攻擊潛能。
3.1.1 提升實時的戰場感知能力
隨著高技術的發展,目標采取隱形、偽裝、機動、干擾等反偵察措施,使得戰場感知變得更加困難和復雜,尤其對于潛艇,其自身的探測范圍有限且不能經常浮起收信,造成對潛指揮具有很大的延遲性。通過數據鏈系統要達到能利用配置在陸、海、空、天多維空間的多種探測系統對戰場空間實施不間斷、重疊式探測能力,為部隊指揮員提供實時的、精確的、全天候、全時空戰場空間態勢感知圖像并對戰場態勢進行威脅估計和預測,從而獲取信息優勢。
3.1.2 提升聯合打擊能力
隨著信息化條件下各武器平臺之間、上下級之間信息交流的加強,智能化、遠程化的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戰場指揮速度、部隊反映時間和遠程打擊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過數據鏈系統把各武器系統有機結合起來使攻擊行動不再是單一的模式,而是把武器系統作為一體化聯合作戰的一部分,一個節點來實現其價值,優勢互補,從而提高整體攻擊效能。
3.1.3 提升聯合防御能力
通過數據鏈系統將潛艇的反艦、反潛、防空等防御性的作戰行動由自身防御轉變為各武器平臺一體化聯合防御的方式進行,將各個分散的平臺作為一個分布式的探測裝置和武器系統,利用整體的探測和交戰能力對付來襲威脅,提升了潛艇自身的防御能力。
3.2.1 深入研究潛艇一體化作戰理論
積極探索數據鏈技術發展對信息作戰帶來的影響,分析潛艇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現狀和差距,發展和創新在信息化條件下的潛艇一體化作戰理論。探索潛艇一體化作戰戰法、作戰方式、作戰指揮和綜合保障等核心內容,研究潛艇如何融入數據鏈整體作戰體系、接受指揮控制和信息保障以及有效達成潛艇一體化作戰的方法[4]。
3.2.2 積極開展潛艇一體化訓練
從潛艇作戰單元內部與外部著眼,由分到合,逐級集成。一是從潛艇內部集成著眼,著重依據信息的流向和不同功能結構將潛艇區分為若干個分系統,互為條件,互為依托進行綜合訓練,其關鍵是使內部各個分系統形成協調一致的觀察、通信、武器使用、指揮決策、發現、攻擊與防御能力。二是從潛艇于外部互聯著眼,保證潛艇與其他戰斗單元的一體化作戰需要,保持順暢的通信聯系。著重進行潛艇與潛艇,潛艇與其他作戰單元之間的信息傳遞、識別、指揮、控制和引導訓練。
3.2.3 加快潛艇信息化裝備和一體化保障建設
一是制定統一標準, 規范數據鏈裝備發展[5]。注意與現有數據鏈系統的兼容,使新舊數據鏈系統之間能夠互聯互通。制訂的標準應具有較強的可拓展性,不僅要考慮到能夠滿足不同軍兵種目前的作戰需求,還要考慮到不斷發展變化的軍事需求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還要考慮數據鏈對其他裝備發展的影響,使數據鏈裝備與其他武器裝備協調、同步發展,能夠在一個較長的時期,指導我軍數據鏈裝備的發展。
二是注重研究一體化建設所需關鍵技術,如:信息融合技術,信息分類與檢索技術,通信抗干擾技術,安全保密技術,數據鏈網絡管理技術,數據鏈仿真技術等。依托海軍和全軍信息裝備建設,建成較先進的戰場偵察監控系統、對潛通信系統、導航系統、海上和岸上對潛自動化指揮系統,有效的實施對潛指揮控制,將潛艇信息保障有機的融入聯合作戰信息保障體系之中。
[1]任培,周經倫,羅鵬程,楊光.美軍數據鏈發展概況與啟示[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8,(1).
[2]劉翠海.美軍戰術數據鏈的發展及作戰運用[J].電訊技術.2007,(5).
[3]王曉娟編譯.潛艇在網絡中心戰中的位置[J].情報指揮控制系統與仿真技術. 2001(5).
[4]李長軍,于雪泳.潛艇一體化作戰探析[J].海軍潛艇學術.2006(3).
[5]黃烈炎,魏蛟龍.美軍數據鏈建設及啟示[J].艦船電子工程.2005(2).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6.020
劉勇(1984-),男,海軍潛艇學院兵種戰術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