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海 許敬輝
論高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實效性
□劉大海 許敬輝
高職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利于促進高職大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引領高職大學生健康成長,造就實踐能力強、職業道德好、創新精神突出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實效性要實現五個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與學生管理創新相結合;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結合;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相結合;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效性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1]。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2]它“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制度在價值層面的探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3]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加強、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創造了新的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學生的價值觀,是他們在學習、成長、發展過程中,對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現象進行評價、決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觀點。它支配、影響著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價值觀不僅影響個人的行為,還影響著群體行為和整個組織行為。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任務,這支隊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領導階級,是共產主義理論和共產主義運動的階級基礎,這支隊伍的素質和價值理念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高職院校是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高職院校教育辦學就會迷失方向。只有努力構建高職院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形成師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高職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利于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觀,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引領高職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實踐能力強、職業道德好、創新精神突出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內化為他們的價值觀念、外化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從而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大學生認同度不高。價值認同主要是指在價值理想、價值取向和價值標準等方面的一致性和統一性。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由于社會多樣化的現實和多種社會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引發了人們對價值認識上的分歧,價值多元化和價值沖突是當今我國進行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教育不可回避的社會現實,人們在觀念和行為上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失范。我們在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確實遇到了重重阻力,出現了社會資源重新配置、社會成員加劇分化等情況。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一些大學生價值目標選擇重個人理想輕社會理想,對他人、集體和社會漠不關心,責任感不強,價值評判標準存在偏差。部分大學生一方面強調自我成才自我發展,另一方面卻無視自己應該承擔的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有些大學生“淡忘國家意識,消除民族身份,失去對傳統的認同感。”[4]
(二)部分教育管理者曲解高職教育目標和原則,功利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某些教育管理者不適當地套用“技術應用性人才”和專業基礎理論教育的“必需、夠用”的思想,對高職所要培養的“人才”的內涵,尚缺深層次地思考,認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也要以“必需”為基準,以“夠用”為度。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時安排、課程設置、教育內容深度、廣度等方面,一些高職院校不斷壓縮和刪減。其它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淺嘗輒止。重“管”輕“育”,重“技”輕“德”,突出“動手”,忽視修養,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沖擊,有用的時候拿出來,沒用的時候根本不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被功利化。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專業課教學脫節,淡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目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多是在以思想政治課為主要形式的專門德育課、報告會上進行,離開德育課便很少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結合校園生活、專業教學特別是實踐教學的有較強針對性的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尚顯不足。這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停留在單一課堂和書本,缺乏綜合的道德行為訓練的教育模式,極易導致學生的知能分離、言行脫節,淡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學生管理脫節,弱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日常學習生活實踐是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更是教育引導大學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鍵環節和主陣地之一。但是,現在很多的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上依然采用“管、卡、壓”的模式,“理、疏、導”型的管理模式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高職學生難以管理的癥結就在這里。
(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社會實踐脫節,邊緣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深刻領悟現實社會,鍛煉自己,提高自己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是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基本目的。一般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基本教育形式是課堂教學和校園生活,教學過程雖然也堅持理論與實際結合,但教育目的更側重于理解和掌握科學理論知識,社會實踐被放在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對黨的政策方針的理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往往就是通過書本和媒體。學生在教育中實踐,在實踐中自我教育的目的并不能真正的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最終被邊緣化了。
由此,我認為高職院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低效的。那么,高職院校如何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實效性呢?筆者認為必須實現五個結合。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專業教育緊密結合,一方面可以挖掘和提煉各門學科中的價值教育因素,以此發展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具體的學科教學,把價值教育內容不露痕跡地滲透給學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內容成為學生駕馭專業知識的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是促進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幾個方面協調發展的有效方法。
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制定相應的價值教育方案,按高職“模塊式”的課程設置,開發不同課程的價值資源,以專業課教學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落實專業課教師“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實踐證明,與專業教學相互滲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也最具有實效性。
(二)堅持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與學生管理創新相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與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要緊密結合、有機統一。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學生管理不應是兩個領域,而應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兩個方面,兩者相輔相成。兩者的有機結合應該是教學與管理創新的最佳結合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充分發揮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者應該具有較高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修養,在管理實踐中能自覺的引導大學生逐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教育方法上堅持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結合。從一定程度上說,感召力是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實效性的核心要求和生動體現。在教育過程中應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更具實效呢?對待當代大學生教育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應該是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結合。
以理服人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說服教育人的一種工作方法。“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就必須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去分析說明各種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去聯系實際,大到當今世界和我國建設的實際,小到學生個人學習、生活、思想的實際。只要現實針對性強,時代感濃郁,貼近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情感人是用誠摯的感情打動別人,使別人感受到您的幫助和教育是真誠的、友好的和善意的一種工作方法。愛是教育的靈魂,情是教育的生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需要愛,更需要情。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是以理服人,同時也要以情感人。而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這種真情實感不僅要表現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方面,也要表現在對自己的教學對象——學生方面。換言之,我們的感情不僅要“高”,更要“近”。這個“近”就是貼近學生——了解他們、傾聽他們、愛護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交流、給他們指導、向他們學習、和他們交友。切實做到把塑造人與服務人結合起來,把教育人與關心人結合起來。
(四)教育方式上堅持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相結合。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6]這既是對當前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工作一個非常實際的方向和要求,同時也提醒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擺脫過去那種一味只把教育局限在思想覺悟方面的認識,更加貼近人的發展,注重人文關懷。教育者注重人文關懷,可使教育者與學生之問關系融洽,實現以情感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要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心理疏導”,真正實現人文關懷。要是學生真正懂得用健康的心態和唯物辯證的觀點客觀、全面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如何認識改革開放中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對于高職學生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并成為學習和生活的指導,具有不可取代的促進作用。
(五)教育環節上堅持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本質是實踐的。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讓他們廣泛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使他們在實踐中找到理論與實際的契合點,用理論指導實踐,達到“知”與“行”的統一。當前大學生認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缺乏社會實踐,對一些社會重大問題的認識片面、偏激,對社會的陰暗面看得過多,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強。這些問題可以通過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國家發展進步的真切感受中提高認識,加以解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寓于社會實踐活動中,主動把學生引向社會,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現實,了解社情民意,找準自己與社會的結合點,增加學習成才、回報社會的動力。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深刻領悟現實社會,鍛煉自己,提高自己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使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真體察民情,了解國情,感受社會主義建沒的偉大成就,在實踐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1]李長春.全面準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牢牢把握和諧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J].黨建,2OO7(1):6-7.
[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3]新華社.中宣部召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討會[N].人民日報,2008-04-10(2).
[4]宋建新.大學生政治觀若干傾向與對策[J].當代青年研究,2005(12):50-54.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A].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6]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4.
責任編輯 夏煥堂
劉大海(1970-),男,河北廊坊市人,廊坊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許敬輝(1972-),男,河北石家莊市人,河北省教育廳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710
A
1001-7518(2010)35-0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