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 林 戴 強 胡 柏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后勤物資采購問題探討
文/邱 林 戴 強 胡 柏
后勤物資采購作為軍隊后勤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供應鏈管理思想引入到后勤物資采購全過程,有利于發現后勤物資采購中的新問題,跟上市場經濟體系的新發展,尋求后勤物資采購的新途徑,實現現代后勤建設新發展。
供應鏈;管理;后勤物資;采購
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化的發展,軍隊所處的外部經濟體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市場上,主要表現為企業之間的競爭正逐步轉向企業集團與企業之間形成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軍隊后勤物資采購作為市場運作體系中的用戶終端(即買方),要順應外部經濟體系的發展變化,積極探索供應鏈管理條件下的后勤物資采購問題,加速我軍后勤物資采購改革,建立高效的后勤物資保障體系,提高后勤物資整體保障效能。
“供應鏈”一詞源于英文“Supply Chain”,也有人稱其為“供給鏈鎖”。早期的觀點認為供應鏈是生產企業中的一個內部過程,它是指把從企業外部采購的原材料,通過生產轉換和銷售等活動,再傳遞到買方或用戶的一個過程。隨著供應鏈觀念的發展,有些學者把供應鏈的概念與采購、供應管理相關聯,用來表示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目前,一般來講,供應鏈是指生產及流通過程中,圍繞核心企業集團,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此時,供應鏈的概念更加注重圍繞核心企業集團的網鏈關系,如核心企業集團與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乃至一切上游企業集團的關系,與用戶、用戶的用戶及一切下游企業集團的關系。
供應鏈管理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這種管理模式表現為整體化、集成化和同步化。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最早由Keith Oliver和Michael D.Webber于1982年提出。由于供應鏈管理理論源于物流管理研究,其產生背景不可分割地與傳統物流管理聯系在一起,事實上供應鏈管理思想經歷了一個由傳統物流管理到供應鏈管理的演化過程。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供應鏈管理并不僅僅是物流管理,它除了包含與物品實體運動相關的種種活動外,還包括組織間的協調活動和業務流程的整合過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才稱之為供應鏈管理。
后勤物資采購供應鏈管理涉及供應鏈、供應鏈管理及后勤物資采購三方面內容。根據上述供應鏈、供應鏈管理的相關概念分析與理念探討,可以這樣來界定后勤物資采購供應鏈管理:由后勤物資采購產生的供應鏈,圍繞滿足特定環境下的部隊后勤保障需求,通過履行計劃、控制、組織、領導等管理職能,通過對后勤物資采購過程中的相關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滿足最大保障效益出發,將后勤保障物資及時供應到需求部隊手中的這樣一個聯系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及部隊用戶的集成功能網鏈結構管理模式。
為適應世界軍事發展新趨勢、國家和軍隊建設新要求,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方針,使后勤建設發展與國家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戰略相適應,中央軍委審時度勢提出全面建設現代后勤,力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后勤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現代后勤的本質要求就是要把科學發展貫穿到后勤建設的全過程,落實到后勤建設的各個領域,著力解決制約和影響后勤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進后勤管理向科學化轉變。而后勤物資采購作為后勤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供應鏈管理思想引入到后勤物資采購全過程,有利于發現后勤物資采購中的新問題,跟上市場經濟體系的新發展,尋求后勤物資采購的新途徑,實現現代后勤建設新發展。
