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明星
韓國知識產權政策及管理新動向研究
■ 付明星*
2008年 9月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韓國政府更加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出臺了《知識產權強國實現戰略》,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基本法》制定工作,把促進知識產權運用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工作重點,不斷加大服務力度和能力建設,促進韓國從制造業強國向知識產權強國發展。在分析研究韓國知識產權政策最新動向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我國的啟示。
韓國 知識產權 公共政策
2009年 3月,韓國特許廳聯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知識產權的戰略與愿景》,在此基礎上,2009年 7月,直屬總統的韓國國家競爭力強化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該委員會與政府 13個部門聯合制訂的《知識產權強國實現戰略》(簡稱《戰略》)?!稇鹇浴诽岢?3大戰略目標:一是改善技術貿易收支,二是擴大著作權產業規模,三是提升知識產權國際主導力。11項戰略舉措: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和知識產權金融、促進知識產權產業化、完善知識產權司法制度、建立公正的知識產權交易秩序、引領國際專利制度發展潮流、推進《知識產權基本法》制定進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知識產權糾紛援助機制、加強知識產權文化建設、建立信息化知識產權基礎設施。在《戰略》實施部分對戰略任務進行了分解,明確了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間。
2009下半年,韓國政府批準在國務總理辦公室成立專門的企劃團隊,負責協調推進《韓國知識產權基本法》(簡稱《基本法》)制定工作,標志著《基本法》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根據時間安排,韓國政府將于 2010年初將《基本法》草案提交國會審議。由于這部法律與國民的切身利益不直接相關,因此,只要政府部門之間達成一致,預計 2010年上半年在國會通過的可能性較大?!痘痉ā凡莅赴ㄆ邆€方面的內容,提出重點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三個方面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此外,還計劃成立最高級別的行政組織機構,即直屬總統或國務總理的知識產權委員會,以決定與知識產權相關的重大事項。
政府采取多項舉措促進知識產權的產業化,以求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一是政府在增加研發預算的同時,尤其要增加技術轉讓和實施的預算比例,計劃在 2008年占研發總額的 0.7%的基礎上,以后逐年擴大,到 2013年提高到 3%。二是選擇綠色、新增長動力的知識產權,在新技術產業化、走向市場之前提供資金支持,從現在以支援小型項目為主 (7.5億韓元),增加大中型項目 (25~100億韓元)。三是充分挖掘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促進運用。規定對授權后 3年內閑置的國家所有專利,任何人可以免費使用 1年,之后 3年享受 50%專利許可費的優惠,特許廳為此專門建立了方便國家所有專利交易的在線交易系統。四是加強大學、公共研究機構的知識產權力量,有效發掘有潛力的專利技術,并實現產業化,建立技術發掘→樹立戰略→市場分析→營銷全過程的支持模式;選派具有豐富知識產權管理經驗的專家,幫助大學提高知識產權管理能力。
韓國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做到國內外并舉,各有側重。一是建立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協會協同配合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即包括韓國特許廳、地方知識產權保護分局、韓國知識產權保護協會在內的覆蓋全國的工作系統;二是韓國特許廳與地方政府、警察廳等部門合作,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假冒活動;三是加強對知識產權侵權物品的邊境監管,加強海關、法院、貿易委員會等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四是加強對通過互聯網流通的假冒、盜版商品的監管,建立網上跟蹤系統,實行有獎舉報制度;五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
國外方面一是深入分析海外知識產權糾紛信息,建立國際專利糾紛應對體系,包括案件剖析、應對策略 (無效或授權許可)、授權協商、訴訟準備等環節;二是對韓國企業海外主要市場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 (IPDESK),向出口企業及參加海外展會的企業提供專利糾紛風險事前調查服務,將糾紛發生率降到最低;三是開展知識產權訴訟保險,開發適合企業規模、權屬、投資地區等試點企業出口狀況的保險品種,向中小企業支援部分保險費。
