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婷,鮑群梅,馬潔茹,劉 桃,程建萍,林秋華
(廣東省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肇慶 526021)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糖尿病腎病患者也逐年增多。血液透析是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維持生命的一種安全、可靠的腎臟代替療法之一。但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并發癥多、存活率低、而且血液透析過程常發生一些急性并發癥,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減少患者血液透析時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糖尿病腎病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其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現將我院2008~2009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的護理情況報道如下: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糖尿病腎病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38~79歲,平均55歲;1型糖尿病16例,2型糖尿病30例;糖尿病病史8~20年;合并冠心病12例,腦血管病2例,高血壓病19例,視網膜病變5例,神經病變8例。
1.2.1 心理護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病史長,患者一旦達到需血液透析的時候,體內已有多個臟器功能損傷或喪失,尤其雙目失明后,使患者易產生悲觀、無助、恐懼甚至絕望心理,對生活和治療已失去信心而放棄治療,因此醫護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關心體貼患者,幫助患者了解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療效果及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配合血液透析治療,并指導患者逐步掌握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如飲食管理知識、內瘺保護知識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激發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1]。
1.2.2 血管通路護理 建立合適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得以進行的前提,也是充分血液透析的必要條件,而糖尿病腎病患者存在廣泛的血管病變,血管呈粥樣硬化,動脈壁中層鈣化,內膜纖維增生,致使管腔狹窄,血管彈性差,管壁厚且不平直,動、靜脈內瘺血管滑脆易栓塞,給護理帶來較大困難,因此應加強護理:①動、靜脈內瘺的啟用時間適當延遲,使靜脈充分擴張,以保證內瘺效果。②穿刺時應采用繩梯法或紐扣法,穿刺部位輪流更換,交替進行,切忌定點穿刺,使整條瘺管受用均衡,避免形成動脈瘤和血管狹窄,并爭取一次穿刺成功,以免形成血腫,防止感染。③若患者長期留置導管,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血液透析治療完畢時用抗凝劑(含肝素的生理鹽水)封管,防止導管堵塞和感染。
1.2.3 控制血糖 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容易并發低血糖,尤其是使用無糖透析液血液透析時極易出現低血糖反應,表現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昏、心悸、饑餓感、甚至意識不清,應根據患者個體情況調整胰島素或降糖藥的用量,定期監測血糖,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前可停用一次胰島素,在血液透析治療中的血糖最好控制在11~12 mmol/L,在使用無糖透析液血液透析過程中給予正常飲食或予補充葡萄糖可預防患者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并發低血糖,出現低血糖癥時快速靜脈補充50%葡萄糖40~60 ml,大多數患者癥狀可迅速緩解。
1.2.4 飲食護理 糖尿病腎病患者比普通腎病患者飲食的控制更嚴格,因此患者體質普遍較弱,一般均有消瘦及營養不良的表現,因此應加強飲食護理,患者需要早期加強營養,保證熱量,食物以清淡為主,合理搭配,若患者不注意飲食,會給透析治療帶來很大的影響,應以優質高蛋白、低質適量糖、低磷、限水、少食多餐為原則,如:瘦肉、魚肉、雞蛋等,在充分透析的基礎上,病情穩定的維持血液透析在3次/周者,攝入蛋白質的量可達1.5 g/(kg·d),為減輕尿毒癥代謝紊亂,應盡量少食動物內臟、油脂、植物蛋白等[1]。
1.2.5 并發癥護理 血液透析中經常巡視患者及穿刺針口,防止穿刺針口滲血和穿刺針頭脫落等,避免影響動、靜脈內瘺的使用壽命。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每小時測血壓、脈搏1次,如患者病情變化隨時測量,患者在透析過程中頑固性高血壓發生率很高(占50%)[2],患者應遵照醫囑定時定量服用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 Hg左右;血液透析過程中低血壓發生率也較高(占20%)[2],原因與心血管功能差、低蛋白血癥、嚴重貧血有關,而患者由于血管調節功能差,在進食后及血液透析結束前易發生低血壓,應特別注意,對易發生低血壓患者,指導其血液透析前暫停服用降壓藥,血液透析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冷汗、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等癥狀,一旦發生,應將患者床頭搖低,停止超濾,降低血流量,吸氧,必要時給予靜脈注射高滲鹽水,輸血漿或清蛋白,并結合低血壓病因,積極配合醫生及時處理[3-4]。
通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限制進水量,做好各項護理工作,本組46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病情緩解38例,因經濟困難放棄治療5例,因并發癥死亡3例。
研究表明,患者的病情不僅取決于藥物治療,還取決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5],較好的體質能增強治療效果,而心理狀況也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除了做好基礎的常規護理外,還要增強患者的體質,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充分發揮患者自身的免疫機制和康復能力,另外,對患者的不良情緒要及時給予疏導,使患者能主動配合治療,從而為血液透析治療和護理工作贏得主動。糖尿病腎病患者多為中老年患者,并發癥較多,護理難度較大。其合并的小血管病變、脂質代謝紊亂等都對血液透析效果產生負面影響,血液透析過程中容易發生低血糖、高血壓、低血壓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血液透析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重視患者的主訴,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并發癥。在血液透析期間,除了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6],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外,也應做好其家屬的思想工作,因為患者更需要家庭、社會的理解和支持,這樣才能延長患者的壽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高文華.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2):196.
[2]王質剛.終末期糖尿病腎病透析治療體會[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3,12(4):344.
[3]李素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護理[J].醫藥論壇雜志,2008,29(15):123.
[4]李雁平.老年糖尿病腎病低血糖的護理[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4):109-110.
[5]王敏.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30例護理體會[J].航空航天醫藥,2008,4(19):243-244.
[6]陳桂英,梁峰.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護理與預后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