軍民兼容大后勤是我軍后勤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是發展現代后勤的重要依托。當前,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子,堅持將軍隊后勤建設融入國家經濟體系發展體系,著力構建新的軍事物流體系,是我軍建設現代后勤的本質要求。而后勤物資采購供應鏈管理研究正是立足于軍民結合的軍事物流體系的構建,引入和創新先進的物流理念、技術和手段,依托國家物流體系和社會保障資源,逐步形成集采購、倉儲、運輸、配送于一體的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實現軍地銜接、平戰結合的供應商直達配送保障,有利于現代后勤建設的積極發展,有利于軍民兼容大后勤體系的穩步形成。
保障效益最大化是后勤保障的終極追求,也是后勤發展的必然要求。后勤建設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必須堅持講求效益,要堅定不移地走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后勤建設與保障路子,要勤儉建軍、整合資源、集約發展,努力實現后勤建設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做到好中求快,綜合平衡。將供應鏈管理理念引入后勤物資采購,是實現后勤管理科學化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實現后勤物資采購的科學化,有利于實現采購效益的最大化,確保后勤物資采購的科學、健康發展,提高后勤物資保障效能,實現保障有力。
軍隊后勤物資采購,由于采購量大、品種多、涉及面廣,須著力實現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引入供應鏈管理是實現后勤物資采購管理科學化的有力探索。供應鏈管理是一種系統管理,它強調用全局的、戰略的觀點來看待問題,要求供應鏈上各節點相融合的整體性。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后勤物資采購,其出發點是供應鏈,即利用供應鏈的相關理念來指導后勤物資采購,以適應新的市場經濟體系,推進后勤物資采購的科學性、合理性與效益性。那么,就要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增強全局意識,讓部隊用戶參與采購,讓采購單位參與供應商的供應管理,并進行逆向管理參與,使三者處于一種適時需求獲知與反饋的體系中。此時,軍隊后勤物資采購只是整個經濟鏈中的一個節點,要把采購全過程中發生經濟關系的部隊用戶、采購單位、供應商看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要摒棄各節點的自身利益性,削除各環節的個體割裂性,綜合進行全局管理,實現全程的科學化、合理化。這種以全局性、整體性為基本觀念的后勤物資供應鏈管理方式,可以合理優化各節點的運作方式與運作過程,以實現整個系統運行的合理最優化,保證整個供應鏈的運行處于最佳狀態。
供應鏈管理模式實質包含了“供”與“需”兩方面,物流從供方開始,沿著各個環節向需求方移動。每個環節都存在“需方”與“供方”的對應關系,形成一條首尾相連的供應鏈。實際上,供應鏈作為一條紐帶將供應商與部隊緊緊地連接在一起,構成了一個雙贏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雙方各取所需,各謀所利,尤其是在平時的后勤物資采購中,這種關系顯得更為突出。對部隊來講,為了使后勤物資質量更高、保障效益更好,就應該在物資采購供應鏈管理中著重于“需”上尋創新、找突破。可以逐步引入供應商早期參與策略,在保證不違反保密要求的基礎上,讓供應商能夠準確地獲知部隊對物資上質量、功能、效益上的需求,從而在物資生產、供應中有更強的客觀性與能動性,使供應鏈更加穩定與科學。由此形成的部隊、供應商戰略伙伴關系也更穩定,減小采購風險,使后勤物資的保障效益更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戰時后勤物資供應更及時、可靠,實現保障有力。因此,軍隊作為市場經濟活動中的用戶終端,在采購管理的全過程中要以靈活方式策略,實現物資供應的最大保障效益。
在滿足部隊后勤物資供應需求的前提下,后勤物資采購供應鏈管理必須以保障有力和效益科學為目標。這種目的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適時適量。適時適量是后勤物資采購的關鍵,是實現保障有力的重要保證。要求通過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等活動使部隊保障需求在恰當的時間得以滿足,同時使相關資源庫存最小、效益最高,后勤物資采購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思想也正是如此。二是保證質量。質量標準是后勤物資采購管理的關鍵,要求采購物資必須能夠具有質量的穩定性。一方面質量過低就不能滿足保障要求,另一方面質量過高也使相對價格過高,增加購買費用而導致浪費。三是費用最省。效益是后勤物資采購要始終貫穿于方方面面的準繩,尤其是在購置費短缺的條件下。本著艱苦奮斗,勤儉建軍的原則,在采購供應鏈管理的各個方面與全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各種采購策略,使總費用最少,在滿足保障需求的基礎上實現各利益關系互利、互贏。
后勤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