韓國特許廳對知識產權審查制度作出調整,由“加速審查”轉向“三軌制”審查,以滿足申請人多樣化的需求。所謂“三軌制”包括加快、普通、減慢三種不同的審查程序。2009年 4月 1日,特許廳處理第一起商標申請的加速審查,第一次審查通知書在兩個月內發出。此外,特許廳降低形式審查要求,從而有利于對申請人的權利保護。對由于未遵守期限而引發的手續中斷、權利喪失等情形,通過擴大“權利恢復”范圍為權利人提供救濟措施。
在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調整方面,韓國特許廳一方面在推動國際專利制度改革方面力求發揮建設性作用,倡導國際規則;另一方面,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援力度,提升其知識產權國際影響力。就前者來說,具體表現在:其一韓國是中、美、日、歐、韓五局合作成員之一,積極推動五局向一個申請、一個審查、一個授權方向邁進;其二是自2007年 4月韓國與日本首次實施專利審查高速路以來,分別與美國、丹麥、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實施專利審查高速路。2009年 9月,韓國又與美國啟動“專利申請快速審查合作戰略”,進一步推動兩國專利審查一體化進程。就對發展中國家援助來說,一是利用亞太經合組織合作平臺提出商標支援計劃,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制成品的商標價值以增加他們的收入,同時在亞太經合組織的支持下保護和許可使用這些商標;二是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推進知識產權培訓計劃,開發了具有多種語言版本的 IP-帕拉馬 (IP-PANORAMA)培訓教材,幫助中小企業和個人建立知識產權戰略。
早在 2004年 3月,韓國特許廳就公布了“韓國知識產權管理:愿景和目標”計劃,旨在促進韓國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和利用,確立了技術、商標和外觀設計的創造與使用方向。計劃實施以來,韓國的知識產權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專利審查一度達到世界最快速度,知識產權信息化管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是,近年來,在韓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勞動、資本的投入回報日益減少,經濟增長率下滑,發展潛力不大,韓國政府認為,迫切需要將經濟發展轉向以知識為基礎的高附加值的經濟模式,建立創新型社會,實現新的飛躍。同時,近年來,中國、日本、美國、歐洲紛紛制定本國或本地區的知識產權戰略,促進經濟轉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增強核心競爭力。面對這樣的國際形勢,韓國政府認為為應對經濟發展后勁不足、潛力下降等不利因素影響,應充分重視知識產權的作用,制定知識產權戰略。
分析韓國專利申請量的變化與 GDP的變化可以看出,二者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由于韓國國內經濟衰退以及國際上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原油價格上漲),1997年韓國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很大,直到 2002年經濟一直處于低迷期,其中 1997年 -1998年間 GDP水平驟降至 1996年之前。無獨有偶,這段時間專利申請量同樣爆跌至 1996年水平之前。此外,韓國自 1988年以來,R&D投入一直是快速增長,唯一的降低出現在 1997年 -1998年間。這說明,韓國專利的申請數量與 GDP及 R&D是正相關關系,即韓國專利狀況與整體經濟狀況是正相關關系。
韓國知識產權制度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證實了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近年來,韓國政府把建設知識社會作為政府管理目標,并實施積極的知識產權發展戰略。其戰略核心是將知識產權制度發展成為對新技術的創造、產權化、商業化具有促進功能的系統化社會基礎結構,強化韓國的知識創造力和知識產權競爭力。
在應對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政府僅3年時間就率先實現經濟復蘇,成功經驗之一就是依靠技術創新快速步入知識密集型產業高速發展期,重點開發替代進口產品的技術和戰略性出口產品的技術;同時更加重視產業技術開發,提出了以強化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刺激出口、增加就業為重點的產業技術支援政策,并將重點轉向中小企業和風險企業。其間,韓國 IT產業附加值年均增長率達 16.4%%,占 GDP比重從1997年的 8.6%增加到 2000年的 12.3%,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 50.5%。不僅基礎研究水平達世界一流,且汽車、電子、冶金、造船、動漫甚至美容等產業都因具有原創能力而走在世界前列。
由于國家創新能力的增強,高附加值產業發展強勁,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韓國的影響顯著降低,2009年第三季度,韓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恢復到了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的水平,全年經濟有望實現正增長。在國際市場上,韓國產品的競爭力由于領先的技術和新穎的設計,競爭力日益增強,例如在印尼,LG電子在液晶 (LCD)電視和冰箱方面占據第一;在中國,三星電子也正在追趕手機市場占有率第一的諾基亞。韓國媒體認為這次金融危機反而成就了韓國大企業,預計 2009年凈利潤超過 1萬億韓元的企業將比上一年大幅增長,大企業集團的市價總額也在大幅攀升。
