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陳少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外語系 712100
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的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
楊寧 陳少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外語系 712100
摘要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功能翻譯理論為指導,針對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中的主要問題,從詞匯、語法、篇章三個方面探討了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的方法,以此來提高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的水平。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Abstract; Translation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外學術交流的日益擴大,反映我國科學技術水平和成果就越來越重要了。摘要作為科研論文的重要部分,在科學研究和交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篇本身的學術水平很好的論文,可能因為英文摘要而無法被很多國際檢索機構收錄,直接影響了文章對外學術交流。因此,提高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國的科研工作者的母語是漢語,英語是外語。雖然有些論文作者是自己“寫作”英文摘要,但由于這種寫作是基于漢語版摘要的對應,實質上也是翻譯。本文就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功能翻譯理論,探討漢語科技論文摘要的英譯。
2.1 科技論文摘要:信息型功能文本
摘要(abstract)又稱為概要、內容提要。“摘要是報告、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7713-8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全世界公開發表的科技論文,不管用何種文字寫成,都必須附有一篇短小精悍的英文摘要。”
摘要的主要用途是使讀者迅速而準確地鑒別文獻的主題和核心觀點;幫助讀者在檢索文獻時做出判斷,確定是否需要閱讀全文;摘要還為編排二次文獻或二次出版物,以及編制文獻卡片提供方便;摘要還是電子計算機情報檢索的重要的數據來源。科技論文的英文摘要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對外學術交流。
根據國際標準ISO和國家標準GB,摘要可劃分為報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s)、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s)、報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s)、結構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s)四種。一般來說,科技論文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問題(problems/aims)、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s)。具體地講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subject)和范圍(scope),采用的手段(means)和方法(methods),得出的結果(results)和重要的結論(conclusions),有時也包括具有情報價值的其他重要的信息(informations)。
科技論文摘要具有全、短、精的特點,在語言表現上具有準確、簡練、清晰、客觀的特點。全是指科技論文摘要應是一篇相對獨立的短文。這就要求把論文的研究問題、基本觀點、試驗方法、主要結論,用連貫的語言、嚴謹的結構,獨立地反映出來。短是指科技論文摘要應言簡意賅。一般中文摘要250~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以1000印刷符號為宜,原則上不超過全文的3%。精是指科技論文的摘要應是其原文的精華。必須準確地抓住全文的關鍵,使讀者只通過閱讀摘要便可對全文內容有明確的了解,且字字句句均有摘要的信息價值。(董會慶,2006)
2.2 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科技論文摘要漢英翻譯的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
論者自己寫(譯):由于對英語的語言特征了解不夠,不能很好的運用英語的詞匯、句法、語篇等手段,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礙意思的傳達,不能準確、清晰、簡潔地表達文章的主要觀點,從而使英文摘要相對于漢語摘要來說,功能和效度上大打折扣。主要的問題有:句式簡單、語法不連貫、不能突出論文的重點。
論者請他人譯:翻譯者雖通常都是英語專業人士,熟悉英語語言的特征和結構,但他們對相關專業內不熟悉,表現在譯文上是詞語不專業、表達不規范,語言日常化,專業化和學術性不夠。
“功能翻譯理論”(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是一個廣義的術語,涵蓋了眾多的以語言的功能為基礎和中心的翻譯理論。除德國功能翻譯 學 派 的 “ 目 的 論 ”(Skopostheory)這一功能翻譯主導理論以外,還包括一些認同功能翻譯理論以及受德國“目的論”啟發的學者的觀點,這其中包括英國學者紐馬克(Peter Newmark)的“文本功能分類說”(text typology)和美國學者奈達(Eugene A. Nida)的“功能對等”理論(functional equivalence)。
3.1 功能翻譯主導理論——“目的論”
“目的論”(Skopostheory)是德國功能派學者費米爾和諾德等提出來的,它已成為功能翻譯理論的主流。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一種有其自身的目的的,跨文化的交際行為。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了翻譯所應采取的方法策略。這就是目的論的首要原則——目的原則,即翻譯行為的目的決定了翻譯一個文本需要直譯、意譯或者是二者的中和。目的論的另外兩個原則是連貫原則,包括語篇內連貫(intratextual coherence)和語篇間連貫(intertextual coherence)。語篇內連貫也叫“連貫原則”(the coherence rule),是指譯文必須符合邏輯,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能夠讓譯文讀者理解,并在目的語文化以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境中有意義。語篇間連貫又叫“忠實原則”(the fidelity rule),是指譯文不違背原文,譯文和原文存在某種聯系,但并不要求譯文和原文在內容上一字不差。目的論所要求的忠實,程度和形式是由譯文的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來決定的。在這三個原則中,語篇間連貫從屬于語篇內連貫,而二者同時受目的原則的統領。(李長栓,2004)
3.2 紐馬克的文本功能分類說
