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顯 黑龍江省伊春市西林區人民醫院 (153025)
子宮肌瘤又稱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常見的肌瘤,多為良性腫瘤,多發生于中年婦女,其發生可能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典型的臨床表現為月經過多,繼發貧血,不少患者可無自覺癥狀。子宮動脈栓塞術(UAE)是治療子宮肌瘤的一項微創技術。該項手術療效確切、創傷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可以保留子宮功能和正常生育功能[1]。我院 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采用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46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46例患者,年齡28~47歲,平均36.5歲,均已婚。經婦科檢查和B超、磁共振成像(MRI)確診為子宮肌瘤,其中漿膜下肌瘤15例,肌壁間肌瘤31例,肌瘤大小3~10cm,數目1~3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經、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伴有貧血等癥狀。
1.2 手術方法 在 C型臂、數字減影血管造硬(DSA)設備導向下,采用改良 Seldinger插管技術行股動脈穿刺插管,用Cobra導管于腹主動脈行盆腔血管造影,顯示髂內動脈全貌,了解子宮動脈開口位置,觀察肌瘤染色體情況。作雙側子宮動脈超選擇插管,行子宮造影確認后,經導管注入平陽霉素 16 mg+超液化碘油乳化劑或PVA顆粒進行栓塞治療。
2.1 術前護理 術前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包括:焦慮、恐懼、優郁、對手術期望值過高、擔心手術費用等。因此護理人員術前首先應重視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導,針對病人的不同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及家屬講解治療的方法、優點、效果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以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取得其信任,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手術前作血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及電解質、血糖等相關檢查,作碘過敏試驗,皮膚準備;術前4 h禁食,留置導尿管。手術前向病人說明在造影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輕度反應,如局部發熱、皮膚瘙癢,并訓練病人在造影治療過程中應保持的體位及姿勢,訓練病人造影時屏氣,使手術醫師獲取清晰的圖像信息。
2.2 術后護理 生命體征監測:術后測量血壓、脈搏、呼吸,1次/h,監測24h;監測PaO2控制在95%以上。采用PCA自控鎮痛泵者,術后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呼吸減慢、呼吸抑制,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病人臥位:病人回房后取平臥位,絕對臥床24h,穿刺側肢體保持伸直,制動6h,以利于血管穿刺點閉合收縮。
注意陰道分泌物的觀察: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注意觀察陰道出血的量、性質、顏色,以判斷陰道傷口的愈合情況,每日應用消毒液進行外陰沖洗。
疼痛:子宮動脈栓塞術術后疼痛主要是由于子宮缺血造成。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及伴隨癥狀和體征。疼痛時多會出現血壓升高或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手掌出汗、面色潮紅或蒼白,出現皺眉、呻吟,采取特殊姿勢,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等臨床表現。
穿刺局部的護理:穿刺點加壓包扎,沙袋壓迫股動脈12h,以防局部出血及血腫形成。測足背動脈搏動1次/30min,2h后改為1次/h,6h后改為1次/2h,至術后24h;觀察臀部、雙下肢皮膚的溫度及顏色;囑患者避免屈膝、屈髖、咳嗽、打噴嚏等,以防局部壓力驟然增高而致出血。
2.3 出院指導 應對病人出院后的用藥、飲食、休息等作詳細指導,囑患者遵醫囑繼續服用抗生素氟哌酸3~5 d,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勞累,同時避免腹部碰撞及劇烈運動。術后3個月內禁止同房,預防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同時告訴病人肌瘤的縮小和消失、癥狀的改善是一個緩慢顯效的過程,不應過早失去信心,術后1、3、6、12、24個月復查B超或CT,觀察子宮和肌瘤大小的改變,并跟蹤治療。
子宮肌瘤栓塞治療是通過栓塞肌瘤的供血動脈,使肌瘤缺血、壞死、萎縮、脫落而達到治療的目的[2]。正確的護理對于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治療效果有著重要作用。手術前的護理重點主要是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講解治療的原理、方法、優勢,認真做好病人術前準備;術后護理重點是做好穿刺部位的護理和疼痛的觀察和護理。經過精心觀察和護理,46例患者無1例發生護理并發癥,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陳春林,劉萍.婦產科放射介入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91-192.
[2]金春賢,徐兆龍,周金偉.子宮肌瘤動脈栓塞術并發癥及其處理[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6,15(4):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