韓國經濟過去以制造業為主導的高速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根據 2009年 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 2008年 GDP規模,韓國以 9 53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 15位。但是,韓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相對匱乏,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韓國面對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優勢和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競爭優勢,處于兩難境地。為了通過技術創新增強國家競爭力,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2007年韓國研發費用占GDP比例上升至世界第五位,但是,技術貿易赤字規模卻繼續擴大,2007年韓國技術出口與進口的比值為 0.43。因此,韓國舉國上下認為要轉向以知識產權為依托的高附加值經濟,政府、企業、社會三位一體,通過知識產權行政引導戰略實現知識產權秩序中心,通過支持企業戰略將韓國從制造業強國發展為知識產權強國,通過持續發展戰略實現轉向親知識產權社會,最終步入知識產權一流發達國家。例如,1997年前韓國三星多元化規模擴張,核心芯片從索尼購買。1997亞洲金融危機讓三星痛定思痛,大刀闊斧重組業務,將10個非核心事業部出售,全力研發自主數字技術產品,2003年一舉超過索尼,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信息公司,2007年韓國三星品牌價值 168.53億美元,全球排名第 21位。
韓國通過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知識產權權利歸屬,降低產業化風險,極大地激發了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根據新規定,依照合同由國家研發投資產生的知識產權可以由主要的私人研究機構擁有。當主要的私人研究機構放棄研究項目產生的知識產權時,可以由研究者擁有。對于由政府投入資金的研究項目所產生的知識產權,國內企業和相關企業具有優先的知識產權被許可權。一是韓國政府于 2007年支持成立專利技術產業化理事會,設立 3 734億韓元產業化基金。二是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技術產業化,提供專利技術融資貸款,2007年總額 760億韓元。貸款一方面用于制造專利樣品支出,另一方面用于專利評估支出。三是韓國特許廳推薦專利產品優先獲得政府采購,免于韓國技術和標準化組織的NEP評估測試。四是 KIPO通過網上交易市場鼓勵中小企業生產的優質專利產品的電子貿易。還建立線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以促進專利產品和技術的銷售。
在政府的引導下,韓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院 (KR IBB)的專利申請從 2006年的 193件上升到 2008年的 266件,許可合同額從 2006年的 24億韓元 (13例)上升到 2008年的 92億韓元(19例)。電子通信研究院 (ETR I)通過技術轉移,從 2 515個案例中已經獲得 5821億韓元的收入。2008年,ETR I轉移了 420項技術研發成果,在與臺灣地區 HTC關于W-CDMA專利訴訟案中獲得 9千萬美元的許可收入。ETR I預計到 2012年每年獲得 500件美國專利,每年獲得 1億美元許可收入。
2008年 9月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韓國企業對專利申請戰略作出調整,一方面從重視數量到重視質量,尤其重視核心專利的獲取,另一方面加強了海外市場布局,表現在 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依然保持增長勢頭。2009年 1-8月專利申請的受理量為 94 790件,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 11.2%,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合計平均下降 9.7%。但是,同期韓國特許廳作為國際受理局受理的 PCT量不降反升,1-8月受理 PCT申請 4 890件,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加 4.3%。韓國特許廳相應地對專利審查方式做出調整,適應本土企業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增加 PCT審查員的數量,以適應 PCT增長的需求。
中、美、日、歐、韓五局的專利申請占世界專利申請總量的 78%左右。以 2007年數據來看,韓國在與其他四局的交叉申請對比中,對中、美處于順差,對日、歐處于逆差,具體如下:韓國對中國申請專利 8 467件 (反向 296件),韓國對美國申請專利 22 976件 (反向為 12 103件),韓國對日本申請專利 6 374件 (反向為 18 100件),韓國對歐洲申請專利 4 930件 (反向為 11 084件)。從韓國對外專利申請可以看出,韓國企業積極在全球主要市場開展專利布局,增強企業發展潛力。