英國翻譯理論家紐馬克在他的翻譯理論中將語言功能與翻譯結合起來,將各類文本按照體裁劃分為“表達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喚型文本”(vocative text)三大類。嚴肅文學作品、官方文告、自傳文學、私人書信等為“表達型文本”;自然科學、科技、工商經濟方面的讀本、報告、文件、報刊文章、備忘錄、會議記錄等為“信息型文本”;通告、說明書、公共宣傳品、通俗作品等為“呼喚型文本”。
“表達型文本”的核心是作者的思想,作者的個性成分構成了表達型文本的表達要素,形成了表現作者個人語言風格的個人習語。因此紐馬克提出用“語義翻譯”的方法來處理這類文本,即“盡可能地使用貼近原語的語義、句法結構將原文語境意義準確表達出來”。“信息型文本”的核心是信息傳達的真實性,作者在文本中只是處于一種匿名的地位。這類文本的翻譯應該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應,即信息傳遞的效果,因而他建議采用“交際翻譯”的手法,意在讓譯文讀者獲取盡可能接近原文讀者的效果,突出信息傳達的準確與真實。“呼喚型文本”的核心是信息的傳遞效果和讀者的情感呼應。因此譯者需采用“交際翻譯”的手法,順從譯文讀者的欣賞習慣和心理感受,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語言形式,盡量使用譯文讀者所熟悉的語言表達形式,去獲取譯文預期的效果。
3.3 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
“功能對等”理論是奈達基于他的《圣經》翻譯研究而提出來的,最初使用的是“動態對等”(dynamic equivalence)這一術語,后改為“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該理論的主要觀點是,翻譯不應拘泥于原文的語言結構,而應著眼于原文的意義和精神,使用一種“最切近的自然對等語”使譯文文本的讀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讀者理解和欣賞原文的方式來理解和欣賞譯文文本。不同語言的表達形式雖然不同,但卻具有同等表達力,都有彼此相同或相似的語言功能,也就是語言在使用中所能發揮的言語作用,例如“表達、認知、人際、信息、祈使、移情、交感、施變和審美這九大交際功能,如果這些方面的反映基本一致,那就達到了翻譯中的“功能對等”。(賈文波,2004)
3.4 功能理論翻譯和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
功能翻譯理論認為,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譯文評價的標準是譯文在譯入語的語言和文化語境中是否完成了既定的功能,因此,功能翻譯理論是以譯文為基礎的考察,功能翻譯理論,重點是考察譯入語中的語言、文體等特征,并以此作為翻譯的指導原則。科技論文摘要屬于信息型功能文本。信息傳遞的效果、內容的精確與表達的規范是翻譯的核心。在形式與內容的關系上,信息功能型文本的翻譯應該著眼于原文的意義和精神,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語言形式,特別是在英、漢翻譯中,兩種語言行文習慣和結構差異明顯。因此,在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中,在信息準確的前提下,譯者應適當對譯文文字和結構進行調整和梳理,以增強譯文的表達力,利于信息傳遞的效果和讀者的理解。
針對2.2中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從功能翻譯理論視角,分析翻譯方法如下:
4.1 詞語含義需理解透徹,原文與譯文的詞語應在概念意義上等值
在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時,譯者往往只注意詞語字面意義的對照,但是實際的意義與原文中的意義不一致。功能翻譯理論認為,信息傳遞的效果、內容的精確與表達的規范是翻譯的核心,因此,原文與譯文的詞語應在概念意義上等值。
例如,在一篇漢語科技論文摘要中出現了兩個試驗:“抗性試驗”和“生理實驗”。譯者的英語翻譯分別為:“resistance experiment”和“physiological test”。Experiment和test在英語中都有試驗的意思,但是具體的含義卻有所不同:experiment是指較復雜的以研究為目的的試驗,比如“生理試驗”、“遺傳試驗”;test是指簡單的試驗、鑒定或比較類的試驗,例如“品比試驗”、“抗性試驗”。因此,正確的翻譯方法應該是“resistance test”、“physiological experiment”。
再例如,對于漢語科技論文摘要中出現的“…圖”,譯者應該做如下考慮。
profile指縱斷面圖,縱剖面圖。例如:車流流量圖 flow profile、車速斷面圖 speed profile、交通量變化圖 traffic profile;
pattern 圖案,測試圖、散布面圖、飛行航線圖等。例如: copy pattern復制圖、voltage pattern 電壓起伏圖、code pattern 電碼圖、編碼圖;
plot 標繪圖,地區圖。例如:groud plot 平面地形圖、radar plot雷達目標顯示圖、logarithmic plot對數坐標圖;
lay-out 規劃圖,布局圖。例如:wiring layout 裝配圖、安裝圖、布線圖、exchange area layout電話網路圖。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譯者在翻譯摘要時,一定要注意詞語意義傳遞的準確性、嚴謹性。
4.2 語法翻譯需謹遵規范,翻譯的標準是摘要譯入語的語法規范
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時,語法層面的問題比較嚴重,究其原因就是譯者不能按照英語摘要的語法規范來翻譯。根據功能翻譯理論目的論,譯文的好壞應該基于譯入語的標準來評價,所以,就摘要英譯語法層面來說,時態、語態、語氣、人稱等的翻譯,都要用英文摘要的標準來指導。英語摘要的具體語法規范如下:
1).時態。科技論文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問題(problems/ aims)、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有時也包括具有情報價值的其他重要的信息(informations)。英語摘要每個基本要素的寫作都分別有時態規定:研究問題用一般過去時或現在完成時;方法用一般過去時;結果用一般過去時;結論用一般現在時;其他重要的信息用一般現在時。
2).語態。科技英語多用被動語態,但是現在EI等文摘雜志明確要求,科技論文摘要中盡量多用主動語態。
3).語氣。摘要中,盡量避免使用虛擬語氣,少用情態動詞。
4).人稱。第三人稱。(Learning and Teaching Unit (LTU), 2009)
以下是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中的三篇科技論文摘要,英語譯文的語法問題顯而易見。
摘 要:利用隨機變量的截尾方法和Háyek-Rényi型最大值不等式,研究了NA隨機變量序列。……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NA random variables sequence by use of truncation of random variables and Há yek-R ényi type maximal inequality.……
以上這篇摘要的英語譯文出現了人稱錯誤:“we studied”(第一人稱)。將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可翻譯如下:“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studies…”或者“This paper studies…”。
摘 要:以工業廢渣鋇渣為水處理劑,研究鋇渣對水中磷去除率的影響,……。實驗表明,……
