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源 廣東培正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510830
多元化教學法在《Windows界面開發模塊》課程中的應用
吳建源 廣東培正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510830
《Windows界面開發模塊》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采用的開發平臺是Visual Studio2005,選用的編程語言是VC#。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初步掌握開發Windows 應用程序的能力,為后面進行軟件項目的開發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以后的就業提供不錯的選擇。
在程序設計教學實踐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學生上課能聽得懂教師講解的例題,也能自己看懂一些簡單的源程序代碼,但如果讓他獨自去進行程序設計,簡單的問題還好,一碰上較難的問題卻往往不知從何入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綜合采用案例驅動法、啟發式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程序完全理解并逐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驅動”教學是以案例為主線,引導學生在完成案例中掌握知識,帶動知識和技能發展的學與教的方式。從教師來看,它提供了一條由淺入深、逐步求精的教學思路,適合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例如程序設計相關課程。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它是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出發,具有很強的目標性和實踐性,符合信息技術教育層次性和實用性的教學特點,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良好方法。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結合實際精選一些有趣的習題案例給學生講解,如“萬年歷”、“電腦開獎”、“計算器”、“猜數字”、“記事本”等,在講解案例的過程中穿插相關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在課堂上對理論知識點的應用有更直觀的認識,學生更容易感受知識的互融性和銜接性,逐步認識到通過編程可以實現這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實際應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編程的熱情和興趣。
在課堂上積極引人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每章的理論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精心準備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通過課堂提問和課后問題,積極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而對上機課,教師必須認真組織,有必要讓學生帶著問題上機,學生應該清楚每一節實驗要完成哪些任務,實現什么樣的目標。教師在布置上機任務時,按照學習進度的開展,逐次布置兩種層次的操作練習:第一種是“模仿”性練習,讓學生按照課本上的例子仿做一遍,在模仿中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初步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接著,在完成了第一類題目并積累了一些經驗的基礎上,可布置一些“改進”性練習,即與原題類似但又要求略高、角度較新的練習,這時可能還是會碰上“攔路虎”——不知如何將現實描述的問題轉化為程序代碼來實現,就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或其他同學的幫助,再經過自己的努力(如查閱相關資料、書籍)來完成任務,也能進一步品嘗付出努力后的成功喜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在完成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學生已經初步掌握編程的語法和技巧,這時教師就可嘗試著將教學內容項目化,鼓勵學生親身參與項目計劃的制訂,項目的實施和評估,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空間,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編程開發。這樣,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便會不斷提高,不僅有效地建立了課堂和社會的聯系,還能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跟實際的項目開發相比,其難度還是應該往下降一降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精心地挑選一些典型的項目開發實例,把一個個的模塊分層次地讓學生實現。在《Windows界面開發模塊》這門課的最后,就有必要選擇一到兩個典型的應用系統項目開發實例來加以鞏固,譬如,開發數據庫前臺應用程序工資管理系統,這時,就要求學生分小組制訂項目計劃書,教師在幾個小組之間適當地指導,再將討論修改后的各個項目模塊由各小組來實現,如登錄模塊、主界面模塊、工資修改模塊等。
編程是一門較為抽象難懂的課程,同時又是一門智力趣味性強的課程,教學方法不能是單一靜態地,學生也需要在課外時間多注意多閱讀書上或別人編寫的程序,分析、歸納出別人解決問題的一些好方法,并作適當的經驗整理,日積月累,化為己用。教師也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合實際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的。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 In "Windows interface development module"
Wu Jianyua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 Department,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830
計算機編程是一門較為抽象的課程,結合教學實踐當中碰到的一些問題,采用案例驅動法、啟發式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編程能力,實現教學目的。
案例驅動法;啟發式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多元化教學
Computer programming is a fairly abstract courses。Combining som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eaching practice, this article use the case-driven, heuristic approach, project approach namely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of programming ability,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instruction.
case-driven; heuristic approach; project approach;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1.120
吳建源(1978-),男,漢族,福建泉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廣東培正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