韓國結合本國相關產業的實際需要及時調整知識產權發展戰略的側重點,使之與國家產業政策、經濟體制以及企業的需求相匹配,從而成功實現促進本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的戰略目標。隨著韓國公司技術能力的提高以及 20世紀80年代技術市場的形成,外國申請人在申請總量中占據了統治地位。這時期,隨著本地技術能力的提高,韓國知識產權比例開始追上外國知識產權比例。積極的研發投資使韓國公司技術能力的快速更新成為可能,從而使韓國公司的國際專利申請急劇增長。韓國特許廳也幾經改革,不斷發展壯大。其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相對于我國知識產權管理體制來說,韓國知識產權管理較為集中,韓國特許廳負責專利法、實用新型法、外觀設計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和商業秘密法、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法等法律的實施工作,此外,還負責知識產權的行政執法保護、發明促進工作和專利技術產業化工作。但是,盡管如此,知識產權管理在韓國還涉及最高法院、教育科技部、法務部、警察廳、關稅廳等多個部門,部門交叉管理帶來了行政效率下降,管理缺位、越位、錯位情況時有發生。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韓國政府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基本法制定工作,通過基本法將知識產權主體的責、權、利規范清楚,同時基本法還規定成立直屬總統或總理的國家最高層次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知識產權委員會,提高知識產權的行政管理層級,增強國家知識產權政策的權威性和執行力。
針對不同主體采取分類指導的原則,大企業是韓國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占企業數量0.1%的大企業占據 40%的知識產權,處于強勢地位。為鼓勵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目前政府正在研究出臺有助于加強中小企業技術競爭力的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此外,在專利管理上,引導企業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尤其是要獲取前沿技術和綠色技術領域的核心專利。
為了促進知識產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政府比以往更加重視知識產權運用,建立技術交易市場,促進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利產業化,培養技術支柱型企業。為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初期產業化提供融資支持和專利評估服務,為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知識產權產業化提供專家顧問團隊,發掘有潛力的知識產權并力促市場化,從而形成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再創造、再運用的知識產權循環發展模式,推動知識經濟發展。
構建政府部門間及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協同配合、國內外維權并重的知識產權執法機制,為企業提供專利預警信息,打擊各種知識產權侵權活動。設立知識產權侵權舉報獎勵制度,開展宣傳活動,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向出口企業及參加海外展會的企業提供專利糾紛檢索服務,將糾紛發生率降到最低。
成立官民合營的知識產權管理經營公司,通過“創意資本”實現研發人員創意的知識產權化;通過擴大投、融資規模,擴大資金供應量,完善知識產權擔保制度,以此促進針對知識產權的投資,為知識產權產業化提供融資保證。接受大學、公共研究機構和民間對其所擁有知識產權的捐贈,對抗“專利怪獸”。
根據申請人的要求靈活地調整其審查模式,2008年 10月,特許廳建立“三軌制”審查制度,即根據用戶需求選擇不同的審查處理時間,標志著由“加速審查”轉向“三軌制”審查。研究降低對申請文件的形式要件要求,加強對申請人的權利保護。在日常管理中,韓國特許廳將客戶滿意度作為審查質量評價指標之一,促進審查員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
運用財政預算資金,充分發揮社團法人的作用,大幅度提高韓國特許廳服務社會的能力。2009年初成立知識產權保護協會,在韓國貿易振興機構海外分社有選擇地建立知識產權工作小組,為韓國企業提供服務。韓國特許廳還與本土大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促進全社會知識產權能力的提高。
積極參與雙邊或多邊知識產權國際事務,包括中、美、歐、日、韓五局機制、審查高速路機制、戰略性快速審查機制等,推動國際專利制度向一體化方向邁進;在專利合作條約改革進程中主張其“三軌制”審查模式;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推出多項知識產權培訓計劃,設立亞太經合組織知識產權專項合作基金,擴大韓國的國際影響力?!?/p>
*作者系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調管理司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