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升 河南省現代醫學研究院(450002)
王老治療消渴病60余年,強調辨體辨病分型施治。在繼承的基礎上,依據時代不同,病變不同,因人而治的學術觀點。以家傳治甜尿的糖消口服液為基礎方。研制出糖消丸。后經第六代傳人王泰升專家繼承又經40年臨床應用改制成“克糖膠囊”,更利于患者服用和胃腸的吸收貯藏、貼近中藥劑型現代化。王專家常將父教:“越王嘗吳王之便顯其忠,王小臥冰嘗母之溺彰其孝”的教導。傳播給所有患者及子女,以自檢長輩尿液提高診斷符合率。綜其尿甜成因,王老認為:自古富豪之家多美酒肥甘厚味而體肥白。重貂累褥,飽暖之際,淫欲無度,而致腎之元陰耗亡,水虧金旺,陰虛內熱、熱盛肥甘厚味之精滿盛則溢,形成尿濁如膏,尿甜、有脂似麩片之狀,隨小便而出,腎臟陰虧則口干,大渴飲水以自救,而成消渴。貧寒之家多勞作苦辛,饑飽勞傷,多食高鹽、辛辣、劣酒、甜膩之品而致胃熱內升,胃陰胃津被胃熱耗奪,故渴而多飲,甚則有飲水度饑之輩。飲水自倍脾土受損,脾喜燥勿濕,脾土虛而不能制水,五谷之精運化失和,脾主四肢與肌肉,脾虛運化精微不達四肢而積聚胸腹部,使水谷精微偏于腸道滯留胸腹而成大腹將軍肚則四肢偏枯。胃熱盛則消谷善饑,多食、多飲之精津積聚血脈,肺腎二臟血脈中的五谷精微積滯成毒,導致二臟通調氣血水道之力失和,形成多飲多食而肌體,黑瘦,形容枯稿之病癥。
在病機方面,提出腎陰、腎氣衰微,氣機宣通失司,熱毒乘虛內蘊,腠理血脈閉塞不通。內熱蒸伐臟腑,津液枯竭。脾臟運化失和而煩熱內生,咽燥,口干、渴飲不止。而腎為先天元津之源,脾為后天水谷化生之本。先后天同時受損而糖尿病可成矣!
并提出了,三焦火起,為火渴,藥用西吉,知柏、參連、生石膏。表里熱盛而渴為熱渴。藥用西吉、元明粉、知母肉、生石膏。表里寒盛,肢冷而渴為寒渴。藥用麻桂、粉葛、升麻、姜附。食滯中宮而渴者為滯渴。藥用香附、川樸、枳殼、木香。腎精虛而津籍精生,精虛則津無由而布,猶天雨不降,地無水泉,而渴以成,為虛渴。白參、白術、黃芪、當歸、山藥、生熟地、芋肉而對癥選用的臨床觀點。
王泰升專家在現代臨床應用時,采用中西結合的方法,將長白參對四氧嘧啶性糖尿病鼠明顯降血糖,和人參總皂甙能明顯抑制血糖 1~2周的現代研究以加大前人5倍的藥量的實踐,提高了現代糖尿病的臨床治愈率。并將降壓又降糖的地骨皮,強壯心肌、舒張冠脈、降低血壓、保護肝細胞降血糖的黃芪,補肺降糖的桑白皮桑葉。天花粉、北五味,并依據現代人肝陰不足,陽常有余的高脂、高壓、脂肪肝、動脈硬化而重用元參、黃精。和調控辛辣、火鍋、肉串、酒肉所致的血熱生毒,糖元異生的姜黃連,與通腑泄熱排毒的大黃等大劑量的提純精制配用。有效的提高了糖尿病的臨床治愈率,控制復發率。宏揚了中醫藥學的治療糖尿病的優勢。“克糖膠囊”的研制應用,完善了河南省科技廳下達的攻關計劃。推動了我國糖尿病大國的有效防控體系。○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