Abstract: With barium residue as water treatment agent, the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by barium residue and lime was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
以上的英語譯文中用了被動語態“was studied”,按照科技論文摘要中盡量多用主動語態的語法規范,此句應改為主動語態:“With barium residue a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hosphorus removal…”。事實上,英語摘要中盡量多用主動語態,更便于譯文讀者閱讀和理解,特別是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時盡量多用主動語態,一方面迎合了英語摘要的語法規范,符合國際慣例,另一方面利于翻譯者準確傳達信息。
摘 要:…… 數值實驗的結果表明,小波-Galerkin方法是數值求解Burgers方程的有效算法。
Abstract: …… The numerical results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wavelet-Galerkin method as an effective numerical algorithm to solve Burgers equation.
英語摘要中將結論的翻譯用了過去時態和被動語態“were used”,英語摘要中陳述結論應該使用一般現在時,并且英語摘要盡量多用主動語態。因此,可修改為:“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s that wavelet-Galerkin method is an effective numerical algorithm to solve Burgers equation.”。
4.3 篇章翻譯需理清邏輯,整合原文信息按照譯入語表達習慣組織譯文
英漢兩種語言表達形式不同,功能翻譯理論認為翻譯要不拘泥于原文的語言結構,而應以譯入語的表達習慣為準,翻譯出原文的意義和精神。因此,摘要英譯時,要嚴格避免按照漢語摘要,逐行或逐句翻譯。要整合漢語摘要的信息后,按照英文的表達形式,重新組織,以確保摘要的譯文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
以下是一篇摘要的英譯。
摘 要:研究一類具有連續分布滯量的非線性中立型雙曲方程解的振動性質。利用Jensen不等式和直接分析方法,獲得了一類具連續分布滯量的非線性中立型雙曲微分方程所有解振動的若干充分條件。
原譯如下:
Abstract: To study the oscillatory of solutions to a class of nonlinear neutral hyperbol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continuous distributed delay. The Jensen’s inequality and a direct analysis technique were used. Som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oscillation of all solutions of nonlinear neutral hyperbol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continuous distributed delay were obtained.
改譯如下: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oscillatory properties of solutions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neutral hyperbolic equations with continuous distributed delay. By the methods of Jensen inequality and direct analysis, the results obtained several sufficient oscillation conditions for all solutions of the class of nonlinear neutral hyperbol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continuous distributed delay.
原譯是按照漢語的行文逐句翻譯。筆者在原譯的基礎上做出修改。改譯后的表達效果比原譯地改善了許多,避免了逐行逐句的翻譯。原來的譯文沒有理清漢語的邏輯,誤將單獨的研究問題的陳述與研究方法理解為目的和結果的關系,并且出現了不符合摘要語法規范的毛病。修改后的譯文理清了原文的邏輯思路,將方法和采取這種方法后得到的試驗結論融為一句,讓讀者一目了然。通篇按照摘要各組成要素的時態要求進行翻譯,考慮到該摘要定語修飾成分過多,整篇翻譯都用了主動語態,避免句子結構繁瑣,易于譯文讀者理解。
本文用功能翻譯理論做指導,針對漢語科技論文中的常見問題,從詞匯、語法、篇章三個方面探討了科技論文摘要英譯的方法,目的旨在幫助論文作者和譯者運用功能翻譯理論,提高漢語科技論文摘要英譯的翻譯質量。
[1] Learning and Teaching Unit (LTU),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Abstracts: Purpose, conventions and types”, Doing a research degree [OL]. [2] 董會慶. 英語科技論文寫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68-83 [3] 賈文波. 應用翻譯功能論[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37-231 [4] 李長栓. 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4;11-64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E Translation of Abstrac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Yang Ning Chen Shaoka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As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abstract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ademic exchange. Based o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and aiming at major problems of C-E translation of abstrac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this paper discussed methods of C-E translation of abstrac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from three aspects: words, grammar, and text cohesion.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improve C-E translation level of abstrac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功能翻譯理論;摘要;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