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輝
(河南省鄧州市中醫醫院,河南鄧州 474150)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之一,由于老年人體質較弱,骨質疏松,且多有內科合并癥,采用非手術治療容易產生較多的并發癥。隨著創傷的增多,年輕患者也在增加。隨著內固定技術及圍術期治療水平的提高,治療此類疾病時更多學者主張手術治療。2001年1月~2009年1月,筆者采用AO股骨近端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PFN)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58例,獲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本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齡27~77歲,平均56.3歲;左側25例,右側33例。摔傷44例,跌傷5例,車禍傷9例。按Evans分型[1],Ⅰ型8例,Ⅱ型23例,Ⅲ型16例,Ⅳ11例,均為閉合性骨折。合并心血管病22例,腦血管病12例,糖尿病10例,呼吸系統疾病14例。傷后至手術時間2~13 d,平均5.5 d。
老年患者應盡快完善入院及術前檢查,對檢查結果進行全面評估,有內科合并癥者請相關科室協助診斷治療,以增強患者對手術的耐受程度。血糖盡可能控制在8 mmol/L以下,術前最好行患肢的皮牽引或骨牽引,并注意患肢及受壓部位的保護,避免發生壓瘡。患者若身體條件允許,應盡快手術治療。年輕患者為了爭取良好復位,也可選擇手術治療。
手術時將患者置于牽引手術床上,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仰臥位,患側臀部墊高15°,消毒鋪巾。C形臂或X線機透視下配合手法復位,稍外展位沿下肢長軸方向牽引、旋轉患肢,在正側位兩個方向上證實骨折端、尤其是股骨距及小轉子骨折塊確切復位后,再將患肢固定于外展及內旋20°的位置。取股骨大轉子上方10 cm處為起點,向遠端作一4~6 cm直切口,鈍性分離外展肌后,用手指捫清大轉子頂部的進釘點(通常為大轉子頂點內側0.5 cm)開孔,放入球形導針。擴髓后放入相應大小的PFN,用手連接器將PFN旋轉插入髓腔內。C形臂或X線機透視滿意后,安裝近端瞄準器,同時將近端瞄準器向下方旋轉8°~12°,與頸干角相符,將加壓螺釘的導針打入股骨頸內。導針在正位X線片上位于股骨距水平,側位X線片上位于股骨頭、頸中部,以確保2枚鎖釘沿導針旋入后位于股骨頸及頭的中部,這是防止術后因鎖釘偏向外上方發生切損并發癥的關鍵。旋入鎖釘的釘尖位于股骨頭下0.7~1.0 cm,此處的把持力比較強,最后在股骨遠端打入平行鎖釘并擰上螺栓。C形臂或X線機透視無誤,沖洗后逐層關閉切口并放置負壓引流管。
術后對有內科疾病者繼續治療,高凝高危人群使用抗凝藥物,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應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病情穩定后開始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股四頭肌及膝關節的功能活動,或使用下肢CPM機鍛煉。在進釘點和遠端鎖釘之間,應用中藥制劑正骨燙藥進行骨折部位的外敷,每天2次,以改善局部的循環。穩定性骨折患者2~3周后可扶雙拐下床活動,3個月左右可負重活動;不穩定性骨折或骨質疏松的患者,下床活動時間要適當延長。
本組58例,術后X線片顯示骨折端解剖復位36例,近解剖復位18例,功能復位4例,PFN固定牢固。56例手術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延遲愈合。本組49例得到隨訪,隨訪時間最短4個月,最長10個月,平均6個月。X線片顯示均達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時間為5個月(3~6個月)。按照Harris髖關節功能標準評定[2],優38例,良9例,差2例,優良率為92.4%。
股骨轉子間骨折多發生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體質較弱,骨質疏松,且多有內科合并癥,采用非手術治療,牽引的時間常需10~12周,因為長時間臥床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3]。隨著內固定技術及圍術期治療水平的提高,更多學者主張手術治療,即使骨折穩定也采用內固定,使患者能早期坐起和離床活動。在臨床上應用較多的有釘-板類、髓內固定系統與多枚斯氏針或空心螺紋釘,根據筆者的經驗,只要患者內科情況允許,手術最好在傷后10 d內進行,一旦決定手術,應抓緊時間進行全身檢查和術前準備,盡早手術治療,以盡可能避免發生并發癥而失去手術時機。對于年輕患者,把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的利弊講明白,依據患者的意愿,決定是否手術治療。
在臨床上應用PFN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其切口長度小、組織損傷與暴露少、手術時間短,加之老年患者骨質疏松,髓腔較寬,多數不需擴髓,因而出血量少,對穩定性骨折還可以不必常規應用遠端鎖釘,手術時間縮短,減少了感染的機會,同時避免了對外骨膜的進一步損傷,且保留了骨折愈合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骨折處血腫,加快了骨折愈合速度,更適于老年人[4]。同時,對PFN器械操作的熟練程度,使用中直接影響到對機體損傷的大小、手術時間的長短。我們在操作中選擇合適長度的加壓螺釘,正確掌握螺釘的進釘角度,使其盡量靠近股骨距,保持與頸干角度相符,才能保障螺釘位于股骨頸及頭的中部。釘頭距股骨頭軟骨面應不少于1 cm,若過長容易在負重鍛煉時磨穿軟骨面。螺釘旋入時應一次成功,避免反復進釘造成螺釘在頭內松動,骨折端加壓不良、固定不穩。處理小轉子骨塊時,必要時沿股骨干縱軸做一小切口,用螺釘或鋼絲環扎固定,因為小轉子骨塊為壓力側骨塊,若不固定,負重時壓力側失去支撐,支點內移,有發生髖內翻傾向。另外,螺釘切割骨松質造成的磨損,嚴重的甚至出現釘頭穿出股骨頭,可能誘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采用中藥外敷可減輕局部水腫、疼痛,加速血腫的吸收,患肢適當活動后,患處的疼痛通過外敷來緩解,也能加速骨折的愈合,使骨折愈合與關節功能的恢復同步進行。通過本組病例的治療,筆者的經驗是,準確復位、精細操作,充分的術前準備及術后護理,加上出院后正確的功能鍛煉,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PFN作為一項新型的髓內固定系統,更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創傷及出血,降低手術并發癥,利于早期功能鍛煉,值得臨床推薦。
[1]Evavs EM.Treatment of troche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J].Bone Joint Surg(Br),1949,(3):190.
[2]劉云鵬,劉沂.骨與關節損傷和疾病的診斷分類及功能評定標準[S].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216-217.
[3]劉海春,陳允震,楊子來,等.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不同內固定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5,20(1):18.
[4]彭海洲,李冬梅,羅睿.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7,22(9):756-757.